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潘功胜谈房地产:调整已出现积极迹象,金融外溢风险可控
来源:财经五月花
摘 要:潘功胜表示,虽然此前房地产市场有所承压,但目前已看到了积极发展迹象。前三季度,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新房销售下降趋势有所收窄,二手房市场热度则有所上升。
文|康恺 发自中国香港
“调整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已出现积极发展迹象,对金融体系外溢影响总体可控。”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清算银行高级别会议上表示。
在他看来,在快速发展几十年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期。虽然此前房地产市场有所承压,但目前已看到了积极发展迹象。前三季度,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新房销售下降趋势有所收窄,二手房市场热度则有所上升。
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近四分之一,该行业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地产商违约,将冲击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及地方政府税收,并使居民财富缩水,由此引发金融风险。
潘功胜表示,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有益的,但短期内应当防止溢出性风险。对此,中国央行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和借贷者去商谈更优惠的利率,提供金融支持保交楼等。
他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中国央行一直遵循非常审慎的借贷政策。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23%,其中约80%为个人住房贷款。”
对于中国经济的另一风险——地方债问题,潘功胜表示,中国政府的整体债务在国际水平中处于中低位。“对有债务问题的地方政府,将限制其新增贷款,严格控制其借贷行为;鼓励这些地方政府出售资产还债;要让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协商等等。”他表示,未来一些欠发达省份的债务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潘功胜认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预计全年能够顺利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房地产调整呈现积极信号
潘功胜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进入调整期。首先,居民对新房需求有所下降,正将视线转向二手房。不仅如此,租赁需求也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在不同城市间呈分化趋势。一、二线城市房价将持续稳定,三、四线城市房价将有所下降。
他表示,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调整,但目前已看到了积极发展迹象。前三季度,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新房销售下降趋势有所收窄,二手房市场热度则有所上升。
第三方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10月单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066.9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虽有所下降,但环比表现则有约0.6%的上涨。
潘功胜引用标普信评报告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情绪和价格都开始呈现正常化的趋势,该报告预计房地产市场即将触底。
11月27日,标普信评发布题为《筑底与新平衡:2024年房地产开发行业信用趋势展望》报告。该机构认为,2024年仍是房地产销售的筑底之年,但市场也不会再度大幅下跌,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5%左右。
潘功胜表示,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有益的,短期内应当防止其溢出性风险。
“对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和借贷者去商谈更优惠的利率,提供金融支持保交楼,向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公租房,也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商进行债务重组、支持房地产市场并购。”他说。
实际上,潘功胜在11月中上旬接受采访时便表示:“8月,我们把存量房的贷款利率调降下来,让商业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相互协商,调降的幅度平均大概是0.8个百分点。我们也算了一下,5000万户家庭,大概1.5亿人,每年家庭节省的利息支出大概是1700亿。同时,我们密切关注一些领域的金融风险。总体看,房地产金融风险可控。长期看,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较大,可以为房地产市场和行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房地产金融外溢风险可控
房地产市场产业链较长,且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一方面,居民在购房时大多会向银行借贷,如果居民无法按时还贷,银行坏账将因此增加。另一方面,地产商同样也向银行举债融资。非一线城市的房价承压,地产商存在偿债风险。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债权人或受违约冲击,地方政府的税收亦将受到影响。
Wind(万得)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A H股亏损房企数量达72家。标普全球评级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期间,房地产行业的债券违约总额约为810亿美元。
对此,潘功胜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他表示,中国央行一直遵循非常审慎的借贷政策。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23%,其中约80%为个人住房贷款。
11月8日,潘功胜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讲话时亦表达了相似观点。“行业发展长周期繁荣背景下,部分房地产企业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资产负债快速扩张,叠加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疫情冲击等,以恒大为代表的企业风险显性化并向行业扩散。”他说道。
他进一步称,近三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金融部门配合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改善行业融资性和经营性现金流,优化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包括出台“金融16条”,设立保交楼专项借款,调整首付比、按揭贷款利率等宏观审慎金融政策。随着经济回升向好,加上房地产政策效果显现以及市场的自身修复,8月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总体改善。

分析中国经济要注意两个视角
对于中国经济增速,潘功胜表示,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预计全年能够顺利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5.4%,这个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从GDP的主要组成部分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服务业表现良好。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反弹,同比增长7.6%。投资方面,今年1-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1%,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1%。外贸方面,10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额止跌回升,同比增长约1%。反映实物量的进出口货运量保持10%左右的增长。
潘功胜特别提及,分析中国经济需要注意两个视角。一是当前中国的GDP总量已超1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8万亿美元。庞大的基数决定了中国经济很难像此前那样维持每年8%-10%的高速增长。
二是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传统增长模式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也许短期内能实现更高增速,但也会固化结构性矛盾,损害增长的可持续性。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我们必须更加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转型之路。
在货币政策方面,潘功胜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带动贷款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利率下行等。
上述举措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10月,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0.3%和9.3%。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同时,中国央行还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数据显示,三季度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7万亿元,约占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5%。
对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潘功胜表示,中国政府的整体债务在国际水平中处于中低位,到2022年底,中国政府的债务余额约为60万亿元人民币,约为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0%,中央政府债务率约为21%,处在相对较低水平。即使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我国政府总债务率约为78%,而G20国家约为94%、新兴市场平均值约为65%。
(作者为《财经》记者)
责任编辑:崔理斯
省部级高官任上落马,曾要求彻查“操场埋尸案”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闭幕当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国甫任上落马。1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国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彭国甫是湖南湘乡人,长期在本省工作,担任过湘潭大学党委书记、岳阳市委副书记、湖南省科技厅厅长、怀化市委书记等职。0000金阳县山洪共致4死48人失联 官方回应处置进展
新京报讯(记者丛之翔熊丽欣实习生宋漪静)8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通报,“8·21”金阳县山洪共致4人遇难,48人失联。调查发现涉事企业上报失联人数不实,已有5人因涉嫌“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被刑拘。31日,金阳县常务副县长张生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对失联人员的搜救工作仍在进行,“按专家意见,分步进行寻找。”新京报2023-08-31 22:01:400000世界游泳锦标赛:王飞龙/张家齐混双十米台夺冠
据人民日报消息,202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15日在日本福冈继续进行,在跳水混双十米台决赛中,中国队组合王飞龙/张家齐以339.54分夺冠,为中国跳水队摘得首金。张家齐和王飞龙是新组合,但两人在动作风格和身材等方面都比较相似。19岁的张家齐是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十米台金牌得主,国际大赛经验丰富。14岁的王飞龙是全队年龄最小的队员,首次参加世锦赛就尝到冠军滋味,福冈也将成为他迈向更大舞台的起点。0000证监会发布多项IPO新政 同日披露4家企业撤回信息
每经记者陈晴每经编辑文多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多项IPO新政,着眼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3月15日下午,国新办就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举行发布会。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幅提高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使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规还明确了对在实施现场检查过程中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查到底。0000误解!官方澄清长沙探讨全面取消房屋限购限贷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中房报记者赵春林丨长沙报道7月25日,网传有关“长沙探讨全面取消房屋限购限贷一事”,经长沙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查证,系误解。新浪新闻综合2023-07-26 03:31: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