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众口难“调”,如何“休”好?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五一其实只放一天”,这个话题近日冲上热搜榜,并再度引发“假期该不该调休”的热议。
调,还是不调?支持调休的网友认为,如果不调休,出趟远门去一天、回一天,时间根本不够用。而支持正常休假、反对调休的网友则表示,“调休一时爽,节前节后累断肠”。

众口难“调”,权威部门是什么立场?其实,早在去年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博就刊发了解读“2024年放假安排”一文。文章认为,“总体而言,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
如何调休,也有讲究。一个基本原则是,“最小干预,尽量不打乱人们的正常生活节奏”。东挪挪,西凑凑,通过“零存整取”来避免节假日“碎片化”,这是调休初衷。当然,无论调与不调,都难以满足所有人的意愿。

年年调休,年年引发热议,如何看?
无论支持调休,还是反对调休,都是民意的表达,都体现了参与者对公共事务的关心,都有利于相关部门更科学决策。
有网友说,实际上,人们反对的不是调休,而是呼吁节假日更多一些。适当增加节假日,无需凑假就能休个“黄金周”,的确值得期待。
但此事分两步看,先讨论该不该增加节假日总量。我国目前共有11天法定节假日,在全球处于中等水平。是否增加,既需要倾听大众声音,也需要有关部门合理统筹研判。一旦明确增加节假日,接下来该讨论如何增加,而这需要时间来完成。
2022年出台的《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提出,“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仔细看,如果着眼于民众福祉,经过新的优化,适当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也并非没有可能。
梳理我国节假日演变史,可清晰发现一个上升的脉络,即休息时间越来越多。从“双休—单休”循环到全年双休,从一年仅7天法定节假日,到10天法定节假日,再到如今的11天法定假日,这种变化是实实在在的,让国人休假更有获得感。

我国最近一次优化法定节假日,是在2007年。当年12月,相关部门公布了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必须充分尊重大多数公民的意愿,充分保障公民的休息权利。如今,快17年过去了,法定节假日还会增加吗?
当然,不能只是紧盯法定节假日是否增加,还要盯紧带薪休假制度有无真正落实。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就提到,“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
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为11天,周末休息104天,带薪休假5~15天,总假期天数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专家指出,“之所以大家仍然觉得假期不够、获得感不强,主要还是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带薪年休假制度不能原地空转,落实好这一制度安排,势在必行。
放假,绝不是假放。综合各方诉求,实现统筹安排,优化假日布局,以更好地促进假日消费,提升民众福祉,让大家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张迪
旅游市场迎来“最火暑期档”:研学游深度游成热门
今年暑期,全国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旅游人次和收入齐升。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暑期旅游市场热度有望全面超过2019年同期,亲子游、研学游、避暑游等成热门选择。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全国各地近期持续高温,来自安徽的游客魏倩却在昆明感受到了难得的凉爽,“这里的温度太舒服了,和外地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入夏以来,云南省平均气温仅22.9℃,“天气常如二三月”的春城昆明成了避暑胜地。澎湃新闻2023-07-30 08:00:400000男子驾车多次碾压妻子致死,女方弟弟回应
来源:河北青年报[男子驾车多次碾压妻子致死,女方弟弟回应]男子驾车多次碾压妻子致死网传妻子经常家暴男子?6月28日,女方弟弟回应:是我姐姐长期被家暴,事发前已经提出离婚。相关报道男子因家庭纠纷驾车多次碾压妻子致死,当地妇联:已介入,正了解其家庭情况(上游新闻)6月26日,山东东营一男子因家庭纠纷驾车多次碾压妻子致死,引发强烈关注。新浪新闻2023-06-28 22:36:510000从犯案到伏法,劳荣枝的27年
4座城市、6个家庭、7条生命、20多年逃亡,这些词都与劳荣枝的人生相关。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劳荣枝故意杀人、抢劫、绑架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核准劳荣枝死刑。2023年12月18日上午,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劳荣枝执行了死刑。从1996年7月首起案发,到2023年12月18日劳荣枝被执行死刑,这起跨世纪复杂大案已历经了二十七年。犯案中国新闻网2023-12-18 15:25:540000姜萍爆火,大学要不要破格录取该听谁的?
是否破格录取学生,大学须依法依规并坚持专业判断,很少会被舆论左右。文|熊丙奇中专生姜萍爆火网络之后,多所高校发微博,向姜萍表示祝贺并欢迎报考。姜萍的数学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姜萍的梦想是进入浙江大学,于是,舆论特别关注浙大能否破格录取姜萍。新京报2024-06-16 06:07:150000媒体:当舆论“喊不醒”网暴者,法律拿他们无法吗
舆论的喊话,映衬出一个追问6月2日,武汉一位妈妈选择了以坠楼告别这个世界。此前,她的儿子,武汉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于5月23日在校园内被老师驾车撞倒,送医后去世。经历丧子之痛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天面临“双线作战”的窘迫。线下,与校方及相关职能部门博弈孩子不幸身亡的善后;线上,与“按键伤人”的网暴者硬扛心理素质的强大。成都商报2023-06-03 15:54: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