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血样的新冠抗体快速检测法出现:能3分钟现场检测
诺哈网2023-05-26 18:31:550阅
【国际战“疫”行动】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 (记者张梦然)尽管疫苗技术取得了重大而惊人的进步,但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控制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关键挑战是识别受感染的个体。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抗体的新方法,用于快速可靠地检测新冠病毒,且不需要血液样本。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无效识别严重限制了全球对新冠疫情的反应,而较高的无症状感染率(16%—38%)加剧了这种情况。迄今为止,主要的检测方法是通过擦拭鼻子和喉咙来收集样本。然而,该方法的应用受到其检测时间长(4—6小时)、成本高以及对专业设备和医务人员的要求的限制,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国家。
确认新冠感染的另一种补充方法是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基于金纳米颗粒的测试条目前在许多国家广泛用于即时测试。它们在10到20分钟内产生灵敏且可靠的结果,但其需要使用采血装置通过手指针刺采集血样,既痛苦又增加了感染或交叉污染的风险,此外,使用的试剂盒组件也存在潜在的生物危害风险。
东京大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解释说:“为了开发一种可避免这些缺点的微创检测方法,我们探索了对间质液进行采样和检测的想法,间质液位于人体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中。尽管间质液中的抗体水平约为血液的15%—25%,但仍然可以检测到抗新冠病毒IgM/IgG抗体,并且间质液可作为血液采样的直接替代品。”
在证明间质液可能适用于抗体检测后,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采样测试的创新方法。首先,研究人员开发了由聚乳酸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的多孔微针,可从人体皮肤中提取间质液。然后,他们构建了一种基于纸张的免疫测定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通过整合这两个元素,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紧凑的贴片,能够在3分钟内现场检测抗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苏格兰发现侏罗纪时期最大翼龙化石 翼展2.5米
《当代生物学》近日发布研究称,英国科学家在苏格兰西北海岸的斯凯岛上出土了一具保存异常完好的翼龙化石,该翼龙翼展约为2.5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侏罗纪时期最大的有翼爬行动物。该翼龙头部具有空气动力学特征,上下牙齿纵横交错,就像捕蝇草叶子上的硬毛一样。这一新物种提供了证据证明,翼龙在史前时期就开始变大,比之前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诺哈网2023-05-26 01:20:560000填补世界空白!“从鱼到人”探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樊巍邓孝慈]《环球时报》记者9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处获悉,近期,该所朱敏院士团队在重庆、贵州等地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的地层中发现“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两项发现为我国又增添了两个世界级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同时还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诺哈网2023-05-26 14:40:140000成本剧降 智能手机附件能测试中耳功能
科技日报北京6月21日电(记者张梦然)《通讯·医学》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健康技术研究,报告了一种新开发的智能手机附件,可用于测试中耳功能——中耳在传导人们听到的声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一基于智能手机的设备组件的价格为28美元(不包括手机价格),而传统此类设备采购价格可高达5000美元,这意味着它在资源有限的低收入国家和乡村地区可能非常有用。0000古生物学家发现史前鳄鱼新物种中华韩愈鳄
中新社合肥3月14日电(记者吴兰)记者14日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古生物学家MasayaIijima博士和刘俊教授在对馆藏于广东新会博物馆和顺德博物馆中鳄鱼标本研究中,发现了史前鳄鱼的新物种——中华韩愈鳄。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生物科学》。据介绍,该研究解决了分子生物学家和形态学家对鳄鱼分类的争议,并为人类活动导致史前鳄鱼的绝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诺哈网2023-05-25 22:39:480000睾丸组织冷冻20多年后,还能产生精子?
实验室里冷冻了20多年的睾丸细胞,终于解除封印了。撰文|栗子审校|二七想象一位男性患上癌症,且肿瘤生长的部位靠近生殖器官或者一些相关腺体,那放疗或化疗就可能对他的生育功能造成威胁。诺哈网2023-05-25 21:39: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