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基因突变使人类更易患癌

《细胞通讯》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人类从其他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成为不同物种后,DNA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这使得人类更容易患癌。
癌症在其他灵长类动物中相对少见。例如,对1901年至1932年间死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动物园的971只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尸检发现,只有8只患有肿瘤。
为了了解为什么人类更容易患癌症,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Christine Iacobuzio-Donahue和同事比较了人类和12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之间的数百个基因。
他们发现,我们从黑猩猩中分离出来后,进化出一种叫做BRCA2的基因。BRCA2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因为它参与DNA修复。
然而,研究人员发现,人类BRCA2基因中一个DNA字母的改变,使其修复DNA的能力比其他灵长类基因下降了20%,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癌症发病率更高。
这一发现增加了关于BRCA2在人类癌症中作用的现有知识。例如,我们知道,携带某些BRCA2基因变体的人,其修复活动会进一步抑制,他们患癌症的风险更大,尤其是患乳腺癌和卵巢癌。
Iacobuzio Donahue说,在这个阶段,我们不知道为什么BRCA2在人类身上进化得不如其他灵长类动物活跃。一种可能性是,人类选择降低BRCA2活性来提高生育能力,因为研究表明,携带与癌症相关的BRCA2变体的女性似乎更容易怀孕。
她补充说,如果是这样,生育率的提高可能是以更高的癌症发病率为代价。
Iacobuzio Donahue说,BRCA2基因的单一突变可能是人类患癌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可能会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尽管人类的基因编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理论上我们可以重写BRCA2基因,使其更像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版本,从而降低癌症发病率。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2.110771
作者:李木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宽带之父”:比发丝还细的纤维,牵动着世界神经
来源:原点阅读2006年12月26日,中国台湾南部海域发生了7.2级的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失,但破坏却十分严重。地震造成13条国际海底光缆受损,中国至欧洲大陆部分语音通信和数据专线中断,更为严重的是,互联网大面积拥堵、瘫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成为重灾区。诺哈网2023-05-25 22:19:080000每年杀死数十亿只鸟,玻璃窗也是个超级鸟类杀手
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我们可能都听说过机场为了防止鸟类撞击飞机引发事故,而引入各种手段驱赶鸟类的故事,也可能都听说过因为鸟类撞击而引发的重大飞行事故。一架被鸟类撞击而损坏的美军直升机图/U.S。military-AirCombatCommand诺哈网2023-05-26 02:27:100000这可能是你见过最丑机器人:像“毒液”般随意变形还能重生
它像毒液,只不过毒性要轻得多。撰文|栗子审校|王怡博有一只来自外星的生命体,它能寄生在人类身上,并赋予宿主强大的能力:像流体一般随意变形和拉伸,进入狭小的空间实施破坏行动。它就是“毒液”。诺哈网2023-05-25 22:26:040001困扰了吃货多年的问题:掉在绿化带里的红果是杨梅的亲属吗?
撰文七君有个问题相信困扰大家很久了:平时我们看到路上掉下来的类似杨梅的红果果,是杨梅的外甥吗,可以吃吗?这种果子吧,其实是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的。不过,构树是桑科的植物,杨梅(Myricarubra)则是杨梅科的植物,它俩不是近亲。不过它俩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原产自我国。诺哈网2023-05-25 20:32:360000袁隆平团队“巨型稻”在天津正式插秧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棚育苗,日前,由袁隆平团队带来的“巨型稻”开始在天津市宁河区正式插秧,这也是“巨型稻”在京津冀地区的首次大面积试种。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东白庄村,百亩水田里一片忙碌。农户们认真地将袁隆平团队带来的“巨型稻”秧苗稳妥地插入土壤中。作为首次在京津冀地区试种的新品种,与普通水稻秧苗相比,“巨型稻”的秧苗更加粗壮。即使是从事水稻种植十多年的农户,如此粗壮的苗种也是第一次遇到。诺哈网2023-05-25 18:12: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