地球的地核正向外泄漏罕见的原始气体氦-3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的建模研究显示,一种在大爆炸后不久产生的、极为罕见的氦气正在从地球的金属地核中向外泄漏。
这类氦气名叫氦-3。宇宙中的绝大部分氦-3都是在138亿年前大爆炸发生后不久时形成的,其中一部分与其它气体和尘埃一起,成为了太阳星云的一部分。太阳星云是一团体积巨大、不断旋转的气体云,被认为是太阳系的前身。
科学家发现,地核中可能储存有大量氦-3,这进一步佐证了地球是在太阳星云“生机勃勃”的内部诞生、而非在其外围或萎缩期形成。
氦-3是“自然界的奇迹,也是地球历史的线索,在地球内部仍然存在大量这种同位素”。氦-3是氦的同位素,原子核中只有一个中子,而普通氦中有两个。这种气体极为罕见,仅占地球上所有氦的0.0001%。其生成方式有很多,比如氢的一种罕见放射性同位素——氚的放射性衰变。但由于氦是宇宙中最早存在的元素之一,大多数氦-3可能还是在大爆炸中形成的。
科学家已经知道,每年约有两千克氦-3会从地球内部逸散出来,主要沿板块交界处的洋中脊系统向外逃逸,这么多氦气可以填满一只书桌那么大的气球。但科学家并不清楚有多少氦-3来自地核、多少来自地幔,也不清楚地球内部究竟储存了多少氦-3。
为弄清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建立了地球历史上两段重要时期的氦丰度模型:一是地球形成初期,在此期间,地球上的氦仍在逐渐累积;二是月球形成后,期间地球失去了大量氦气。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在40亿年前某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与地球相撞后形成的,这起事件导致地壳融化,致使地球内部的氦气大量流失。

不过,地球当时并未失去全部氦-3,仍有部分氦-3留在地球内部、逐渐向外散逸。地核很适合储存这种气体,因为与地球其它部位相比,这部分遭受重大撞击时更不容易遭到破坏,而且地核也不参与板块运动,不会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出氦气。
研究人员将现代氦-3泄漏率与氦同位素的行为模型结合在一起,计算结果显示,地核中仍有10万亿至1千万亿克的氦-3,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说明地球是在该气体浓度很高的太阳星云中形成的,这些“地球形成和演化期间的气体交换模型说明,地核中仍存有大量氦-3,正在不断向外泄漏”。
不过,由于这些结果均通过建模得出,还不能算板上钉钉的结论。该团队做了一系列假设,例如地球的氦-3是在太阳星云内部形成时积累而来,氦先是进入了日后成为地核的金属中,随后又有部分离开地核、进入了地幔中。除了这些假设外,还有其它不确定之处,比如太阳星云相对于地球形成速度的持续时长。因此科学家表示,地核中实际的氦-3含量也许比计算得出的要少。
但研究人员还希望找到更多证据来佐证自己的发现。比如说,假如能在地核中找到其它由星云创造而成的气体(比如氢气),在与氦-3相同的地点、以氦-3相同的速度向外泄漏,就能说明这些氦-3的确来源于地核,但未解之谜仍比确定之处多得多。(叶子)
注意!大规模雨雪即将上线,影响这些地方
大年初五(2月5日)至初七,我国中东部将出现虎年以来最大规模雨雪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具有范围广、量级大、雨雪相态复杂、局地有冻雨的特点,影响将波及20余省区市,湖南、湖北、安徽等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雪,西藏东南部局地大暴雪。大范围雨雪覆盖20余省区市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诺哈网2023-05-26 02:21:220000人际传播被证实 猴痘病毒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吗?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佳星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5月13日以来,12个非猴痘病毒流行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猴痘病毒感染病例,确诊92例、疑似28例。猴痘病毒正在发生人际传播,猴痘患者出现症状时具有传染性,通常持续2—4周,尚不清楚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诺哈网2023-05-25 19:17:320000高质量水稻泛基因组构建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基于111份代表性水稻资源的二代和三代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高质量水稻泛基因组,获得了9个水稻代表性群体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其中包括5个无缺水稻基因组。相关数据对深度挖掘基因组变异和优良基因,培育突破性的水稻新品种提供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基因组研究》(GenomeResearch)上。诺哈网2023-05-25 20:25:350000冲击暗化可使球粒陨石小行星变为碳质小行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4日上午消息,据报道,目前,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类型陨石的潜在来源,其特征可能有助于解释近地小行星分类的某些差异。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出现火球爆炸,在地球上留下一种非常罕见的陨石,该陨石和其他类似陨石的区别在于它存在暗色矿脉,这一形成过程被称为“冲击暗化”。然而,此前行星科学家仍无法确定这些特殊陨石源于何种类型的小行星。诺哈网2023-05-26 08:43:260000乌方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超1万公顷森林着火
中新网3月28日电据俄新社报道,当地时间27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人权事务专员杰尼索娃在社交媒体上称,由于俄乌在切尔诺贝利地区交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超过1万公顷森林着火。杰尼索娃在社交媒体中写道,“共记录31起火灾,火灾导致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水平升高”。她表示,被释放到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可在风力作用下长距离传播,将对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欧洲国家构成核辐射威胁。诺哈网2023-05-25 19:51: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