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来源之谜告破!付巧妹团队揭秘五千年演化史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以来,新疆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关键的地理位置也让这里成为亚欧大陆东西部文化、经济贸易以及人群交流的重要枢纽。事实上,近些年的考古证据表明,早在丝绸之路之前,新疆已经出现了东西方人群的融合:例如在青铜时代(5000~3500年前),塔里木盆地的干尸已经出现了西方的纺织特征。东西方人群漫长而复杂的交流历史,使得追溯新疆人群的演化历史成为一道难题。
现在,遗传学研究手段的进步终于让科学家揭开真相。本周,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领导的联合团队,通过中国境内最大规模的古基因组研究,揭开了五千年来新疆人群的演化历史。这一结果也向我们展示了新疆地区多元化的文化与人群交融特征。
这项研究使用的研究材料,来自新疆不同地区的39处考古遗址。研究团队从这些遗址的人类骨骼中,收集了201个古代人类的古基因组样本。这些样本来自5043-515年前,为研究新疆人5000年来的演化历程提供了理想的测序材料。
就在去年,《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对4000年前塔里木盆地干尸的研究指出,青铜时代该地区人群携带来自2.5万年前,位于西伯利亚南部的古北亚欧人的成分。(相关阅读:推翻所有猜想!《自然》:塔里木盆地干尸来源之谜终告破)而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对青铜时代新疆西北部人群的测序结果表明,这些人不仅包含了塔里木盆地本地人群的成分,还融合了来自3个不同方向的人群成分:来自北方的南西伯利亚,属于欧亚草原文明的阿凡纳谢沃(Afanasievo)人群;来自西方的中亚人群(与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文明区相关);以及来自东北方向的东北亚人群(Shamanka)。
在最新研究中,作者还在新疆北部发现了几乎只含有古东亚和北亚成分的个体,这说明在当时,这些地区的人群已经有着高度流动性。因此,这项研究描绘了这样的图景:在青铜时代的新疆,来自欧亚草原、中亚和东北亚的人群汇聚在这里,并且与新疆本地的人群融合。
研究团队还发现,在青铜时代晚期(约3500~3000年前),新疆人群的来源发生了一些变化:来自欧亚草原西部,与安德罗诺沃(Andronovo)文明相关的人群开始涌入,此外,来自西伯利亚南部的成分比例也在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几个青铜时代早期的个体是未经融合的阿凡纳谢沃人群后代。这些人群很可能将属于印欧语系的吐火罗文传入新疆。而后,印欧语在新疆的消失时间与其进入西欧的时间类似。因此,这项研究也有助于厘清新疆地区的语言演化历史。
大约3000年前,青铜时代结束,铁器时代到来。这时,新疆人的遗传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反映了哪些人群与文化的交流过程?
相比于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约3000~2000年前)新疆人的一个明显趋势是,来自东亚和中亚人群的成分明显增加,并且东亚成分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此外,由西向东,新疆人中来自东亚的成分也在逐渐增加。这样的变化可能与当时匈奴人向西迁移有关。
在铁器时代,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源自伊朗的游牧民族塞人(Saka)的遗传成分开始出现在新疆人群中,这也解释了他们使用的印度-伊朗语系是如何进入新疆地区的。
这项研究还分析了古代新疆人的表型。从青铜时代起,被研究的个体多数长有深棕色至黑色的头发和棕色眼睛。而在铁器时代,由于安德罗诺沃人的进入,新疆西部和北部的少数人出现了金发、蓝眼睛和较浅的肤色。
我们看到,新疆人群融合了来自欧亚草原、东亚、中亚的遗传成分。尽管过去两千年的文化不断演变,但这样的遗传成分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在这部跨越5000年的历史画卷中,最为令人惊叹的一点在于,尽管新疆人群的遗传成分发生了多次变化,但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基于人群的替代,而是建立在连续融合的基础上:新进入的文明群体与当地已有的人群交流、融合,最终让新疆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文化熔炉”。
参考资料:
[1] Vikas Kumar et al, Bronze and Iron Age population movements underlie Xinjiang population history, Science (2022)。 DOI: 10.1126/science.abk1534
[2] 5,000-year population history of Xinjiang brought to light in new ancient DNA study。 Retrieved Mar 31st,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47799
[3] 古DNA研究揭示五千年来新疆人群演化历史。 Retrieved Apr 1st, 2022 from http://www.ivpp.ac.cn/xwdt/kyjz/202204/t20220401_6417473.html
成人学会外语,为何比小孩更困难?
撰文|马修·赫特森(MatthewHutson)翻译|曾欣欣儿童通常比成人更容易学会一门新语言,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有些人认为,掌握一门语言需要在不知不觉中理解细微的语言方式,而成年人在意识层面的高级推理却会干扰这个过程。相关的新研究证实,成年人可能就是太“聪明”了,以致于更难学会一门语言。诺哈网2023-05-25 19:14:580000多国相继发现猴痘病例 什么是猴痘?如何预防?
继5月7日英国宣布发现首例猴痘确诊病例后,多个国家也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且可能存在多条传播链。多国报告猴痘病例✦1当地时间5月19日,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公共卫生局负责人表示,上周在该地区发现了17例疑似猴痘病例,已经要求卫生部门对猴痘保持警惕。2当地时间5月18日,西班牙卫生大臣达莉亚斯报告称,西班牙国家微生物学中心对疑似猴痘感染病例身上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后,已确定7例阳性病例。诺哈网2023-05-25 20:06:340000脾气真大!一特斯拉插队未遂现场报复:直接加速撞车
5月24日消息,有些人真的不适合开车,因为脾气实在太大了,但凡别人没有让着自己,都忍受不了,甚至要现场报复。近日,一行车记录仪拍到了匪夷所思的画面:视频中,一台特斯拉想要插队,但一旁的奔驰显然并没有惯着它,正常直行,没想到的是,特斯拉驾驶员突然就上来头,一脚油门下去,从右侧超过去,并直接硬生生挤到奔驰的前面。诺哈网2023-05-25 21:36:210000复原古代文本?人工智能可以
通过训练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复原古代希腊文本,历史学家可用其达到72%的准确性。这些发现或可以更好的速度和准确性帮助复原和判断新发现或未明铭文的归属,增进人们对古代历史的理解。相关研究3月10日发表于《自然》。诺哈网2023-05-25 23:04:320000是什么驱动着神奇的昼夜节律?来看看蓝藻的生物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部一种约24小时的生物钟周期,包括人类、植物、真菌和细菌等,都被观察到具有类似的生理变化。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蓝藻的复杂生理机制,试图揭开是什么驱动了蓝藻的生物钟。诺哈网2023-05-26 03:23: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