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来了!比亚迪紧急回应长城汽车举报: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称。
5月25日,一则举报声明引发热议。
根据长城汽车官方公众号消息,2023年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 PLUS DM-i(产品型号:BYD7152WT6HEVC2)、宋PLUS DM-i(产品型号BYD6470ST6HEV2)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5月25日,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向时代财经表示,“以声明信息为准,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立案及处理进展。”随后,比亚迪发布声明回应称,经了解,长城所说的情况,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 (天津) 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鉴于以上,我们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其社交账号上转发了比亚迪的上述声明,并评论道。比亚迪也在声明中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新能源事业发展至今,相当不易!中国品牌成长至今,也相当不易!希望大家多做有益于行业,有益于中国品牌的事情!”
作为我国头部自主车企,长城汽车与比亚迪一直备受消费者及业内关注,如今长城汽车举报后者,也引发热议。对此,有网友评论调侃,“影视作品中的商战vs真实的商战”,也有网友称,“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跟进,是事实请给予处理,没有问题请给予清白”。
根据公开资料,发动机在工作时,会导致部分燃油蒸发,排放到空气中成为挥发性气体,造成一定环境污染。目前的国六标准对燃油蒸发有相应要求。不同于燃油车,插混车型发动机有可能长时间不工作,所以燃油蒸发的气体相对累积较多,这要求厂商在设计之初,要么采用更大的碳罐配合常压油箱吸附燃油,要么采用高压油箱,将更多的燃油蒸汽储存于油箱当中。不过,高压油箱性能虽优,但成本更高,而常压油箱的设计成本较低,更易于实施和维护,因此在一些车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有业内人士称,比亚迪采用常压油箱是否会导致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这一方面取决于比亚迪插混技术的先进程度和特点,一方面取决于其采用的常压油箱组合性能能否满足排放要求,不可一概而论。
目前,长城汽车在举报声明中提到的两款比亚迪车型,均为后者的畅销车。根据懂车帝数据,今年4月份,宋PLUS DM-i和秦PLUS DM-i销量分别为20645辆、31734辆,二者最近半年累计销量分别为20.12万辆、11.23万辆。另据乘联会数据,比亚迪汽车今年前四个月累计零售销量达70.26万辆,同比增长79.2%,位居国内车企销量榜第一。
根据长城汽车产销快报数据,其今年4月份销量为93107辆,年内累计销量为31.3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举报事件之前,在舆论及业界印象当中,比亚迪与长城汽车的关系相对融洽。
根据公开报道,比亚迪于2021年9月份,将旗下商标“魏”转让给长城汽车。长城汽车旗下设有高端子品牌“WEY”,其中文名此前为魏派,而长城汽车创始人名为“魏建军”。时任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就此曾回应称,“天下车企一家亲”。另据媒体报道,2022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处数据显示,比亚迪有关“登陆舰”商标转移申请已获批,而转让人正是长城汽车。两家自主车企之间的良好互动曾被业界传为一时美谈。
新能源汽车2030目标有望后年实现,下个五年何去何从?
2025年,于汽车产业而言是个特殊的节点。从乘用车排放法规到新能源汽车20%渗透目标,抑或部分自动驾驶及有条件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过半等汽车产业发展阶段目标均需在这一年实现。次世代车研所2023-05-29 12:14:430000深交所、省金融办领导一行到访高科华烨集团参观调研
GKGD高科显示屏·高科高品质5月24日,深交所北方中心副主任陈航航、省金融办二级巡视员王恩生一行到访山西高科华烨集团参观调研。市金融办主任孙红斌、市金融办副主任成钰等领导陪同调研。投影时代2023-05-26 14:07:430000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2时10分,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货运飞船来访。交会对接完成后,天舟五号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0000人工指尖让机器人拥有触觉
机器人可以通过编程举起一辆车,也可以辅助进行一些手术,但如果要拿起它们之前没有碰过的东西,往往会失败。现在,工程师研发了一种人工指尖,使机器人能够像人类指尖一样感知物体表面的纹理,处理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体。相关论文发表于《皇家学会界面杂志》。诺哈网2023-05-25 22:45: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