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学》:提高玉米和水稻产量,中国科研团队找到关键基因
玉米和水稻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两种经济作物。今日,来自中国育种专家的一项重要成果在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为开发产量更高的玉米和水稻品种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在这项研究中,由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小红教授、李建生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的严建兵教授领衔的团队,在两种作物中找到了一个影响产量的关键基因。田间试验显示,敲除这个基因后,玉米和水稻的谷物产量分别增加10%和8%,而且对其他农艺性状没有任何明显的负面影响。

这一发现来自科研人员对玉米和水稻驯化过程的分析。人类对这两种禾本科植物的驯化栽培大约从近10000年前就开始了,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它们如今在很多形态、生理特征上与其野生祖先显得很不一样。
尽管玉米和水稻各自走过的驯化道路不同,但作为备受人类青睐的农作物,它们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比如:种子成熟后不像野生祖先那样自动脱落(方便了人类收割);种子休眠减少(有利于同一时间萌发和收割);植株上的籽粒数量更多或颗粒更大(满足我们对高产的要求)。
科学家们由此推断,这两种作物驯化出来的共同特征,背后可能是由保守的基因驱动的。如果是这样,找到这类经过趋同选择的关键基因,并在育种计划中针对这些基因进行操作,可以开发改良的作物品种。

根据这一思路,研究团队首先在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大刍草(teosinte)的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了探索,寻找控制玉米籽粒数量的基因。通过对基因组区域精细定位,他们找到了一个候选基因KRN2(kernel row number2)。这个基因在栽培玉米和野生大刍草之间存在差异,与一根玉米棒子上有多少排籽粒有关,因此对玉米产量有很大影响。
而在水稻中,正如研究人员所猜测的那样,他们找到了KRN2的同源基因OsKRN2。这个基因同样从栽培稻到野生稻经历了选择,并且OsKRN2调节的也是水稻产量的一个决定因素:水稻穗的二级分枝(secondary branch)数量。

▲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研究人员鉴定出了玉米和水稻经历趋同选择的490对种间同源基因,包括玉米的KRN2及其水稻同源基因OsKRN2(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一对同源基因都编码WD40蛋白,并与另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DUF1644相互作用,对两种作物的籽粒数量起着负调控作用。也就是说,敲除这一基因,可以通过增加玉米籽粒行数和增加水稻穗的二级分枝数,分别提高玉米和水稻的籽粒数。而这一结果分别在基因编辑实验和田间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海南三亚、辽宁铁岭的多次田间对照试验表明,KRN2基因编辑玉米和OsKRN2基因编辑水稻产量增加(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KRN2、OsKRN2这对种间同源基因在内,研究团队一共鉴定出了490对种间同源基因在玉米和水稻的驯化过程中经历了趋同选择。对这些基因的深入了解,有望为作物的育种工作提供更多的洞见,加快玉米和水稻种质创新,还可以为从头驯化新作物提供信息,满足全球粮食生产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资料:
[1] Wenkang Chen et al。, (2022) Convergent selection of a WD40 protein that enhances grain yield in maize and rice。 Science Doi: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g7985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
南极冰架之下竟然是“生物绿洲” 生物残骸可追溯至6千年前!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南极洲冰架深处,研究人员发现几十种生物聚集在小范围海床上繁衍生息,令他们惊奇的是,在一个从未射入阳光的海底环境中,物种多样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诺哈网2023-05-26 00:25:580000世界末日并非迫在眉睫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本年度的地球日即将来临,EWG等环保组织又开始激动起来,借此机会大力宣传杀虫剂的恐怖之处。但让我们理智一点,通过两个例子看看我们在环保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这么做是想提醒一下各位,世界末日其实并非不可避免。只要我们能部署更多资源去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地球生命就能过得越来越好。诺哈网2023-05-25 22:25:070000最悲壮的交配:产下后代之后,这些母亲选择了自我毁灭
章鱼可以算得上孤独的生命之一,它们出生之后注定需要独自面对险恶的环境。首先,雌性章鱼在产卵后就会逐渐停止进食并且发生自残行为,它们会自行剥脱皮肤,咬掉触手的尖端。等小章鱼出生后,它的母亲早已经死去。而不知踪影的父亲在完成交配后的数月里也会死亡。因此,小蝌蚪找妈妈的剧情是基本不可能出现在章鱼中的。诺哈网2023-05-25 19:06:450000为什么有些人吸了一辈子烟,也没有得肺癌?可能是因为……
在全球可预防的疾病、残疾和死亡中,吸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包括普通卷烟、雪茄、水烟、无烟烟草、电子烟等,每年可导致800多万人死亡。吸烟也是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肺癌,全球超过14%的癌症由吸烟导致。吸烟的人一生中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的人的22倍,吸烟量越多,风险越高。诺哈网2023-05-25 19:06:300000《自然》:改写教科书!中国科学家揭开地球最深处的秘密
对于地球的结构,我们了解多少?尽管人类钻井只能触及12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千分之二,但通过地震波和来自深部的岩石,科学家已经为我们呈现出地球的整体结构。教科书告诉我们,由外至内,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这3个主要圈层构成,而地球的核心又分为液态外核和固态的铁镍内核。其中,最中心的内核主要由内外核之间过渡层的液态铁凝固形成。诺哈网2023-05-26 01:34: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