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试题的深度解析(1)
丁伟 张彦飞 朱文莉 张楠 卞润梓 陆孔存 史小军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
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
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发展演变,从“农”字的创意来看,这是一个会意字;商周时期,“农”字呈现的是民众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即民众用最原始的工具开垦荒地,种植庄稼,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农”字的创制反映了原始农耕时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故符合题意和史实的正确答案就是D。
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讲的是汉字“农”字创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没有呈现与天人合一的哲学宇宙观念有关联的相关信息。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农业生产”,而非哲学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B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农业生产,而非渔猎采集。不符合史实,中国在上古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有了原始农业后,农业就逐渐成为主要经济活动,渔猎采集就退居到次要地位,对社会的影响大就是农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对汉字创制影响大的肯定是农业生产。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农”字的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即原始农耕生产状况,并非是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
C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体是汉字创意反映的经济活动,而非“书画”和“艺术”。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讲的是“农”字的创意,与“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没有关系。不符合史实,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出现于宋代。
2.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
B.正统观念的左右
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
D.情感倾向的影响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干材料的意思。司马迁认为项羽作为灭秦的诸多诸侯的盟主,尽管未能成为帝王,但却有帝王之伟业,于是将项羽列入专门记载帝王历史的本纪篇;而唐代的史学家刘知己对此不置可否,认为太史公此举循名求实,即事先已将其列入本纪之列,然后寻找与此相称的事情以证明项羽应该享有本纪的殊誉,这种做法很荒谬。简言之,司马迁拔高项羽,刘知几则不然,说明他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同。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分歧?我们将两位史学家的说法置于相应的时空背景去分析,或许可以获得比较符合史实解释。汉朝取代了秦朝,竭力宣扬取代秦的合法性、正义性,对这些反秦的英雄尤其是项羽,自然赞扬有加,即竭力宣扬汉朝的正统性。而到了唐代,就不存在为汉取代秦的正统性要赞扬的时代要求了,所以刘知己能以能以平常心来看待项羽。因此,刘知己对太史公拔高项羽的看法不置可否。故符合题意和逻辑的正确答案为B项。
A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差异,并非史书编纂体例之争。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的是刘知己对太史公将项羽编进本纪篇的否定性评价,与史书编纂体例没关系。故错误。
C项:迷惑性最大,争议性最大,历史叙述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一般尽可能选取一手史料;二是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即符合唯物史观),如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思考;三是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据此可知C项不符合题意,因为题干材料呈现的是刘知己对太史公将项羽编进本纪篇的否定性评价,与历史叙述的原则没关系,与其取向即是否遵循上述原则也没有关系。不符合常识,对高考生来说“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非常陌生,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能将3分轻易的给一个不知道意思的选项吗?我们的原则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故错误。
D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刘知己对太史公将项羽编进本纪篇的看法,是客观评价,与情感倾向的主观看法没关系。不符合常识,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太史公对项羽的位置安排,或许夹杂一些情感倾向,如“力拔山兮气盖世”大英雄的描写,但刘知己是对司马迁做法的就事论事的客观评价,不带有情感倾向的。故错误。
3.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陆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地方治理——唐朝对边远的民族地区实施的赋役政策,解题关键是运用我们所讲的化简原则,即化简题干材料意思即可迅速搞定。题干材料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唐太宗对边远民族地区治理出发点;第二层边远民族地区生产落后须与内陆区别对待,实行轻税政策。综合两层意思就是,唐朝对边缘民族地区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透过表象看到的本质就是,唐朝重视边远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项。
A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体是唐朝治理边远民族地区的政策,并非治理政策产生的结果——“促进民族交往”。不符合题意和逻辑,题干材料并未呈现“采取灵活政策”和“民族交往”具有逻辑因果关系“促进”之间的相关信息。故错误。
C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为唐朝治理边远民族地区的政策,并非治理政策产生的结果——“推动区域发展”。不符合题意和逻辑,题干材料并未呈现“调整经济政策”和“区域发展”之间有逻辑因果关系“推动”之间的相关信息。故错误。
D项:不符合题意,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体是政策的依据因地(经济)制宜,而非“因俗(风俗习惯)而治”。故错误。
4.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解题关键是采用我们所讲的解答选择题六大原则之主体一致原则和的解答表格类试题的做题方法(一看二关注三化简),正确答案很快就能判定。 解读表格信息:一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路的客户占总数的比率(客户占比率)都在增加。二关注,荆湖南路、江南东路客户比率增加了近2%,但荆湖北路增加了近17%,且主户数量减少了四分之一,荆湖北路数据差异变化最大,故为本题的重心,因为解决问题要关注主要矛盾。三化简解读,荆湖北路客户比率增加就是无地的佃户增加,即一部分有田产的主户(主要是自耕农)失去了土地,变成了无地的客户。再结合另外两路主客户比率(客户增加,主户减少),故题干化简为荆湖北路土地兼并严重。那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链接所学可知,因为宋初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程度加深,故符合史实和题意的正确答案是A项。 B项:不符合逻辑和史实,古代人口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表格信息看,三地总人口(主户和客户之和)都在增加,说明三地之间的经济都在发展;且三路都位于长江流域的鱼米之乡,故地域经济差别不大,更无法看出三者地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发展趋势。故错误。 C项:主体不一致,题干的主体是农业,即有无田产的主户和客户,这个客户并不是今天商业上的“客户”,与商业无关。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数量增加的信息,也没有商业繁华、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商品贸易量增加、商业税收增加等相关信息。故错误。 D项:不符合逻辑,土地兼并严重的结果是贫富差距扩大。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呈现贫富差距缩小相关信息如土地兼并缓和、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减少或者民众收入比较等。故错误。5.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科举制,解题关键是采用我们所讲的解答图片类选择题的方法(①提取题干文字有效信息;②提取图片有效信息;③结合所学知识,将两者信息综合解读,合理推导,并以简单的文字概括图片信息;④判定选项正误),即可迅速选出正确答案。 具体步骤如下:(1)提取题干文字有效信息:明代;进士及人物著作在湖北的分布。(2)提取图片有效信息:①黄州府进士人才最多,武昌府第二,荆州府第三,承天府、德安府差不多。②著作数量前五名依然是进士人才最多的五个府。简单概括:明代湖北地区的科举人才数量与著作数量的分布是成正比的。(3)解读图文信息:根据题干第一句话提示信息,“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可知科举及第与区域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著书立说需要一定的文化学识,科举及第的进士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所以当地进士人数多,著书立说的人物就会多,著作数量也会多。而且科举及第者多会使当地更注重读书,注重知识和文化传承,注重人才的培养,文化环境好,著作数量多。同样,人物著作多的地方,教育资源丰富,人文环境好,学术氛围浓厚,参加科举更有优势,科举及第者也会变多,二者之间会形成良性循环。 即“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故符合题意、逻辑和常识的正确答案就是A项。 B项:不符合逻辑和题意,交通会影响人才分布,但是题干材料未涉及交通条件,无法推理出该结论。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进士及第和著作数量的分布及其二者之间逻辑因果关系,并非“交通”及“交通”与“人才分布”的逻辑关系。
C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明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级: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省”)、府、县。府是明代地方第二级的政区,行政区划等级都一样,但各府的人才和著作分布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政区等级一样但各地的文化教育水平不一致。而且题干中施州卫是卫所,是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不是行政区划。 D项:主体不一致,不符合逻辑。题干材料主体是进士和著作数量分布统计图,不是人口密度图,而且只是明代这一个时期,并没有展示其他朝代的对比,无法看出人口的升降变化,所以无法得知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之间的关系。故错误。
世界上唯一的花 世界上最好的我——疫情下的自我认知主题班会设计 精品课件
世界上唯一的花世界上最好的我——“自我认知”主题班会设计关注我们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河南省侯巍名班主任工作室从班级出发,影响河南,辐射全国!01作者简介诺哈网2023-07-31 12:16:130001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复习方法及题型
诺哈网2023-08-02 16:26:480000英语学习笔记 | 高考阅读 01
这篇短文讲述的是百年之前的几个杰出女性的传奇故事。YouprobablyknowwhoMarieCuriewas,butyoumaynothaveheardofRachelCarson.MarieCurie指鼎鼎大名的居里夫人;RachelCarson是美国著名的的环保主义先驱。诺哈网2023-08-11 17:16:250000真正的清华妈妈:我没说过这些语录!
近日,“清华妈妈语录”成为电商平台销售的网红爆款。感觉太怪异了,充满铜臭味。这是窥探人性最好的时代。商人们都知道,最快的赚钱方式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就像疫情,随着国际庄的放开,有不少大V贩卖焦虑,让很多缺乏科学常识的人陷入恐慌。但这正是可以利用来赚大钱的好时机啊,你看现在某安直接躺赢啊。如果真是短缺,别说厂子会积极主动生产了,国家也会要求积极生产的。诺哈网2023-07-29 14:46: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