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是水熊的“公共汽车”:水熊被蜗牛吞腹后随粪便活体排出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显微等级的生物而言,它们爬行速度太慢了,有时它们可以搭载其他“交通工具”。例如:缓步生物可以通过被蜗牛吞入腹中实现远程旅行,它们在蜗牛肠道中逗留两天最终从肛门排出体外,伴随着一团粪便离开蜗牛,然后在新的区域繁衍生息。
尽管这种旅行策略存在明显缺点,但对于小型缓步生物,搭载蜗牛旅行肯定比自己爬行速度更快,不幸的是,科学家们发现缓步动物在蜗牛旅途中幸存概率仅30%,水熊等缓步生物有彻底被蜗牛消化的风险。
缓步生物也被称为苔藓小猪或者水熊,体长0.05-1.2毫米,这些微型生物长得非常可爱,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它们是胖乎乎的小家伙,圆圆的脸和八条粗短的腿,地球上任何有液态水的地方都能找到它们,但很少有人知晓这些小家伙如何扩散到达新的环境并繁衍生息。
之前科学家猜测风和水是包括缓步生物在内微生物的主要“传送带”,将它们从一个生态系统送达至另一个生态系统,但最新研究表明,情况并不完全如此,一些体型稍大的生物可能是它们的“交通工具”,相当于微生物偷渡者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

但此前几乎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缓步生物通过蜗牛吞食和排泄的方式实现远程旅行。2020年,该研究报告作者、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系研究生托米·鲁奥里(Tommi Vuori)首先考虑了某些动物吞食并排泄缓步生物的观点,同年《极地生物学》杂志上刊登了鲁奥里与导师的科学访谈对话,他们发现鸟粪中存在缓步生物活体。随后鲁奥里对1962年发表在《寄生虫学杂志》的一篇研究报告产生了浓厚兴趣,该报告描述了当时科学家在陆生蜗牛粪便中发现缓步生物存活迹象。
该研究报告进一步激发鲁奥里寻找其他陆生动物传播缓步生物的探索欲望,他决定从吃苔藓的动物开始入手,毕竟缓步生物经常生活在苔藓环境,而且人们很容易对这些动物粪便采样。
鲁奥里称,这是我认为陆生蜗牛作为缓步生物‘交通工具’的原因——在芬兰,凡是做过园艺工作的人都知道,蜗牛几乎什么都吃!所以我和同事在一处社区花园收集了21个蜗牛粪便样本,将蜗牛粪便样本带到实验室用30多个小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约25%粪便样本中发现两种缓步生物——熊虫属和高生熊虫属。
3月31日,鲁奥里在《生态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野生蜗牛粪便中共发现10种缓步生物,其中5种仍然活着,一些缓步生物幸存者甚至逐渐恢复并繁衍后代,这提供了缓步生物从动物肠道排泄后繁殖的首个证据。
然后,研究人员对陆生蜗牛喂食缓步生物,发现喂食的694个缓步生物中有218个(大约30%)幸存下来,并以活体形式排泄到体外,粪便中有78个死亡的缓步生物,其余缓步生物应该被“肠道消化”。
据悉,缓步生物具有顽强生命力,它们可以生活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例如:极端温度、紫外线辐射、真空环境、量子纠缠,甚至被高速子弹击中,科学家将缓步生物的顽强生存状态称为“桶状态”,它们能排出身体潮气,并减缓新陈代谢过程。但在蜗牛肠道旅程中进入桶状态是不可能的,因为蜗牛肠道内部非常潮湿,所以该过程中缓步生物缺少桶状态可能提供的保护。
多数蜗牛在肠道中保留“缓步生物乘客”大约两天时间,之后以粪便形式将缓步生物排出体外,研究人员称,这意味着它们可跟随着蜗牛迁移而繁衍生息,有助于在新的领地建立种群。
鲁奥里说:“陆生蜗牛成为缓步生物的交通载体,这是一项重大发现,暗示着水熊未来能够在新的区域繁衍,但是仅将一个活体转移到另一个地点是远远不够的,它们的繁衍能力是拓展新栖息地的先决条件。”(叶倾城)
伴随地球自转加快,Meta公司加入“反闰秒”队伍!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5日上午消息,据报道,近期,Meta(Facebook母公司)加入科技巨头的行列,一起呼吁结束闰秒规则,闰秒是人类对地球自转时间微小变化的复杂解释方式。随着Meta公司加入多年来不断呼吁取消闰秒算法的科技企业队伍,一场辩论可能会在2023年全球会议上达到高潮,如果地球继续自转加快,每天的时间会缩短,其缩短趋势可能超出人们的预期。诺哈网2023-05-26 12:10:210000我国“焊接泰斗”、中科院院士潘际銮逝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潘际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潘际銮同志长期从事焊接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性成果,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创造了多项“第一”,推动了先进焊接技术装备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引领和带动了国际焊接工程科学发展。源:人民网诺哈网2023-05-25 21:57:260000我们为何喜欢研究星座运势?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聊星座在社交中是一种很好的破冰方法,而星座的历史其实由来已久。我们都知道,占星术并无确凿的科学依据,但很多人依然每天都会查看星座运势。尽管告诉别人“我是金牛座”并不能为你的固执无限开脱,但我们依然喜欢用星座来描述自己的性格。诺哈网2023-05-25 19:03:250000为什么说脏话能让你觉得自己更强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要说脏话,但大多数人都无法避免,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我们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脏话。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脏话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在社会交往中,脏话可以增强话语的效果和说服力,还能让人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不仅如此,说脏话似乎对身体也有好处,几项研究发现,说脏话有助于减轻疼痛感和增强身体力量。诺哈网2023-05-25 20:51:250000预期寿命延长6年多!长寿之国5万人研究发现这8件事很重要
从古至今,人类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从未停止。古时,为追求长寿、长生,秦始皇曾派徐福到蓬莱求仙药;唐太宗曾沉迷丹药;还有很多人钟情于吃玉石。即使在小说中,也有人参果、蟠桃、甚至“唐僧肉”等能让人长生的食物。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寿命和死亡有了更多了解。尽管还没有完全掌握长寿的秘密,但科学家发现,想要长寿,有一个简单的秘诀——健康的生活方式。诺哈网2023-05-26 21:37: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