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自由恋爱的风,该不该吹进大学师生之间?
来源:红网时刻
□银如洁 (湖南师范大学)
近日,网传南航大学教师与本校学生存在暧昧关系,引发网友热议。目前该事件虽未调查出结果,但网友们关于大学师生恋爱的看法可谓是两极分化:一部分认为,大学师生已是成年人,拥有自由恋爱的权利;另一部分认为,这样的恋爱严重违背了师德规范,必须受到谴责。
师生恋爱的新闻早已不算罕见。前段时间,上海某中学教师被举报与16岁高中生存在不正当关系,而后该教师被停职处理。涉及未成年人时,公众的意见往往是相似的,大家一致认为该教师存在师德问题。我国《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二十四条,也明确禁止教职工与学生发生恋爱关系、性关系。但我国目前还没有明令禁止高校师生谈恋爱的法律,他们恋爱本身的行为不被算做违法行为,不会受到法律上的惩罚,可这并不代表社会对这一关系是包容的。2014年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规定教师不得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从师德层面上对高校师生恋进行了否定。
身为成年人的高校师生,为何彼此间不能谈恋爱呢?首先,大学师生恋爱往往处于不对等地位中。恋爱进展若是顺利还好,一旦出现矛盾,处理不好便容易走入极端境况。教师在学校享有更高的地位,如果感情破裂后,教师以其职务之便对学生进行打压,这将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影响。
其次,师生恋对个人名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法律是不可逾越的准绳,但舆论道德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这样的恋情,很难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更多的可能是鄙夷。同时,师生恋的存在会掩盖个人能力的优秀。当师生之间没有直接利益牵扯时最好,但利益纠葛往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就如此事件的大学生,他保研至该老师的课题组,是由于个人能力还是人情往来,目前还是未知数,但毫无疑问他的成就会受到质疑。与教师恋爱后,学生取得的成绩会不会存在水分呢?教师是否以职务之便去帮助该学生呢?这样下来,师生便要忍受长久的非议,毕竟悠悠之口难以堵住。
最后,师生恋会损害其他学生得到公正待遇的权利。教师以自己的权力帮助与自己处于恋爱关系的学生,那无形中就造成了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当涉及竞争时,教师作为评定人员之一,由于情感的驱使,或许会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为避免师生恋的出现,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恋爱观的塑造,让学生明白对老师一时的崇拜、欣赏等感情并不是恋爱,真正的恋爱应该处于平等的关系中;对于老师,学校也应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加强监管,将这些道德观落在实处,尽量减少师生恋的再度出现。
如今南航大学师生恋尚未定论,但对于大学师生间自由恋爱的讨论值得我们思考。生活不是戏剧,很少存在电影中被称赞的师生恋桥段。从师风师德、学生成长、教育公平等角度出发,这样的自由恋爱都不该被允许。学生与教师如若暗生情愫,请将这段感情藏在心里,等到毕业后,褪去师生关系间的滤镜,再处理这段感情才是正解。
责任编辑:陈建瑞 SN243
“金包铜”骗走253亿?武汉金凰诈骗案,细节曝光
澎湃新闻记者戴高城5月28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对武汉金凰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金凰)、武汉金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渤银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及贾志宏等18名被告人合同诈骗、骗取贷款、违法发放贷款、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职务侵占、假冒注册商标一案依法公开宣判。澎湃新闻2024-06-03 20:49:240000著名刑侦专家、测谎学鼻祖杨承勋,喊话“朱令案嫌疑人”
来源:赤子杂志网陈威发自北京#赤焰深度#近日,曾在呼格案件平反中发挥重要作用、被媒体称为“中国测谎界鼻祖”的著名刑侦技术权威杨承勋教授,喊话被网友认为是清华大学朱令案最大的嫌疑人孙某进行测谎。杨承勋教授强调说,测谎的目的就是最大化保护无辜的人。新浪新闻综合2024-01-27 19:57:190000网红“铁头们” 带得来教育公平吗?
公平是什么?公平应该是多劳多得,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而不是绝对平均主义,不是一刀切近期,网红“铁头惩恶扬善”在发布系列打假视频获得粉丝积累后,把大棒挥向了教培领域。他举报杭州新东方违规补课引发关注后,直播带货时出现大量网友唱反调,开播一小时便草草收场,多个合作商家也表示已终止带货合作。在他最新的回应中,围绕“下一个目标将是河北衡水中学”“接下来我暂时不会触碰教培行业了”等言论又引发热议。0000雷军发文:捐款武大是“还愿之旅”
29日,雷军在社交发文:今天一整天,我都特别激动,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通过个人捐赠的方式向武汉大学130周年献礼,支持基础学科研究、科技创新和大学生培养,对我而言,这就是一场“还愿之旅”。感恩母校,感恩时代!红星新闻2023-12-01 22:38:510000媒体:“沧海一粟”即便错了,将错就错又何妨
与其追求“一字不差”,不如抛开刻板的纠结,在更深层的情感上理解作者、理解历史、理解文化。“寄蜉蝣于天地,渺浮海之一粟。”网友发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展出的苏轼亲笔手书《前赤壁赋》中,原文并非人们熟悉的“沧海一粟”,而是“浮海一粟”。对此,台北故宫博物院坦言,可能是后世抄写错误,但其实上述两者意思都说得通,目前通行最多的版本是“沧海一粟”。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