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决胜大联考”考前练笔作文解读与例文——关于“经典与流行”
2023届高三“决胜大联考”考前练笔作文解读与例文——关于“经典与流行”江苏省口岸中学 吴玉英【作文题目】四、作文(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流行当道,更迭不穷;经典传承,山高水长。转瞬即逝,流行“流形”;熠熠生辉,经典“留心”。惟有于流行浪涛中淘尽沙土,方得经典咏叹。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解读与下水示例】一、概念1、流行本为动词,指传布广泛的。作文材料里用为名词和形容词,以跟“经典”相对。名词的流行,指的是一时的、没有得到权威认证的、广泛传布的事物。材料对流行的特征用了两个概括词,更迭不穷,转瞬即逝。更迭不穷是说流行的整体特征,转瞬即逝是说流行的个体特征。就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容词的流行是“流行浪涛”中的“流行”,指一时的、不具权威的、有一定分布的。流行浪涛这一词语本身也揭示了流行的特点,短暂而多变。2、经典名词和形容词。用为名词时,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事物。用为形容词时,强调权威性、典型性和影响力。二、关系关系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之上的。材料有三句话,其中的“流行与经典”的概念不完全一致。下面,我们结合材料表述来分析一下二者关系。第一句,流行当道,更迭不穷;经典传承,山高水长。这是从时间的维度看,流行虽然会一时当道,但是却变个不停,这种现象本身又是没有穷尽的。就是说,流行的生命力在于用“变”来获得群体的延续。经典凭借(不变的)传承,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从概念本身来看,流行和经典是同时存在的。任何时代都并存这两种事物。流行也并没有因为变个不停就消失不见,经典也没有因其不变而遭到淘汰。这句话中,流行和经典是并列关系,同时并存,井水不犯河水,流行走的阳关道,经典走的独木桥,谁也不妨碍谁。第二句,转瞬即逝,流行“流形”;熠熠生辉,经典“留心”。这是从空间的维度看二者特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营盘这个空间角度来看,流行就是那流水的兵,物是人非。金陵还是那个金陵,王谢在哪里呢?能对抗不确定性的,还是经典,经典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带来某种确定性。流行在这里就代表了不确定性,而经典就代表了确定性。这句话中,流行和经典是对立关系。第三句,惟有于流行浪涛中淘尽沙土,方得经典咏叹。这是从二者动态演化的联系中看二者关系。流行的变动不居中鱼龙混杂、金沙俱现,去鱼存龙,淘沙留金,得到经典。流行在这里成了经典的土壤。经典不是天外来客,它也曾经只是一时一地的流行;流行不是全无是处全被淘汰,历史在冲刷中会留下金子,成就经典。这句话中,流行和经典既是条件关系,流行是经典的必要条件,先有流行,后有经典;流行和经典又是统一关系,经典就是穿越时间一直不变的流行——这里其实是有逻辑谬误的,条件关系中的“流行”和统一关系中的“流行”违反了同一律,它们其实是两个概念,不是同一个概念。条件关系中的“流行”是泛指概念,而统一关系中的“流行”是特指概念。综上所述,流行与经典的关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而化之笼统地含糊地说二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只是粗线条的理解。粗线条的理解也有解释力,比如古人用金木水火土来解释世间万物,也有解释力。今人掌握了更多的思想工具,就不再使用粗线条的解释了,而是分门别类,条分缕析。中学生使用粗线条的理解,是可以的。假如学生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体现了更好的思维品质的。私以为,写并列,写对立,写条件,写统一,都是可以的。或择其一,或以其一为主,兼及其余,或写二者关系,都是可以的。反而是面面俱到的投机主义要不得;大而无当、没有针对性的空手道我也很不喜欢。三、写作要求上文虽然分析了材料核心概念和它们的关系,作文写作要求里,却并没有要求围绕“流行与经典”谈看法,只是说材料有启示意义,要求结合材料谈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这种感悟与思考,可以是相关,也可以是相似。相关的意思是说,人生选择中的追随问题,经典与流行是人生的客体化存在。相似的意思是说,经典与流行的关系本身,跟人生本身之间存在着类比性。比如,人生,活成流行那样的存在呢,还是经典那样的存在?四、立意文章合为时而作,写作文是要讨论现实问题的。千讨论万讨论,基本的三观是所有讨论的核心。作文立意,看上去是根据作文材料随文立意,但实质上万变不离其宗。我常常在写作前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想为谁说话?——我想为自己说话。我不知道别人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我知道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不是人群中的特殊,我只是人群中的普通一员,我为自己说话,就是为普通人说话。写作文,当然也可以“代圣人立言”,我不反对你这样写,你有这个权利。也就是说,写文章,至少有两种视角: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两种视角带来两种立意:(一)从上往下看,“代圣人立言”1、拥抱经典,拒绝流行这是把二者看作对立关系。现实针对性举例:以“创新”为名的新诗创作反而停滞不前,一味学习西方现代派最终成了邯郸学步,两头皆失。2、打造好的流行,让其成为新经典这是把二者看作统一关系。现实针对性举例:84版电视剧《红楼梦》当时流行,亦成为经典。上述两种立意,之所以称之为“代圣人立言”,这是站在“经典”的角度说话。经典的角度就是圣人的角度,进一步扩展到精英角度,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以高度为追求的哲学观。你也可以把这种哲学观理解为追求成功与不朽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追求塔尖的价值,自动地站在塔尖说话,唯塔尖马首是瞻。(二)从下往上看,为自己说话3、拥抱流行,不刻意于求经典这是把二者看作条件关系。现实针对性举例:既然经典都是从流行而来,流行是经典的前提条件,那么拥抱流行就是理所当然的动作。芸芸众生不关心身后沧海桑田,只关心当下,追逐流行,何错之有?追求流量的方向,何错之有?追着热搜榜跑,何错之有?没有我们这些庞大的追随者,流行的追逐者,你们经典又如何成就经典呢?4、流行和经典并重这是把二者看作并列关系。现实针对性举例:从古至今,流行和经典一直都并存的事实表明,不必视流行为洪水猛兽,不必仰经典鼻息不敢呼吸。流行的归流行,经典的归经典。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本来就不在一起玩,无需相提并论,不必君君臣臣。咖啡与大碗茶,各取所需;紫袍和蓝衫,各得其所。披萨没有消灭包子的雄心,文化衫从无走进白金汉宫的壮志。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上述两种立意,是站在“流行”的角度说话,是从普通人的角度看流行与经典。普通人的生活选择怎么就低人一等了呢?在人人平等的观念日益普及的今天,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说话,不自卑,不好高骛远,把握自己,为俗人代言!话语权不再由精英专属,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五、下水例文《小议经典与流行》江苏省口岸中学 吴玉英经典必定是流行,流行未必是经典。经典是穿越时空的流行,是在代际间流行,是在时间的维度上流行。流行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大到穿越时空,可以小到一时一地。流行的包容性更强,不拒绝任何人、任何事件和任何观念。它兼容并包,它泥沙俱下。它是古往今来的普通大众,是历史更迭中的生活万象。它不关心过去,不关心未来,只关注当下。假如它一不小心穿透了时空,成为了经典,那也不是它本来的目标和追求。它只是大地,生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它接纳小草,接纳庄稼,接纳乔木,接纳大椿,孩子们短命还是长寿,听凭造化。经典是造化的宠儿,诞生于流行,却活成了彭祖。它长寿的秘密在于得天地之精华,取人和之荟萃。它当然跟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需要经历各种考验。初生的脆弱需要更多的呵护,马克思离不开恩格斯的帮助;成长的过程需要接受各种洗礼,陈蔡之困坚定了孔子师生们的信念,坑儒之灾坚强了儒家学说的意志,罢黜百家得到了皇权的扶持,科举制度养育了参天大树。经典与流行,都是一种生命。尽管大树来自种子发芽,也曾经历艰难,但它成为大树之后,树荫下的生命却失去了与大树比肩的机会。庆幸的是,大树的大,既是它的优势又是它的劣势,它需要更多的阳光和养分来生存,稍不留意,自己的存活空间就会被侵占,甚至被取代。唐诗的大树终究败给了宋词;元曲的生命力崛起,宋词也无可奈何;在明清小说长成之后,元曲只好孤芳自赏。在经典与流行的伊甸园里,大家都在蓬勃生长,竞争着造化的垂青。有生就有灭,有强就有弱,生命的存在以能量维持活力,在阳光 空气和水面前,所有生命一律平等。说什么高大与渺小,经典与流行都是造化的宠儿,来世上一遭,都是幸运。经典不必鄙视流行——那是你的来路;流行不必卑躬经典——那是你的去处。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从生命的种子出发,经历考验,经受磨难,努力向更高处生长,向更远处扩张,更大更强。你最终会成为大树吗?你会活成穿越千年的大椿树吗?你发现自己不过是荣枯一季的小草怎么办?或者,你这棵小树不幸长在了大树底下注定没有出头之日怎么办?所有生命一律平等。能长成大树,感谢造化的垂青,感恩大地的馈赠;朝生暮死,荣枯一季,亦是对世界的奉献,对阳光的回报。猎豹比赛速度,孔雀比赛开屏,玫瑰比赛娇艳,韭菜比赛重生。各有各的流行,挺好。总有些生命,凭借自己的身高优势,想彰显自己的优越感,人为制造一些标准,搞高度大赛,掠夺更多资源,满足一己之私。有时比赛出身门楣,有时比赛官位高低,或者比赛权力大小,或者比赛金钱多寡——非要以成为经典为成功,有意思么?也许,他们认为有意思,喜欢看你膜拜的样子。人的高贵,在于能超越自己,不断探索自然和人生的边界,成就自己,奉献他人。搞边界区分,非要在流行和经典之间划出界限,分群分等——有意思么?也许有人认为有意思,那就让他们意思去吧,我们,不想把那点意思搞成没意思。作为个体,活出短暂的“流行”,不躁;活成长久的“经典”,不骄。自自然然,不是挺有意思的么?
【遇语文原创精品教学设计和ppt】||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优质课
《记念的真与诚》新郑高中王媛媛上下滑动预览课件↓↓↓………………前言“记念的真与诚”教学设计——《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新郑高中王媛媛一、教学目标1.分析刘和珍、白莽、柔石等革命烈士的形象特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2.把握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深入体会鲁迅散文理性与激情并重的特点。二、教学重点诺哈网2023-07-31 09:46:14000025一个单词skirt,秒记18个高考单词
造词理据词根*sker-(1)的意思是“切割”。造词方式象意造字。S表牙齿,引申指咬、切。考研同根词造字方式,考研同根词中有配图点击考研同根词67-scar/carn/cort/shard/sheer高考同根词诺哈网2023-08-13 08:06:050000高中数学解题讲义,整理成了8讲 195页高清大图
很多高中同学在写数学试卷时,拿到题目,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从哪寻找突破口。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归纳出一些答题的技巧与方法,造成了答题速度慢。所以今天社长帮大家整理了高中数学|195页解题讲义,里面包含了:函数相关技巧、平面向量、解三角形、数列、外接球等等技巧详细解析!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和研究,和我一起来看看吧。篇幅有限,文章仅为部分资料展示。高清完整版主页简介诺哈网2023-07-30 14:46:1800002023高考北京卷作文范文-《亮相》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1)“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诺哈网2023-08-20 13:06:480000高中英语 | 必背800个完形高频词,涵盖高考完形填空知识点
完形填空被公认为是高考英语试卷中难度最大的题型之一,对90%的同学来说,完形填空得不了高分甚至做得惨不忍睹的最大原因是:词汇量不够导致文章读不懂,选项看不懂。而且就算是学霸,就算是你读懂了文章的意思,但是很多选择还是容易做错的,这就是完形填空,因为它考察的是你的综合能力,所有它是高中英语最难的部分!诺哈网2023-08-11 14:45: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