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拥抱、牵手、爱抚为什么会让我们觉得好舒服?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时刻,身体接触带来了神奇的感受:悲伤时,一个拥抱胜过无数安慰的言语;病患被医生握住手,一股战胜病痛的力量突然涌起;轻轻地拍打,让小婴儿安然入睡;情侣之间,无论牵手还是摸头杀,都是甜蜜味道;按摩,不仅可以减轻肌肉疼痛,还能舒缓精神压力……
触碰带来愉悦、舒适、信任和安全感等情绪价值,不仅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在整个动物界都很受青睐,所以我们也会常常看见动物之间舔舐、互相梳理毛发的和谐景象。
然而,我们为什么会因为友好的身体接触而感到愉悦?对于进化保留的这类行为,其背后的机理科学家们知道的并不多。本周,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华人科学家陈宙峰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揭开了背后的奥秘。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陈宙峰教授曾经因为“痒”而闻名。2007年和2009年,他的研究团队率先鉴别出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第一个“痒基因”,发现了专门传递痒觉的神经元以及神经回路。一系列研究成果终结了科学界关于“痒”到底算什么感觉的争论。
而在此次的新研究中,陈宙峰教授团队发现,与“痒”觉类似,爱抚、轻拍这类带来愉悦感的触碰也有专门的神经回路和化学信使,负责把信号从皮肤传递到大脑。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检验小鼠体会到的爱抚。哺乳动物大多是群居动物,人为的隔离会让人或动物产生要求接触的强烈欲望。基于这个原理,他们先把小鼠单个隔离一段时间。然后在特定的笼子里给小鼠提供“按摩”:用软毛刷轻柔地给小鼠后背撸毛。一段时间后,小鼠适应了这种互动,喜欢在“按摩室”呆更长的时间,会选择主动走进去求摸摸。
用这个方法,研究团队开始在小鼠身上寻找会被撸毛激活的神经信号,由此在感觉神经元中找到了关键的神经肽物质PROK2。PROK2作为化学信使负责编码愉悦的触觉,并将信号传递给具备相应受体PROKR2的脊髓中间神经元,由后者将信号传到大脑。
▲把小鼠放置在有两个区间的箱子里,小鼠可以通过中间的通道在两个区间随意走动,研究人员固定在其中一个区间给小鼠提供按摩,时间久了,小鼠就喜欢在按摩室呆更长的时间(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敲除等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了没有神经肽PROK2的小鼠,或是在脊髓神经元中缺少受体PROKR2的小鼠。这些突变小鼠对瘙痒、疼痛等其他触觉刺激仍有正常的反应,但是无法感觉到愉快的触碰信号。
结果,它们表现出来一系列“社恐”行为。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母鼠喜欢舔舐自己的幼崽,成年小鼠经常互相梳理毛发。然而,PROK2-PROKR2神经环路缺损的小鼠对这些事情统统都显得很抗拒,既不愿意主动提供身体接触,也会在同伴试图互动时退缩和躲避。
由于缺少与同伴之间友好的身体接触,这些像孤岛一般的小鼠出现了正常小鼠中没有的过度焦虑和应激反应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在成年后无法感知到产生愉悦感的触碰的小鼠,出生时就缺乏特殊触觉的小鼠产生了更严重的应激反应和社交回避行为。“这一发现强调,发育早期母亲对新生个体的抚摸接触对于后代发育非常重要。”陈教授指出。
▲缺少感知愉悦触碰的神经肽或神经环路受损,小鼠不愿意主动给同伴理毛,也会主动回避同伴的理毛意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事实上,产生愉悦感的身体接触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刺激,有一些疾病正与缺少这种刺激、或者感受不到这种刺激有关,比如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些患者有逃避触碰的特征,并且影响了他们发展社交能力。
因此,这项研究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像自闭症谱系障碍这一类的疾病。陈教授指出:“我们现在知道了哪种神经肽和受体只传递愉快的触觉,这就有可能在不干扰其他神经环路的情况下只增强愉快的触碰信号,通过愉快的触碰,将提升大脑中对于社交互动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几种激素。”
“这项研究还提醒我们,在防止新冠病毒传染时,人为亲子隔离对精神和心理健康的长期负面影响也要引起相应的重视。”陈教授补充说。
参考资料:
[1] Benlong Liu et al。, (2022) Molecular and neural basis of pleasant touch sensation。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n2479
[2] Neural pathway key to sensation of pleasant touch identified。 Retrieved Apr。 29,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51088
睡前刷手机,问题不大?研究人员追踪了800个年轻人,结果有点意外
晚上睡觉前刷刷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习惯。有一些研究提醒说,睡前频繁刷手机或许不利于健康,比如刷手机时间长了影响入睡,扰乱正常的睡眠模式和生物钟。还有人担心,睡前刷手机会加重负面情绪。事实上,神经科学家确实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夜间增加光照,尤其是蓝光照射——手机等电子设备通常发出蓝光,会影响大脑特定的神经环路,从而诱发抑郁相关的症状。诺哈网2023-05-26 20:48:570000336亿韩元!韩国三大运营商夸大5G网速被罚:号称20G实际800M
快科技5月24日消息,韩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当地时间周三表示,已决定对该国三家移动运营商处以总计336亿韩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的罚款,原因是它们在5G网络服务的速度上发布误导性广告。据悉,SK电信、KT、LGUplus三家公司在广告中夸大了5G网络服务的性能,所显示的网速只有在有限的环境下才能观察到。诺哈网2023-05-25 23:15:330000细胞活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结合或将制造真正“活机器人”!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9月1日早间消息,据报道,伴随着我们对细胞如何成形和生长过程了解得越多,关于基因组蓝组的构想就显得越不充分。目前,科学家指出,通过将由细胞构成的活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探索能力结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制造出一种有目的的“活机器人”!诺哈网2023-05-26 18:12:570000日本著名美人鱼木乃伊确认造假!只是猴子和鱼的混合体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多年以来,日本研究人员一直在调查一具神秘尸体——具有300年历史的“美人鱼”木乃伊,关于它的来源以及真伪充满了神秘感。由于传说美人鱼尸体具有极高药用价值,这具木乃伊倍受日本当地居民崇拜。然而,最新研究揭晓了它的神秘面纱,原来它并非什么美人鱼,只是猴子和鱼的混合体,是人们将猴子干尸躯干缝接鲑鱼尾部,然后装饰人类的头发和指甲。诺哈网2023-05-25 19:01:100000乡村医生出身的他,终结了肆虐3000多年的传染病
来源:《科学史上的365天》作者:魏凤文武轶在现代生理学、医学和生物学中,免疫学已经发展成最为活跃的领域。仅从诺贝尔获奖情况就可以看出,诺贝尔奖与免疫学已经有了百年的渊源。从1901年诺贝尔奖创立的百年以来,仅在20世纪,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91次,与免疫学研究相关的奖项竟有26次,占此类奖项的28.6%,获奖人数达40人。这既说明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也证明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诺哈网2023-05-25 18:58: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