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闯使馆“抢人”后,厄瓜多尔外交风波走向何处?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胡毓堃]
4月5日,厄瓜多尔安全部队驾驶装甲车强行闯入墨西哥驻厄使馆,逮捕身处使馆、获得墨政府政治庇护的厄前总统豪尔赫·格拉斯,引发了一场拉美地区国家罕见的外交风波:当事方墨西哥当天宣布与厄瓜多尔断交,尼加拉瓜旋即在第二天跟进,玻利维亚则在第三天召回驻厄大使,拉美多国和域外国家、国际组织一致谴责这一“侵犯外交使团馆舍”的行为。
厄政府顶着违反国际公约的指责也要坚持逮捕格拉斯,涉案的前副总统自然是导火索,但厄墨两国关系紧张,以及厄国内局势的变化远非新事。就职不到半年的厄总统丹尼尔·诺沃亚之所以采取看似一意孤行的做法,正是因为背后的原因及其对该国和拉美地区产生的影响,并非想象的那般简单直接。
“抢人”背后的司法与政治争端
厄瓜多尔和墨西哥此次外交争端围绕的焦点人物是厄前总统格拉斯。在去年12月进入位于首都基多的墨西哥驻厄使馆之前,他已经因加重受贿、滥用公共资金、非法结社等罪名失去副总统一职,并被三次判处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25年。在此期间,基于“合法保障遭到侵犯”与健康状况,格拉斯几经波折,于2022年11月保释出狱、免于狱中服刑,条件是刑满之前禁止出国。
按照厄政府和司法部门的理由,格拉斯在担任高级公职人员期间犯下的罪行足够严重。2017年在副总统任内遭到判刑并失去公职,首先源自震动拉美政坛、引发地区一连串“地震”的的巴西建筑巨头奥德布雷希特公司(Odebrecht S.A。)腐败案:据其向美国联邦法院认罪所述,该公司向拉美和非洲12个国家总统、前总统、政府高官累计行贿7.88亿美元,以获得工程合同。
在这一腐败丑闻发酵后,拉美多国启动相关调查和执法行动,秘鲁前总统托莱多和乌马拉、巴西现任总统卢拉、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巴拿马前总统里卡多·马蒂内利及家属、阿根廷前总统克里斯蒂娜政府的多名成员、时任巴西总统特梅尔都不同程度地牵涉其中,不乏遭到通缉和锒铛入狱者。而在厄瓜多尔,格拉斯便因为受贿超过1350万美元而成为拉美国家中获罪的最高级别官员。
腐败丑闻影响了拉美各国政府的公信力,旋即引发选举换届中的政坛波动。格拉斯是厄前总统拉斐尔·科雷亚任内倚重的老部下,在拉美“粉红浪潮”背景下随着左翼代表人物科雷亚的上台而备受倚重,先后担任电信和信息化社会部长、战略协调部部长和副总统。随着该国陷入经济危机,政坛爆发贪腐丑闻,科雷亚卸任后,原本属于其阵营(“主权祖国联盟”)的老搭档、继任总统莱宁·莫雷诺不仅在施政上急速“右转”,并针对原科雷亚阵营高官的腐败进行司法清算。
由此不仅格拉斯因累计腐败和滥用公款数罪并罚,加重刑期、剥夺其未来参政机会,就连科雷亚本人也未能幸免,于2020年4月同样因加重被动受贿被判处八年监禁。对此,科雷亚和格拉斯均不认罪,将司法判决视为动机不纯的“政治陷害”。事实上,格拉斯此后能顺利走进墨西哥驻厄使馆停留四个月并获得政治庇护,本身就体现了司法问题背后的政治博弈。
就厄国内形势来说,厄瓜多尔自2016年以来从拉美地区犯罪率最低的“和平岛”变成比墨西哥更甚的“犯罪枢纽”,暴力犯罪愈演愈烈,国家秩序形同瘫痪,莫雷诺和吉列尔莫·拉索两任总统拼尽全力也无法阻止自己政治公信力的快速流失,经济改革、维护安全、打击毒品犯罪频频受阻。在去年先后遭遇宪法公投失利和国会反对派议员弹劾后,时任总统拉索终于被迫宣布解散国会、提前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这才有了36岁的中右翼现任总统诺沃亚上台——厄瓜多尔历史上最年轻的民选总统。
然而这位顶着高人气就任的年轻总统(民调满意度74%,最高曾达到85%)并未能阻止近期再度抬头的暴力犯罪现象,而去年竞选期间出现的系列暴力刺杀事件,反倒开启了厄瓜多尔与墨西哥的新一轮外交摩擦。
仅去年7月23日至8月14日,曼塔市市长奥古斯丁·因特里亚戈、总统候选人费尔南多·比利亚维森西奥、公民革命党地方领导人佩德罗·布里奥内斯分别在曼塔、基多、圣马特奥遭遇枪击身亡,在当时引发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也成为近期墨西哥对厄瓜多尔发难、引发争端的议题。
4月3日,墨西哥总统、拉美地区左翼代表人物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便“旧事重提”,暗示去年8月比利亚维森西奥遇害身亡后,厄一些媒体“不公正地”指认公民革命党(支持科雷亚的左翼政党)候选人路易莎·冈萨雷斯与此事有关联,从而影响选情,导致她在二轮投票中败给诺沃亚。
洛佩斯一言,便打开了厄墨两国外交危机的“潘多拉魔盒”:先是厄外交部发表公报,认定洛佩斯的言论干涉厄内政,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宣布墨西哥驻厄大使斯梅克为“不受欢迎的人”;随后墨政府一改原有态度,突然宣布正式为格拉斯提供政治庇护(此前墨方拒绝厄方进入使馆逮捕格拉斯,但也不承诺答应他的庇护请求);被彻底激怒的厄政府便不再顾及《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条文要求,直接硬闯墨使馆抓人。
从墨西哥的率先发难到厄瓜多尔直接“掀桌子”,更深远的原因显然不是围绕一个格拉斯,而是拉美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之争。左翼根基深厚的墨西哥向来有提供政治庇护的传统,尤其是近百年来多次成为伊比利亚和拉美地区左翼人士的避难所。近两年拉美“粉红浪潮”遭到右翼乃至极右翼反冲,左翼执政的墨西哥更加坚定其积极庇护、支持拉美各国左翼力量的外交理念。
格拉斯是厄前左翼执政团队的要员,在左翼阵营的“背叛行为”(即莫雷诺)和中右翼执政时代深陷牢狱之灾,因此墨政府对此的评估,便是厄右翼势力卷土重来后,以法律为工具迫害格拉斯。于是如同2019年庇护玻利维亚前总统莫拉莱斯,2022年帮助秘鲁前总统卡斯蒂略的家人避难,此前尽可能庇护厄前总统科雷亚阵营的要员及亲属,洛佩斯政府再次基于“左右翼相互斗争”的逻辑和判断,做出了保护“左翼盟友”的决定。
一旦双方都持续强化意识形态与政治斗争的逻辑,一次“抢人”行动酿成“侵犯外交使团驻地”这般罕见的外交事件、甚至要闹到国际法院,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发酵的外交风波,复杂的潜在影响
目前格拉斯被转移到瓜亚基尔一所安保级别最高的监狱,但他以绝食抗议,在24小时后因健康状况“可能失调”而转入当地一家海军医院治疗。
除了科雷亚阵营及其支持者的内部抗争,厄政府面临的外交压力也不小:已经宣布与厄断交的墨西哥和尼加拉瓜自不必说,拉美其它国家政府不分左右,一致谴责厄政府强闯墨使馆的行为;美国、欧盟、美洲国家组织、联合国也强调应遵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并呼吁厄墨两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4月9日,在驻厄使馆所有外交人员回国后,墨西哥外交部公布了事发当天厄安全部队“未经授权、暴力闯入”的最新监控录像。视频中厄安全部队人员持枪翻过护栏,强行冲进大门,用枪指着试图阻拦的墨使馆临时代办罗伯托·坎塞科,甚至在厄方带走格拉斯时,还在使馆外将这位不依不饶的墨驻厄最高级别外交官推倒在地。这些暴力画面的公开,无疑引发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同情与支持,也是墨方诉诸国际法院、进一步对厄政府施压的证据。
不过即便已经被激进的抗议民众称为“法西斯分子”,诺沃亚和厄政府并没有在口头上服软。在逮捕格拉斯后,厄政府便在声明中指责墨方滥用外交使团的豁免权和特权,因为向被法院起诉或定罪的人提供庇护是“非法的”。此前厄政府已经向墨方提出申请,计划进入使馆实施逮捕,但始终未能得到墨方同意,墨政府最终的庇护决定,便被厄政府视为对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侵犯——这被其视为厄政府强制行动的正当理由。
厄政府的底气,归根结底在于其决策并非看起来那般莽撞,其潜在影响也不是一边倒的有害无利。实际上就厄国内情况而言,诺沃亚此举不仅不会影响其政府的公信力,反而有可能为自己在政治上“加分”,所以这样的的冒险对他而言值得一试。对此,美国《纽约时报》更是说得直白:厄墨两国的外交摩擦,或许恰好就是他(诺沃亚)所需要的。
要理解当下在厄瓜多尔执政的诺沃亚政府,就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情况:
首先,诺沃亚尚未开始属于自己的独立总统任期,而是属于提前大选后完成前总统拉索剩余任期的阶段,实际上与“代理总统”无异(除了民选产生这一区别)——这就意味着到了明年5月这一总统任期就要结束,留给他争取连任的时间只有一年多。
4月21日,厄瓜多尔将举行修宪公投,决定诺沃亚提出的11个修宪问题是否通过;诺沃亚自竞选以来便树立了打击暴力与腐败的目标,其修宪方案便包括加大对暴力犯罪的监禁惩处力度,以及强化军队合法制暴的存在感与作用;由于今年1月修宪方案遭到厄宪法法院的阻挡,因此此次全民公投对于诺沃亚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民众对他的信任投票、事关其明年竞选连任的前景。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屡禁不绝的黑帮暴力难以在短期内遏制(例如仅复活节假期厄国内便发生了137起凶杀案),已然影响到诺沃亚的超高人气。明年大选不远,科雷亚创立的公民革命党呼声颇高,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此情况下,诺沃亚最好的应对策略,便是继续强化其一以贯之打击暴力与反腐的形象——坚持抓捕格拉斯,便能对外传递这样的信息,还可以法律为武器继续清算左翼科雷亚阵营的有力对手,削弱其与自己竞争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厄国内民众对此次外交风波的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不同于国际社会一边倒地谴责或反对,不少厄普通民众表态支持诺沃亚的抓捕行动。在厄暴力犯罪最严重的第一大城市瓜亚基尔,当地居民便批评“墨西哥把厄瓜多尔人当傻瓜,给厄所有犯罪分子提供庇护”。
当然,强烈反对的声音也存在,诸如“此举不过是总统本人‘富家男孩虚荣心’的产物”。而更多普通民众对此则态度更为复杂:一方面,他们认为贪腐严重的格拉斯应该进监狱;另一方面,他们担心墨厄双边外交摩擦会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毕竟每年有上万名厄瓜多尔正在通过墨西哥“走线”进入美国,且跨国犯罪是影响两国的重要不安因素——厄瓜多尔黑帮暴力犯罪激增,少不了墨西哥毒枭在该国的积极活动。
如果说此举在国内的“双刃剑”效应,给了诺沃亚赌一把的底气,那么就外交和拉美地区层面的影响而言,厄政府即便强行“抢人”,其实际后果的严重程度,未必比“克制忍耐”要糟糕很多。最坏的后果“不过如此”,这样的判断也是厄政府敢于动手的另一个基础。
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事后对美国和加拿大的不满,便可从侧面佐证这一点:“我们是邻居。但他们的立场非常不明确。”在他看来,美国和加拿大政府针对这起外交事件的声明不温不火、模棱两可,而这恰恰体现了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对这起外交风波的基本态度——口头上,基于维护国际外交公约的立场,反对、谴责厄瓜多尔;行动上,不采取任何“火上浇油”的干预或严厉制裁,而是呼吁协商解决、大事化小。
具体到拉美地区,直接断交或召回大使的国家也是少数。在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的呼吁和召集下,美洲国家组织选择在4月10日在华盛顿召开会议,讨论“侵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行为,目的还是促成两国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无论协商结果如何,格拉斯如今已经处于厄政府的控制下,外交风波尚未对该国构成进一步伤害,诺沃亚却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至于说此举加剧拉美地区的政治极化、左右对立,当然是可以预见的走向。然而就相关性而言,二者其实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由于政治极化、左右对立的逻辑,墨西哥和厄瓜多尔开始了系列外交攻防战,酿成这起事件;反过来,这起事件对于拉美各国、政党之间左右意识形态、政治斗争升级,也起到了“添柴加火”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来说,即便没有这起事件,拉美不同国家、左右不同阵营也很难放下歧见、走向团结。君不见,2022年底洛佩斯就不认可秘鲁对时任总统卡斯蒂略的弹劾,否认继任总统迪娜·博卢阿特的合法性;极右翼人物米莱在去年当选阿根廷总统后,洛佩斯和哥伦比亚左翼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便多次与其隔空交火,从政策批评上升为人身攻击,结果因为米莱大骂佩特罗为“恐怖主义杀手”,导致哥伦比亚召回驻阿大使,成为不大不小的外交风波。
其实反过来看,厄瓜多尔硬闯墨使馆、引发“断交危机”,恰恰检验了分歧众多的拉美诸国是否还有“共同的底线”,而多数国家的反应给出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阿根廷政府并没有因为和厄政府意识形态接近而“拉偏架”,与古巴、哥伦比亚等左翼执政国家一样予以谴责;参加美洲国家组织紧急会议,也体现出拉美国家至少存在两个基本共识——国际外交公约不能侵犯,对话解决争端才是正道。
宏观上看,拉美此起彼伏的“粉红浪潮”、“右翼回潮”不会有根本性改变,期待“铁板一块”式的团结并不现实。然而如果能妥善解决厄墨外交冲突,帮助拉美各国政府在保留但搁置分歧的同时,巩固“底线共识”,或许是此次烈度罕见的地区外交事件最宝贵的价值。
责任编辑:张迪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通话
当地时间7月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其官方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他当天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通话。泽连斯基称现在是就乌克兰加入北约作出强有力决定并采取具体措施的时候了。此外,双方还讨论了前线局势。(总台记者王晋燕)责任编辑:刘光博0000西班牙四位新副首相均为女性
[环球时报驻西班牙特约记者徐永晟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李一]据西班牙《先锋报》22日报道,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当天主持了新任期内的第一次内阁会议,敦促所有成员“团结一致,用解决力和行动力为社会进步、共存、体制稳定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对话作出贡献。”就在一天前,桑切斯领导的新一届左翼联合政府在首都马德里宣誓就职。本届政府由工人社会党和苏马尔党两大左翼党派联合组成。环球网2023-11-23 06:57:510000美法官裁定特朗普前顾问班农于7月1日开始入狱服刑
当地时间6月6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卡尔·尼科尔斯(CarlNichols)在听证会上裁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白宫首席战略师斯蒂芬·班农将就其藐视国会罪于7月1日开始入狱服刑。据悉,班农的法律团队仍有时间上诉。此前,联邦陪审团于2022年裁定班农两项“藐视国会罪”罪名成立,判处班农4个月监禁以及6500美元罚款。(央视记者刘骁骞)此前新闻央视2024-06-07 08:31:360000内塔尼亚胡:可能与哈马斯达成协议
来源:参考消息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12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可能”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释放遭扣押人员达成协议,但拒绝披露更多细节。内塔尼亚胡还说,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必须由“不同的权力机构”管辖。可能谈判放人新浪新闻综合2023-11-13 22:04:220000喀麦隆前总理菲勒蒙·扬当选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
当地时间6月6日,联合国大会选举喀麦隆共和国前总理菲勒蒙·扬为第79届联大主席。菲勒蒙·扬将于今年9月就任,任期一年。(央视记者徐德智)央视2024-06-07 08:31: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