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吸了一辈子烟,也没有得肺癌?可能是因为……
在全球可预防的疾病、残疾和死亡中,吸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包括普通卷烟、雪茄、水烟、无烟烟草、电子烟等,每年可导致800多万人死亡。
吸烟也是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肺癌,全球超过14%的癌症由吸烟导致。吸烟的人一生中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的人的22倍,吸烟量越多,风险越高。
2020年,一项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美国癌症协会(ACS)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的研究显示:在肺癌患者中,50.8%是曾经吸烟的人,36.7%是当前吸烟的人,仅有12.5%是从不吸烟的人。也就是说,每8名肺癌患者中,有7名是吸烟的人。
不过,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些吸了一辈子烟的“老烟民”并没有患肺癌,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一项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的研究显示,一些吸烟的人可能有更强劲的DNA修复能力,能更好地限制DNA突变,从而防止肺部细胞发生癌变,形成恶性肿瘤。

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多位移扩增(SCMDA)测序技术,对33名参与者的近端支气管基底细胞(PBBCs)进行了单细胞维度的全基因组体细胞突变谱分析。
在33名参与者中,有14名是年龄11-86岁之间的不吸烟的人,其中1人患有肺癌;其余19名是年龄在44-81岁之间的吸烟的人,包括7名曾经吸烟的人和12名当前吸烟的人,其中14名患有肺癌。在这19名吸烟的参与者中,吸烟量最多的参与者达到了116包/年(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
近端支气管基底细胞,是所有肺细胞类型中最有可能发生癌变的细胞,它们可以存活数年甚至数十年,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吸烟量的积累而发生突变。

在对参与者近端支气管基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建库和测序后,研究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基因突变的频率会逐渐增加,包括单核苷酸变异(SNVs)和小片段插入和缺失(INDELs)。不过,突变的频率在吸烟的参与者中明显更高。
在不吸烟的参与者中,每年、每个细胞约发生28个SNVs事件;而在吸烟的参与者中,每年、每个细胞约发生了91个 SNVs事件,比从不吸烟的参与者多了63个。
对于INDELs,研究人员在所有参与者中也发现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在44-81岁、吸烟的参与者中,INDELs频率要高于同年龄、不吸烟的参与者。
通常更多的基因突变,意味着更高的患癌风险。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吸烟会导致肺部细胞中的DNA发生突变,进而导致肺癌的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基因突变的频率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这种线性相关性到23包/年后就不存在了。重度吸烟(>60包/年)的参与者,细胞突变的频率并没有明显高于中度吸烟(20.1包/年-60包/年)的参与者。
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是由于有些人对突变诱导的适应性增强,有更准确或更强劲的 DNA 修复能力,缓解了香烟烟雾的毒害。
此外,吸烟的参与者存在SBS(单碱基突变)4突变,而从不吸烟的参与者中并没有存在。之前已有研究证实,SBS4突变是吸烟的肺癌患者的主要特征。不过,尽管吸烟的参与者SBS4的突变数量显著增加,但这种增加与年龄并没有关联。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证实了长期以来的观点,即吸烟确实会增加基因突变的频率,从而增加患肺癌的风险。这可能是很少有不吸烟的人会患肺癌,而有10%-20%的终生吸烟的人会患肺癌的原因之一。
同时研究还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可以测量一个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这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来评估一个人患肺癌的风险。
研究通讯作者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Simon D。 Spivack教授表示:“重度吸烟的人,尽管他们大量抽烟,但他们并没有更多的基因突变、能够活得更久,可能是因为他们成功地抑制了进一步的突变积累。这可能源于他们拥有更加精确、强大的DNA损伤修复系统。”
研究最后强调指出,尽管有些吸烟的人可能有更强大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不会患肺癌。而且,哪些人有着更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目前也没办法检测到。
所以,不要冒险,不吸烟才是更健康的选择,是预防肺癌的最佳方法之一。

总而言之,吸烟会使人暴露于大量化学致癌物中,如多环芳烃,破坏DNA,导致基因突变,引发癌症。研究表明,除肺癌外,吸烟还会增加17种不同类型癌症风险,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癌症、头颈部癌症、消化系统癌症,以及血液系统癌症。目前全球一年约有280万癌症与吸烟有关。
此外,吸烟还与多种疾病患病和死亡风险升高有关,如吸烟的人患中风的风险增加1倍,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4倍;终身吸烟的人预期寿命至少减少10年等。
为了健康长寿,不吸烟的人不要尝试吸烟;吸烟的人,要尽早戒烟,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参考资料
[1] Zhenqiu Huang, et al。,(2022)。 Single-cell analysis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in relation to aging and smoking。 Nature Genetics,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2-01035-w。
[2] David A。 Siegel, et al。,(2020)。 Proportion of Never Smokers Among Men and Women With Lung Cancer in 7 US States。 JAMA Oncology, DOI: 10.1001/jamaoncol.2020.6362。
[3] Some Smokers Don‘t Get Lung Cancer; Genetics Might Explain It。 Retrieved Jan 15 ,2022,from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74299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改变性格会让你更快乐吗?
来源:酷炫脑接受自己和改变自己之间应当存在最佳平衡点,改变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你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推进你的人生目标,同时也可能增加你的幸福感。但最有益的改变不止于此,它还能让你有更深的自我认同感,让你更真实地看待自己的改变。心理学家认为,在接受自己的现状和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平衡点。诺哈网2023-05-26 01:39:270000为什么火灾杀不死某些细菌和微生物?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野火烧焦的土壤中发现了微生物,他们不知道在其他所有生物能被烧死的情况下,为什么一些真菌和细菌却能在高温火焰中存活下来?目前,科学家将在未来3年内将研究土壤微生物如何应对火灾,以及这些微生物在储存或者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重要温室气体方面所起的作用。诺哈网2023-05-25 19:39:430000沐浴露也有前中后调 亲爱男友沐浴露7.5元/斤清仓
天猫【亲爱男友旗舰店】香氛沐浴露500ml日常售价59元,今日下单2件,立减54元,叠加49元大额清仓券,到手价15元2瓶,折合每瓶仅需7.5元。亚洲男士专研香水级调香,香醇浑厚,绅土魅力男人味。自然提升吸引力,不做邋遢臭男人专利除异味技术,氨基酸复配配方温和洁净不伤肤。沐浴露也有前中后调:前调:巧克力中调:咖啡后调:咖啡、香草、焦糖诺哈网2023-05-26 06:18:130000俄罗斯、爱尔兰学术机构专家严词批评日本核污水排放计划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俄罗斯和爱尔兰学术机构的两位专家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严词批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计划,称这一做法极其不负责任,是一场破坏全球海洋生态、威胁全人类健康的灾难。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库兹涅佐夫对新华社记者说,日本计划将核污水排入海洋的做法极度不负责任,将严重损害全球海洋环境安全、国际公共卫生体系和周边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诺哈网2023-05-25 19:37:150000从生物学角度,我们有可能实现“返老还童”吗?
以老人的身份出生,以婴儿的身份死去,这样的情节只会在小说里面出现。不过,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在细胞水平上实现类似的奇迹。通过操纵细胞的某些基因,研究人员可以将完全成熟的细胞转变成“年轻的”干细胞。诺哈网2023-05-25 20:22: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