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入无现金,三年亏逾12亿,氢能独角兽二度冲刺IPO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基金报
在“氢能第一股”完成A H布局后,另一氢能头部玩家也紧随其后。5月22日,国鸿氢能科技在港交所进行了二次递表。在此之前,其IPO进程在首次递表的半年有效期内并无任何进展。
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该公司在三年内营收稳定增长,但同时应收款项也急速膨胀,这也意味着该公司形成大量“赊销”,导致出现“有收入无现金”的尴尬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氢能电堆出货排名第一的玩家,在三年内始终未能摆脱亏损状况,在三年内合计亏损已经超过12亿元。
营收体现于应收账款之中
招股书显示,国鸿氢能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公司。
按出货量计,国内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市场2022年规模约为716.6MW,其中前四大公司约占市场总规模的70.6%,在2022年,国鸿氢能科技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货量为175.2MW,佔有24.4%的市场份额,在行业中排名首位。
另外,2022年国内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市场规模约为602.8MW,而国鸿氢能科技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约为131.3MW,在氢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21.8%。国鸿氢能科技可谓氢能源头部玩家,与此前已经实现A H布局的亿华通不相上下。
从更新的财报来看,国鸿氢能科技2020年-2022年三年营收实现了稳步增长,分别为2.27亿元、4.57亿元和7.48亿元。2021年和2022年营收增长幅度分别为101.32%和63.68%。
不过,该公司营收稳步增长仅仅是表象。
招股书显示,国鸿氢能科技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在近三年内急速膨胀。2020年-2022年之间,这一科目数字分别为2.88亿元、6.49亿元和11.47亿元,其中2021年增长幅度高达125.88%,而2022年增幅依然高企,达到76.73%。
在这三年间,国鸿氢能科技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1.04%、27.18%和33.54%,比例逐年攀升。对比来看,同行亿华通在三年间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余额分别为8.75亿元、7.39亿元和11.14亿元。在资产总额中的比例分别为28.72%、20.39%和29.48%。
而且在这三年中,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8663万元、-5.61亿元和-2.61亿元。不拿看出,国鸿氢能科技采用赊销的形式在短时间内快速撑起营收体量,但同时也造成“有营收无现金流”的尴尬局面。
三年共计亏损超12亿元
除此之外,国鸿氢能科技本身盈利状况也较为堪忧。这也是氢能源赛道普遍存在一个尴尬的事实,由于过往产业化过于缓慢,赛道中的公司盈利能力并不理想。
从毛利率来看,国鸿氢能科技2020年-2022年三年中毛利率分别为3.52%、27.9%和21.22%。这一盈利水平明显低于同行亿华通。亿华通在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别达到43.66%、37.88%和38.4%。
较低的毛利率,直接导致国鸿氢能科技连年亏损。该公司在上述三年中的净利润分别亏损2.21亿元、7.03亿元和2.8亿元,三年共计亏损额达到12.0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燃料电池系统的经济性一直是阻挡其大规模商业化的障碍之一。从国鸿氢能科技的最新招股书来看,其燃料电池系统出货价格此前已经形成逐年降低趋势,然而在2022年其燃料电池系统价格突增14%。
数据显示,国鸿氢能科技2022年的燃料电池系统营收达7.32亿元。自2020年以后,该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于燃料电池系统,其营收占比高于90%,2022年占比更是高达97.9%。
当年其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为131.3MW,以此计算,其燃料电池系统平均均价为5578.7元/KW。而在2020年和2021年,这一价格分别为10423元/KW和4892.6元/KW。也就是说,国鸿氢能科技2022年燃料电池系统均价较2021年增长14%,这无疑不利于其商业化扩张。
对于价格提升,招股书中解释称,由于部分系统装入了额外的零部件(如储氢系统),以迎合部分客户的需求以及提供全面及随时可用的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而自第三方採购的额外部件的利润率较低。
事实上,虽然最近几年来燃料电池已经价格大幅下降,但仍远高于动力锂电池。目前来看,从现国内三元锂电池采购价大约1030/KW,而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则更低。因此,燃料电池商业化仍有一段较长路要走。
多家A股公司参投
不过在国鸿氢能科技股东行列,倒是不乏氢能行业资深玩家。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递交IPO申请之前,国鸿氢能科技已历经多轮融资。在此前的投资机构中,出现多个产业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其中,中国中车通过旗下绿脉氢能参与国鸿氢能科技投资,而中车资本也通过参股公司扬州广陵参与融资。
另外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也现身国鸿氢能科技股东名单。其中之一为近年来“押宝”氢能源的美锦能源。
这家市值超300亿元的头部玩家近年来积极在氢能源多个环节布局。早在2019年7月,该公司便以自有资金对国鸿氢能科技增资1.8亿元。彼时,美锦能源持有国鸿氢能科技9.09%股权。随着该公司此后多轮融资,美锦能源目前持股比例已经稀释至5.32%。
除了投资国鸿氢能科技外,美锦能源还在上游制氢环节和下游燃料电池车辆方面连续布局。尤其在下游,美锦能源在2017年收购飞驰汽车15%股权,将其作为氢能源产业链中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环节。截至目前,美锦能源持股飞驰汽车51.2%。飞驰汽车目前正在筹备分拆上市。
据记者了解,此次递表的国鸿氢能科技正是飞驰汽车主要供应商。飞驰汽车2021年销售燃料电池汽车224辆,占国内市场份额为15%,营业收入为5.1亿元,净利润1271万元。
另一个参与国鸿氢能科技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昇辉科技。2021年8月31日,该公司公告披露拟向国鸿氢能总投资1亿元,成为国鸿氢能股东,截至目前该公司持有国鸿氢能1.07%股份。在主营业务方面,这家公司此前与氢能源并无太大交集。不过,近年来该公司逐渐切入制氢和运输领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杨红卜
ETF频道上线!一站式解读全球ETF市场,助您轻松投资
4月18日,新浪财经ETF频道上线,“玩转ETF投资”,一站式解读全球ETF市场,助您轻松投资!Wind统计显示,截至发稿,国内全市场ETF基金数目已增至760只,规模突破1.6万亿元。今年以来,ETF总规模增加逾46亿元,日均成交额增加近3亿元,规模与成交活跃度稳步攀升。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正围绕细分主题赛道积极布局新产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诺哈网2023-05-25 15:11:240000中创化工冲A疑云
来源:北京商报成立逾17年,新型环保溶剂生产商湖南中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化工”)也来冲击A股资本市场。近期,上交所官网显示,中创化工沪市主板IPO获得受理,公司拟募资6.5亿元。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闯关A股背后,中创化工客户、供应商疑点较多,出现多家客户、供应商重叠的情况,此外还有关联客户在2020年注销。既采购又销售诺哈网2023-05-25 14:49:460000存款利率下调、信贷数据走弱…近期债市热点解读来啦!
哈喽各位小伙伴们~近期债市行情比较理想,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热点,比如银行下调存款产品利率、信贷投放节奏放缓等等…这些热点事件都传递了哪些信息?今天为大家奉上债市最新解读!1存款利率下调债市或迎新机遇近日多家银行通知将下调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上限。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等两类存款都是类活期存款,但利率水平要高于活期存款,所以灵活性好于定期,收益率好于活期,推出的目的更多是为吸引存款。0000上交所与新加坡交易所签署ETF产品互通合作谅解备忘录
转自:上海证券报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与新加坡交易所(下称“新交所”)正式签署ETF产品互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新资本市场产品合作迈出新步伐,跨境产品互联互通业务再上新台阶。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约定,沪新两所将着力强化在ETF产品互通方面的精诚合作,支持中新市场机构合作开发ETF互通产品,为两国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跨境投资选择。0000IEA:今年全球能源投资料达2.8万亿美元,其中化石燃料投资仍超过1万亿
国际能源署(IEA)周四发布2023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预计今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将达到2.8万亿美元,超过2022年的2.6万亿美元。其中清洁能源投资将占到1.7万亿美元,而化石燃料投资将达1.1万亿美元。IEA警告称:“目前的化石燃料投资支出是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所需水平的两倍多。”报告补充说:“煤炭的错位尤其引人注目,目前的投资几乎是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所需水平的六倍。”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