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游戏的孩子,不是叛逆,不是贪玩,而是…
进化妈说:只有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关爱,孩子才能更快地从虚拟世界中回归现实,重新成为一个有目标、有理想的孩子。
作者:花开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生活中,你家孩子是不是这样?
一放学回来,孩子就以查资料为名,偷偷窝在卧室里打游戏,作业动都没动过;
大半夜,孩子偷偷拿手机打游戏,第二天上学时,孩子赖在床上怎么叫都叫不醒;
周末放假,孩子在床上捧着手机玩,你喊他吃饭,他还抱怨着“都说了打完这局”。
不难发现,这些场景都围绕了一个共同的因素:游戏。
常常听同事吐槽她家儿子。
小时候儿子很乖,成绩也不错,但自从接触了手机游戏,就一发不可收拾地陷进去,成绩也一落千丈。
同事想不通,从前懂事乖巧的儿子,为什么一接触到游戏,变化会这么大?
在许多父母的眼中,游戏仿佛是侵蚀孩子内心的“毒药”,避之唯恐不及。
事实上,真正让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游戏本身,而是孩子想要逃避现实的内在需求。
沉迷游戏的孩子,内心都在逃避现实
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小杰从小生活在离异家庭,跟随母亲生活。
强势的母亲掌控着小杰的一切,不允许他随意交朋友,时刻监控他的一举一动。
小杰对母亲的行为很反感,到初二时彻底爆发,经常与母亲争吵,甚至不回家。
后来,为了寻找安慰与满足,小杰逐渐沉迷游戏,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感和成就感。
儿少心理科主任叶坚说:“青少年网游成瘾的诱因,大多与原生家庭有关。”
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满,他们的身心被摧残久了,干脆逃避现实,在游戏中寻求自己的价值。
孩子沉迷游戏,不是贪玩,不是故意和父母对着干,本质是逃避现实世界里的“失败”。
现实中对游戏上瘾的孩子往往都是经常遭遇“生活失败”的人:
常被批评学习差的孩子,只能学习不能玩,心里越来越讨厌学习;
常常受父母责骂的孩子,内心会越来越不自信,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被父母严格管教的孩子,不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慢慢对生活失去兴趣。
在生活中越感觉失败的孩子,越容易沉浸在游戏里寻找价值。
这是他们吸引父母关注的一种出格行为,也是获得归属感的一种方式。
在游戏成瘾者小黄眼中,他的父亲是一个“经常出差”、“一个月只见一次”的人,而母亲对他也是不闻不问。
缺少家人的关心和教育,小黄的成长路上得不到支持和帮助,缺少鼓励和肯定,使他选择沉迷虚拟的游戏世界,以获取现实不能满足的需求。
许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沉迷游戏,指责孩子青春期叛逆,不学无术,殊不知,孩子会这样做,都是父母结下的“果”。
只有家庭种下教育缺失的“因”,才会产生孩子沉迷游戏、逃避现实的“果”。
孩子沉迷游戏,禁止没有用
越禁止越玩
知乎上,有人讲述了自己沉迷游戏的经历。
作者说自己上了初中后,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被父母批评、否定。
这让他感到极度自卑,没有安全感,后来接触了游戏,在打怪的刺激中感受到逃避现实的快感。
父母得知他打游戏,变本加厉地责骂他不学好。
但父母越阻止,他就越想方设法地去玩,家里电脑锁了,他便大半夜跑到网吧打游戏。
父母越想戒掉他的网瘾,他反而越来越上瘾,直到上高三,依旧沉迷游戏。
孩子沉迷游戏,父母都会感到很头疼,恨不得马上让孩子远离电脑、远离手机游戏,但却隔绝不了孩子对游戏的痴迷,越禁止越玩得厉害。
心理学上有个“禁果效应”,指越不被允许的事情,就会让人越想要尝试。
这是一种逆反心理,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你越不让孩子往东,孩子偏偏跟你对着干,越要朝着你不希望的方向去做。
对待沉迷游戏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能心急,否则很有可能会刺激到孩子的情绪。
网上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13岁男孩,每天回家书包一丢,身子往沙发上一躺,就捧着手机玩王者荣耀,就算第二天要考试,他也不以为然,一直玩手机。
男孩爸爸批评了几次,打的打、骂的骂,一点儿不管用,甚至让男孩学聪明了,一回到家就锁着门躲房间里玩。
一天晚上,男孩爸爸很晚下班,回来看见儿子作业完全没动过,还在打游戏,气不打一处来,他冲过去一把将儿子的手机夺走。
男孩跳了起来,跟爸爸大吵一架,最后扭头往阳台跑去,翻过阳台从四楼一跃而下。
男孩被紧急送往医院就诊,醒后第一件事就是问他爸:“把手机拿来,我要登录游戏账号。”
对沉迷游戏的孩子来说,游戏大于生命,越是禁止他玩,他越能想出各种招式继续玩。
越禁止玩游戏,孩子越感受到游戏的诱惑,从而迷失自我,终日沉浸在游戏中。
如何避免孩子脱离现实,沉迷游戏?
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认为,家长要掌握三大利器——游戏、阅读和运动。
其中,游戏是最容易激发孩子兴趣的催化剂,也是孩子大脑快速发展的营养剂。
由此看来,游戏化教育越来越成为未来教育模式的主流,父母可以通过游戏元素或方法的加入,用游戏赢得孩子的注意力。
想要避免孩子沉迷游戏,脱离现实,父母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①有足够的耐心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一旦孩子出现无节制沉溺于单机或网络游戏,很可能已经游戏成瘾。”
孩子一旦游戏成瘾,再打骂和严厉禁止都是无效的,父母能做的,是保持冷静,分析孩子玩游戏的行为习惯。
千万不要心急,而是耐心地观察孩子,先将孩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或者与孩子一同玩,有效地限制时间。
做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越长大越有自己的小心思,唯有放慢脚步,才能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②永远及时地回应
心理专家沈家宏在《根本停不下来》这本书中说:
“上瘾的根源,是亲密关系的缺失、无意义感、无助感累积成的心理问题。”
也就是说,孩子选择沉迷游戏来逃避现实,更多是由于家庭关系出现了问题。
为人父母,应多与孩子沟通,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做到时时有回应、句句有话聊。
如此做,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存在感,才会从亲子关系中获得归属感。
③正面鼓励和认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今电子产品众多,孩子更容易陷入游戏当中。
如果父母一味打压孩子玩游戏,甚至零容忍,反而会刺激孩子更加沉迷虚拟世界。
只有真正关注到孩子的内心,经常对孩子说一些肯定、理解和关心的话语,才能帮助孩子从虚拟世界中脱离出来。
要知道,多方干预是良方,但父母的爱才是最关键。
最后
美国田纳西大学的历史学教授Tore Olsson说:
“凡事都有两面性。游戏既可以让人沉迷,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就看父母、老师如何来引导了。”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必经的成长路线,我们很难强制性地改变,但却可以在路途中帮助和引导孩子回归正途。
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别急着要求孩子立刻放弃游戏,我们要做的,是观察和思考,更是引导和爱护。
只有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关爱,孩子才能更快地从虚拟世界中回归现实,重新成为一个有目标、有理想的孩子。
与父母们共勉。
作者简介:花开,富书专栏作者,用笔尖描绘未来,用心静待花开,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那个因发明“万能充”被保送清华的18岁男孩,如今怎么样了?
这是阿呆爸第769篇原创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墨染“哎,要是能有个换电池的手机就好了。”当手机没电时,经常会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有一个能换电池的手机,那岂不是手机能一直保持有电状态了?其实,这个想法在多年前就早已实现。那时的手机,充电接口大多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万能充”横空出世。一个十几块钱的小物件,却能轻松给所有手机电池充电,轻便易携,使用简单。诺哈网2023-08-06 17:15:260000养了个这么自律又懂事的孩子,是什么体验?
如果你家有一个如此自律懂事的孩子,妈妈会拥有怎样的生活?四不四挺期待的?来来来,一起看看!。。。。。。世界就不存在完美,没有完美的人,也不可能有完美的事情。就像下面这两张照片,你觉得哪个是仿真花?诺哈网2023-08-10 10:36:020000幼儿心理是指0-6岁的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以下是关于幼儿心理的一些事情:
幼儿时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发育迅速,所以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非常重要。幼儿时期的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家庭和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发展出理性思维,他们的行为往往是由情感和本能驱动的,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和支持,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诺哈网2023-08-23 13:43:380000养育之恩能否抵消拐卖之罪?认亲但不回家,《亲爱的》原型陷入伦理困境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作者:毒哥&玉成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1今天,要和大家聊一个沉重的话题,和被拐儿童有关。事情起因是这样的,昨天,央视新闻报道了一个寻亲成功的事件:深圳商户孙海洋夫妇,在14年前孩子被拐走之后,不惜散尽家财寻亲,终于在日前找到了如今已经18岁的亲生儿子。诺哈网2023-08-12 09:46: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