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啤酒肚,没有红酒肚?新研究提示喝啤酒坏处可能更多
生活提示:抗热消暑 别入四大误区
科学界关于饮酒与健康的研究就不曾停止过,似乎每隔一阵子就会蹦出一个新结论。但总的来说,许多研究对饮酒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统一的。那便是:每一滴酒对健康都有害。
例如《柳叶刀》过去一项研究涵盖了2800万饮酒者的研究发现,酒精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摄入量”;而世界心脏联盟(WHF)2022年年初发表的简报中指出,没有安全的饮酒剂量。即使喝少量的酒,长年累月也会改变生理功能,影响健康。
但有些时候喝酒爱好者确实忍不住呀,一定要喝上一口才过瘾,那在喝之前最好仔细选择一下酒的种类。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数据提示,为了尽可能抵消酒类的负面影响,最好选择喝葡萄酒,而少喝啤酒和烈酒。
我们经常听见“啤酒肚”的说法,但是从来也没人说“红酒肚”,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除了啤酒文化更加盛行,喝的人更多。新研究或许能从生理机制方面给我们一些启示,研究主要关注了不同酒类与脂肪储存过程的联系,他们发现啤酒会更可能造成热量积累。当然研究重点聚焦的指标之一是内脏脂肪,而非与啤酒肚最直接相关的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虽然不像啤酒肚一样显眼,但其通常被认为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其他并发症风险增加有关。

而根据研究对1869名成年人的数据和样本分析,喝啤酒和烈酒与内脏脂肪水平升高有关。但是喝葡萄酒则不具备这种联系,甚至还能保护身体免于内脏脂肪的有害影响。
如果你想要真正实现识别酒精好坏的话,需要了解两种比较流行的假说。一种认为酒精通过减少脂质氧化促进脂肪的储存,即酒精在带来额外卡路里的基础上,还会减慢脂肪代谢。
另一种认为酒精会阻碍热量吸收并增加能量消耗,当与食物一同摄入时,甚至会减轻体重。
两种假说甚至有些矛盾,这很可能是这些结论得出之前没有区分研究对象饮酒的类型。而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者发表在《肥胖科学与实践》的研究考虑了4种常见酒类的具体影响,包括啤酒、白葡萄酒(起泡酒)、红葡萄酒和烈酒。

根据他们对饮酒者身体成分分析得出的结果,啤酒和烈酒就是单纯提供了热量,但红葡萄酒还提供了多酚。其中白藜芦醇是红葡萄酒中常见的多酚之一,可以减轻炎症,阻止脂肪储存。这很可能是喝红酒不容易积累腹部脂肪的一种原因。
在所有酒类中,红葡萄酒白藜芦醇水平是最高的,因此常喝红酒也显示出了与内脏脂肪水平减少存在相关性。
除了红葡萄酒,喝白葡萄酒与骨骼矿物质密度更高有明显关系,这可能与白葡萄酒中含量很高的原儿茶酸有关。
这提示老年人群体喝白葡萄酒可能会对骨骼健康更好。而怕长胖的人则可以选择喝红葡萄酒。
研究者之一Brittany Larsen博士用一句话概括了研究的核心:“并非所有酒精都一样,”她指出,许多老人可能会认为喝一点小酒对心脏好,对血管好。但葡萄酒可能是唯一能提供好处的酒类。
饮酒者实在要喝酒,最好不要喝啤酒和烈酒。
而不喝酒的人则不必为了酒中一点点的潜在健康益处而开始饮酒。
参考资料:
[1] Not All Kinds of Alcohol Are Equally Bad For Body Fat, Study Suggests。 Retrieved Apr 28th, 2022 from https://www.sciencealert.com/not-all-kinds-of-alcohol-are-equally-bad-for-body-fat-study-suggests
[2] Beer, wine, and spirits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 body composition in older white adults–a United Kingdom Biobank study。 Obesity Science & Practice (2022)。 DOI: 10.1002/osp4.598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
黄油、牛油、奶油,到底是什么关系?99%的人不知道!
来源:果壳说起黄油,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没见过黄油,也吃过那些各式各样的黄油面包,黄油饼干。然而,有不少人还不知道黄油其实是一种乳制品。黄油(butter),台湾称之为奶油,香港称之为牛油。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butter对应的是黄油或者奶油,而与cream对应的是稀奶油。黄油的历史:可吃,也可用诺哈网2023-05-25 22:03:440000美欧拟携手将欧洲宇航员送上月球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记者刘霞)当地时间15日,欧洲空间局(ES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就携手将欧洲宇航员送上月球进行了讨论,双方同时签署了一项加强未来在月球探测领域开展合作的协议。0000时间旅行有可能实现,但前提是宇宙中存在平行时间线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每个人都犯过令自己追悔莫及的错误,恨不得能回到过去重来一次,这也是时空旅行的概念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在科幻作品中,只要有一台时间机器,似乎就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了,反正你可以随时回到过去、改变一切。但时间旅行在我们的宇宙中真的有可能实现吗?还是只能停留在科幻作品中?诺哈网2023-05-25 20:35:580000科学大家|他不爱上学,27岁获首届诺奖提名,还是位贵公子!
今天的故事,我可以挺着胸脯保证,把你看过的所有富二代霸总主题的影视小说加在一起,都不及它精彩。配角阵容之豪华,远超你的想象,关键是,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男主是欧洲新贵之家的第三代继承人,诞生于一座豪华的巴洛克宫殿。他天赋异禀,唯独钟情于科学,即使没有接受过正规学院教育、没有一张正式文凭,却能在27岁就秒杀居里夫人等一众大神,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并在8年后获奖。诺哈网2023-05-26 00:57:380000《自然》:最短一天,塑料彻底降解!塑料污染难题迎重大突破
每一年,全球生产的塑料达到惊人的3亿吨,但当它们结束使命,如何处理这些稳定的聚合物成为一道难题。在全球各地,数十亿吨塑料垃圾埋藏在垃圾填埋场里,污染着当地土壤与水源,还能以微塑料的形式出现在人体的血液、粪便甚至是胎盘中……诺哈网2023-05-25 19:50: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