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称因怀孕当地拒兑现拆迁协议,官方:不符安置条件且违反计划生育
大皖新闻消息,“当初签拆迁协议时我正好怀孕,承诺我未出生的宝宝也算是1个安置人口,但现在却不兑现了。”8月29日,大皖新闻记者接到肥西县上派镇灯塔社区居民张女士反映,称当地政府部门在2015年拆迁时与其签订了拆迁协议,做下了承诺。2023年,当其准备搬新房时,发现出生的宝宝并未按照协议计算在安置人口内。
签好的协议为何未如约兑现?8月29日,上派镇回复称签订搬迁交房协议时,张女士属于未婚在孕,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居民投诉:拆迁分房未按照已签协议进行
8月29日,肥西县上派镇灯塔社区居民张女士反映,自己所在的灯塔社区二期于2015年开始征迁。“当时我们是积极配合也签订了搬迁交房协议。”张女士告诉大皖新闻记者,2015年,上派镇为加快城关地区基础设施及旧城区改造建设步伐,改善群众交通、居住及生活环境,开启对灯塔社区的征迁工作。
2015年8月10日,张女士和村里的其他人收到了上派镇人民政府下发的搬迁通知书,上面写着规划范围内房屋及附属物已丈量登记结束。根据肥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派镇道路及旧城区综合改造项日潭冲路以南片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迁安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的要求,被征还人自征迁公告发布之日起,在20日内、25日内、30日内一次性整体搬迁结束,经验收合格并交出钥匙、签订搬迁协议的,分别给予每个安置人口5000元、4000元、3000元奖励。
张女士称,自己家于2008年曾享受到拆迁安置政策,按照规定,自己和父母不再享受安置政策了。但当时自己处于怀孕状态,按照规定,怀孕未出生的子女属于新人口,待入户之后享受拆迁政策。于是,2015年8月31日,因怀孕宝宝未出生,张女士与上派镇人民政府签订了搬迁交房协议。

搬迁交房协议写着征迁后,张女士按照肥政[2015]33号文件关于世居常住人口增购人口认定条件及安置第二条规定给与增购。“因为当时我怀孕了,我父亲还拿着我的孕检B超单去了拆迁组,当时孩子还没出生,所以他们特别写了我的名字按照规定给增购。”
2022年,灯塔社区开始新房安置,但并没有张女士孩子的安置名额。“我的孩子是2016年出生的,而且上了户口,根据规定我的孩子可以享受,现在他们却不同意了。”张女士说道。
部门回应:未婚在孕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8月29日,记者在肥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4月6日印发的集体土地上房屋征迁安置实施方案看到,增购人口认定条件及安置第四条写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增购人口,按7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增购一定的建筑面积。其中一条是,世居常住农业户中直系亲属(农业户口),自征迁公告发布后至安置公告发布之日止,符合政策新婚娶、新怀孕出生且入户的人口,每人可增购建筑面积45平方米。
既然文件上写了新怀孕出生且入户的人口,每人可增购建筑面积45平方米,张女士的孩子为何没有安置呢?8月29日下午,上派镇人民政府回复称,当时虽然与张女士所在户签订了搬迁交房协议,但后期送县、镇两级政府审核确认,县、镇两级政府审核认定该户2015年征迁时没有有效安置人口,不符合征迁安置条件。
此外,上派镇表示,未婚在孕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上派镇表示,张女士及其爱人是征迁公告日之后办理结婚登记,签订搬迁交房协议时张女士属未婚状态,且张女士本人没有告知灯塔村征迁指挥部已怀孕,未婚在孕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不符合文件规定。
来源:大皖新闻
28岁的她,被赞“全网最甜”警花
来源:环球人物她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边检小花”。作者:尹洁鲁天舒“宫廷玉液酒小锤大锤,等于多少呢?当小花得知国内间谍数超过10万时,决定今天不讲反诈了,而是要用只有中国人知道的方式,和大家对、暗、号!”短视频里,一名身穿警服、带着闽南口音、自称“边检小花”的女孩,给广大网友出了这道“反间谍题”,并邀请大家“在评论区写出答案,证明自己”。网友们一边写答案,一边发问:新浪新闻2024-05-27 13:07:17000127岁研究生夸大杜撰宣传自己事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该生留校察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网站11月17日发布情况通报:宋某超,男,27岁,于2022年9月考入我校攻读硕士学位,学号X2022********。经查,该生自2018年起,在多项活动中通过媒体宣传自己的有关事迹,其中部分内容系本人夸大或杜撰,并在学校评优评先工作中提供不实材料,给相关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经研究,现将有关处理意见通报如下:观察者网2023-11-18 17:03:430000七成受访青年感觉太多虚拟社交让人更孤独
当下,不少年轻人线上“好友”越来越多,人却越来越宅。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1名18-35岁的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3%的受访青年认为太多虚拟社交让人更孤独。“找不到知心朋友却用喜欢独处来掩饰,这是真孤独”中国青年报2023-05-05 06:49:260000国安部披露:涉密单位人员晒办公室自拍被间谍策反
来源:国家安全部当前,各类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凭借其即时性的沟通优势,成为人人必备的网络应用产品。同时,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也在其中不断地寻找目标,试图“猎取”用户手中的秘密。今年4月15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创新引领·国安砺剑》“十大公民举报案例”专题展播中,就公布了一起犯罪嫌疑人赵某因为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泄露自己涉密人员身份,而遭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攀拉策反的典型案例。好奇的“网友”0000这座一线城市,要限电动自行车
近几年,电动自行车问题让不少城市“头痛”。而一线城市广州,则拟推出对电动自行车的限制政策。最近,《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分路段分时段限行。根据公告,全城不少路段被列入限行,而限行时间包括全天限行、白天早7点半到晚7点半限行和早晚高峰限行,限行路段集中在天河区、海珠区、越秀区和白云区这几个中心城区。中国新闻周刊2023-06-15 10:14: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