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病态减肥?什么家庭会养出追求健康的孩子?
最近网上一位女孩节食昏迷后现怪事。
差不多一米七的身高,体重只有50斤,皮肤面容就像老太太。她减肥过度导致脑内大出血,昏迷1月后醒来,竟然发生失忆。不过,好在她失忆后爱上了吃东西,与她昏迷前吃米饭论“粒”算相比,她的妈妈该欣慰了。然而,她的妈妈才是始作俑者。这位妈妈从女儿小时候就对女儿的身材很苛刻,严格控制女儿的体型发展。

▲什么样的妈妈,会轻易养出病态瘦身的孩子?
英国儿童健康心理学家Nadia Micali曾经对当地孩子有过一项研究,她发现,在妈妈影响下,孩子如果小时候已经在意自己的身材,长大后便容易出现厌食症或暴食症。我们不难想象:
当妈妈自己也是减肥节食狂人,孩子便会对体重敏感;
当妈妈在孩子面前总是渲染肥胖不美,孩子便会重视自己的身材;
当妈妈嘲讽贪吃或肥胖的孩子,孩子便会对食物保持警惕;
当妈妈总在孩子面前评价他人的身材,孩子便养成关注身材的习惯……
这是妈妈对孩子从小的暗示心理作用。虽然妈妈们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即能帮助孩子从小重视食物的摄取和控制体重,但过分苛刻,便会引起孩子对体重和身材的病态追求。这好比孩子学写字时,爸爸说字太胖了,妈妈说字不够端正,奶奶说笔画不够直……孩子在着急下会改字,结果越改越不满意,越改越难看。所以,妈妈们要审视自己平时是否在孩子面前过分渲染身材、体型方面的话题。如果有严格计算孩子摄入卡路里的“陋习”要及时改,因为孩子正处于长身体发育的阶段,吃得好,身体才健康。

曾经看过一个别有深意的视频:美国一位幼儿园年龄的小朋友,5岁的丹妮,在跟小玩伴玩耍时,买了一只冰淇淋送给6岁的小姐姐。让人惊讶的是,当小姐姐大口大口地吃冰淇淋时,丹妮却嘲讽小姐姐为“贪吃冰淇淋的大肚子毛毛虫”,还说对方长大一定是个丑八怪。丹妮的做法惹哭了小姐姐,小姐姐的妈妈到他们家里告状,而丹妮的妈妈不仅没教育自己女儿,反而说:“冰淇淋是一块脂肪,我的女儿从来不吃,她不可能会送冰淇淋给别人,你是在诬蔑!”
除此之外,肥胖的妈妈,也容易养出病态瘦身的孩子。
我认识一位妈妈,150公斤,体型肥胖得像一座小山,坐在椅子上能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位妈妈因为过于肥胖,从出门买菜到回家这样的短距离,也会因为过于气喘而发生晕厥,还经常因为过于肥胖,皮肤相互压迫磨蹭而出现溃烂。她的儿子却瘦得像一根火柴。孩子说:“看到妈妈总是不舒服,我在吃饭时也很害怕,害怕像妈妈一样。”

因为妈妈经常不舒服,孩子小小年纪就要承担照顾妈妈的责任,4岁时就学会打电话让医生赶来抢救摔倒在洗手间的妈妈,5岁时就要为妈妈做饭,因为妈妈已经肥胖到一站在厨房做饭便会大汗淋漓,气喘不止。最难过是帮妈妈敷药,难闻的气味和赤红的伤口,让孩子胃部泛酸水。这些阴影,给小男孩带来了对吃饭的恐惧。
所以,肥胖的妈妈,她们痛苦的经历是反面例子,可能会导致孩子厌食。
▲哪些妈妈,会养出追求健康的孩子?
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锻炼习惯的妈妈,会更容易养出追求健康的孩子。这些妈妈会每天吃足够的蔬菜水果,适当的肉和蛋白质,以保证身体健康而需要的营养;肥胖了不会通过节食减肥,而是通过健康的运动加快新陈代谢,燃烧脂肪。她们会身体力行地履行这样的原则,也会以这样的蔬果肉类的组合而作为家庭的饮食方式。妈妈们健康的运动习惯,也会给孩子起了健康的榜样作用。
这些孩子长大后,当他们感觉体重不够健康时,会第一时间通过健康的方式减重,而不是通过节食,更不会病态地节食。这些孩子会视“健康”为美,而不会视“瘦”为美。

简言之,想养育追求健康的孩子,妈妈们请这样做:
1、从小合理而健康地安排孩子和家庭的饮食,有蔬菜水果,也不排斥肉类,以健康、丰富、均衡为原则;
2、爸妈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教会孩子。比如从小陪伴孩子跑跑跳跳,稍大后帮助孩子培养某种运动兴趣。
邻居家有一位小孩,有一段时间食欲大增而突然飙涨了20斤,清瘦的小男孩秒变小胖墩。有人建议小男孩的妈妈带孩子看某位中医,说喝一种茶就能轻松减重。这位妈妈很理智,她说“不想动的减肥是不健康的减肥。”她教孩子乒乓球,两母子每天必练1小时。在妈妈的陪伴下,小男孩不仅痴迷上了乒乓球,不够三个月就减重成功,还换来一身结实的小肌肉。这位妈妈有句话很有道理:丢掉懒惰,就能收获健康。
健康是一种价值观,教会孩子从小以健康的方式生活,是爸妈们的责任。
关键字:健康观念、家庭育儿、亲子关系、幼儿心理、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父母最扎心的教育真相:你以为的“贬低”,却在毁掉一个孩子的自信
精读妈说:爱孩子,不一定给他很多钱财,也不需要给予他富裕的生活。而是要去照顾孩子的感受,倾听他的想法,肯定孩子,认可孩子。作者:小石页来源:爸妈精读原创“你怎么那么笨啊!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会写。”“为什么这次考试又是倒数第二,你就不能考个第一给我看啊。”“从小到大,都是那么笨,只知道玩,真是气死我了。”这是我早上去粉店买早餐时看到的一幕。诺哈网2023-07-27 09:51:3800004个方法告诉你,如何培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
文|曌露·首发公众号|微语职场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过:人的教育从他出生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在接受教育了,而教育的基础是家庭。孩子是种子,家庭就是土壤。孩子的未来,说到底拼的就是家长的格局。01.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才能成为你希望的样子诺哈网2023-08-28 10:36:430000现在的孩子,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究竟有多难?
文|曌露·首发公众号|微语职场随着教育内卷不断加剧,青少年无疑是被功利教育思想荼毒的一代人。焦虑、暴力、抑郁等精神疾病的发病年龄逐年下降,发病率逐年走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寻求心理咨询师和专业心理教育机构的帮助。而这些无处排解的“忧愁”正不断引发新的悲剧。当然,要想解决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01.“妈妈,我不想上学了”诺哈网2023-08-30 09:27:49000018岁失明,35年资助480个孩子: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有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有凉山大火中牺牲的31名消防员。有“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有爱国爱港的企业家伍淑清。······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每个人都掀起过巨大浪花。与他们相比,朱丽华这个名字实在普通。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一样出现在获奖名单中,成了嘉兴第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诺哈网2023-08-09 17:30:130000白岩松:教育路上,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出不想学习的学生
大家好,我是修见君。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作为老师,我们时常遇到一些学生,他们不愿意学习,甚至没有学习的动力。我们努力地讲解知识点,给予鼓励和帮助,但他们还是无动于衷。这时候,我们要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够好,还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是关键没有学习的动力,再好的老师也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诺哈网2023-08-19 15:45: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