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的人类晚上都干嘛?考古学家:看“动画片”
夜晚,一群石器时代的欧洲人蜷缩在篝火边观看一场“动画”——火光穿过蚀刻在平坦岩石上的艺术品似乎让图像活了起来。
这幅保存在欧洲洞穴墙壁上的古代绘画告诉我们,石器时代的人就有“动画”可看了,当时的艺术家以惊人的现实主义方式描绘动物。这项史前艺术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其中许多部分必须用火光映衬出来。
一些考古学家推测,古代人类将闪烁的火光视为加强其艺术作品的契机,通过在洞壁上绘制多幅重叠的图画,古代艺术家可以创建基本的动画,因为燃烧篝火发出的光会先照亮其中一幅图像,然后再照亮另一幅。
现在,英国约克大学的Andrew Needham和同事发现的证据表明,这些简单的动画并不局限于幽深的洞穴,石器时代的有些图像似乎被刻在人们晚上聚集的篝火堆附近的扁平石头上。相关研究发表于PLoS One。
这些被称为plaquette的石头19世纪出土于法国南部的Montastruc岩石避护所。它们中的大多数长宽达10~20厘米,在一侧或两侧刻有动物(通常是马或驯鹿)的图像。它们是由所谓的马格德林时期的人于约16000年到13500年前创造的。
人们对这些plaquette最初的用处知之甚少。但Needham和他的同事指出,这些plaquette中的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曾暴露在高温下。由于该庇护所中出土的其他古代文物没有显示出暴露在高温下的证据,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些plaquette通常被放置在营火附近。
Needham等人想知道篝火闪烁的火光对艺术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为此,他们制作了plaquette的3D计算机模型,并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火光在其表面闪烁的场景。
模拟结果表明,火光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先集中于一个石板图像上,然后集中于另一个图像,逐个看过去会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图像在运动的感觉。
“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在篝火的背景下。”Needham说,“篝火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社交空间。长时间在野外狩猎和采集后,人们聚集于这里分享故事、聊天和建立联系。”
他指出,这项研究提醒人们,在可能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原始背景下思考古代艺术。
“艺术不仅仅在岩石上雕刻线条,而是在黑暗和流动光线等正确条件下体验到的雕刻线条。上述发现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欣赏观念,以及我们对马格德林人艺术表现方式的认识。”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66146
作者:徐锐 来源:中国科学报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
北京时间2022年9月25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试验十四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新技术验证等领域,试验十五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18次飞行。诺哈网2023-05-26 10:01:550000有那么多种光,为什么总是嫌蓝光不健康?
近些年,“防蓝光”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这种“蓝光焦虑”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应该关注的不只是蓝光。撰文|李诗源审校|clefable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些我们的祖先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已经自然地融入了我们的身体中。和许多生物一样,我们的体内演化出了一套和昼夜交替相吻合的昼夜节律,或者简单来说,我们叫它生物钟。诺哈网2023-05-26 03:17:270000霸王龙“小短手”到底有啥用?也许是避免被同类咬伤
过去2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生物学荣誉退休教授、该校古生物学博物馆馆长KevinPadian会给大一新生开授一门名为“恐龙时代”的研讨课。他经常被问道:为什么霸王龙的前肢如此之短?Padian通常会列出古生物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假设——为了交配、为了抓住或刺穿猎物、为了推翻三角龙……但他怀疑,这些假设都是错误的。诺哈网2023-05-25 19:58:410000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李文辉、杨学明、莫毅明获奖
诺哈网2023-05-27 00:07:520000这些免疫细胞遍布大脑,它们的来源和功能刚刚被发现……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大脑常被称为全身的指挥官。为了保护这个重要器官免受微生物感染或是其他有毒物质的伤害,丰富的血管在脑实质与血液中间形成了一道屏障。主要由血管细胞构成的血脑屏障,严格过滤从血液进入大脑的物质,从而保证大脑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与此同时,驻守在脑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细胞,“监控”着脑实质的环境,识别并吞噬病原体等,构筑起保护大脑的一道防线。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