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余国琮逝世 享年100岁
诺哈网2023-05-26 01:04:480阅
2022年4月6日,著名化工专家余国琮院士逝世
据天津大学消息,2022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余国琮1922年生于广东广州市,是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他在精馏技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开创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余国琮,1922年11月18日生于广州。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天津大学教授、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化学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余国琮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特别在精馏理论和技术方面,如开拓过程与设备合一的模拟放大理论,多变参数动态精馏理论,气液界面现象以及高效填料塔新技术等,均取得成果。
他被称为“我国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化工分离工程科学的开拓者”等。他曾说:“从事科学研究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合作才能做大事。”(光明日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如果突发核战争,我们能找到什么食物?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能在“核冬季”种植粮食吗?如果真的爆发核战争,是否会引发粮食危机?核冬季是指核武器爆炸引起全球性气温下降,届时全球气候和环境也将发生显著改变,目前研究人员表示,部分农作物可以在核冬季幸存下来,并作为人类的食物。自冷战以来,美国和俄罗斯领导人一直对核战争保持高度警惕,即使国家之间发生局部核武器交火,也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灾难性破坏。诺哈网2023-05-26 23:17:150000刷新认知,海星平时并不是捞起来的样子
文章来源|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撰文七君大家平时看到的海星都是梆硬的,硬到没法吃。所以问题就来了,海星这么硬,那还怎么移动,还怎么生娃?这不合理啊。其实,海星在很多情况下确实不硬。你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海星——这不是史莱姆,而是海星。派大星没有骗人。诺哈网2023-05-25 22:25:200000“行星智能”也许真实存在,但地球还不够格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有天体物理学家提出,单个行星有能力发展出一种智能,将其自身与栖居在行星上的生命相互关联起来。然而,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还称不上是这样的智能星球。这些科学家表示,地球距离发展出真正的“行星智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这是一个里程碑,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将有助于我们应对即将到来的气候灾难。诺哈网2023-05-25 23:12:080000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庄巧生院士逝世
科技日报记者马爱平5月9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巧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8日16时3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诺哈网2023-05-25 19:31: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