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吃寿命延长35%?《科学》研究把秘诀告诉你了!
想要长寿,有一个秘诀看起来很简单(你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就俩字:少吃。
在不挨饿、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限制热量摄入可以推迟衰老、预防与衰老有关的疾病,进而延长寿命。这种策略至少在很多动物实验中已经得到验证,从相对简单的线虫、果蝇到更接近人类的大鼠、灵长类动物。
甚至还有一项名为“减少能量摄入的长期效应”(CALERIE)的对照研究招募了一批人类志愿者,发现严格执行减少14%的热量限制饮食方式,有助于减少人的衰老迹象。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医学院院士Joseph Takahashi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也在四年里考察了数百只小鼠。

▲研究人员使用自动喂食器饲养了数百只小鼠,控制每只小鼠一生的进食时间和进食量,比较不同饮食方案对寿命的影响(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Credit:Fernando Augusto/http://made-for.studio)
他们的实验显示,在正常能量摄入基础上减少30%~40%的低热量饮食足以让小鼠的寿命延长10%。
延长10%也许还不算多?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又稍微优化一下节食方案,同样减少热量摄入的情况下,只在小鼠新陈代谢活跃的时间段喂食,也就是让小鼠仅在夜间进食——相当于人类只在大白天吃饭。
低热量饮食加上进食时间限制之后,小鼠的寿命延长了35%,可以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对照,还有些小鼠虽然也是一辈子保持了低热量饮食,但它们的进食时间很随意,或是总在白天进食——相当于人类天天吃宵夜。结果显示,它们并没有额外获得寿命延长的好处。

Takahashi教授团队的这项实验结果刚刚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在这篇研究论文中,科学家们还进一步揭示了背后的原因,从细胞和基因水平上揭秘为什么这样的进食方法有助于延缓衰老。
研究人员指出,随着动物年龄增长,与炎症相关的基因往往变得更加活跃,而有助于调节代谢的基因变得不那么活跃。而这项研究发现,对于昼伏夜出的小鼠来说,顺应它们的生物钟,在夜间进行热量限制,则有助于抵消随着衰老而发生的这些基因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吃得少了,但这些小鼠并没有变得更瘦。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限定在晚上吃还是限定在白天吃,几组小鼠虽然寿命存在巨大差异,体重没啥差异。
而这一实验结果与近期中国学者张惠杰教授领衔发表在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临床试验结果相一致。该项研究显示,限时进食方案并没有在单纯限制热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让肥胖患者减轻体重或是改善体脂、代谢危险因素。
因此,综合这些新研究来看,限制进食时间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并不在于减肥。Takahashi教授在生物钟研究领域中做出过很多杰出的工作,他认为后续可以进一步研究热量限制对生物钟相关因素的影响,来找到延长人类寿命的新方法。
尽管目前的结果只是基于小鼠实验,但Takahashi教授表示他已经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将自己的进食时间限制在每天的12小时内。“但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在生物钟上起效的药物,那就可以在实验室测试看看是否能延长寿命了。”他说。
参考资料:
[1] V。 Acosta-Rodríguez et al。, (2022) Circadian alignment of early onset caloric restriction promotes longevity in male C57BL/6j mice。 Science Doi: Science 10.1126/science.abk0297
[2] Cutting calories and eating at the right time of day leads to longer life in mice。 Retrieved May 5,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51581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
“错误百出” 科技馆不该在科普知识上“翻车”
“错误百出”,科技馆不该在科普知识上“翻车”■视点“这是长征五号?”近日,一段男孩参观天文馆发现“错误百出”的视频走红网络,引起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据媒体报道,一家长带自家孩子去某天文体验馆参观,孩子竟发现里面的航天科普知识存在诸多错误,边看边生气地指出了问题。0000我们能否想象得出一个没有数学的宇宙?
来源:原理近400年前,伽利略在《试金者》(TheAssayer)中写道:“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但宇宙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就的。”这几乎可以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科学方法的著作。我们不知道是谁最早开始将数学应用在了科学研究中,有可能是巴比伦人,他们在近3000年前用数学发现了日食的基本模式。但这些模式直到微积分和牛顿物理体系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解释。0000AI复制人成了2万人共同的性感女友:对话内容不忍直视
今年,距离电影《Her》上映刚好十年,片中由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拟人化女声人工智能虚拟助手Samantha没有形象,仅靠声线就让无数观众印象深刻,也掀起了人们对人和人工智能浪漫关系的想象和讨论。而后许多带有虚拟形象的聊天机器人出现了,比如2020年爆火的Replika,用户可以在上面定制自己聊天机器人的形象。诺哈网2023-05-26 07:14:070000兔狲:每平方厘米9000根毛,我不胖谁胖!
来源:猫盟CFCA有‘猫在身边’月历的小伙伴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明天,在万恶的调休之下两个连续工作六天中间的唯一一天休息日,4月23日,是兔狲日(也是世界读书日)。兔狲如今已经是猫界顶流,无数人沉迷于它那毛茸茸圆滚滚的身子和丰富夸张的表情无法自拔。那么在兔狲日之前,我们再来唠一次兔狲。在给河西走廊的兔狲做个体识别的时候,大猫时不时丢两张兔狲照片在群里:这俩是同一只不?0000人际传播被证实 猴痘病毒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吗?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佳星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5月13日以来,12个非猴痘病毒流行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猴痘病毒感染病例,确诊92例、疑似28例。猴痘病毒正在发生人际传播,猴痘患者出现症状时具有传染性,通常持续2—4周,尚不清楚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诺哈网2023-05-25 19:17: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