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防的不只是陌生人!性教育3个误区和4个方法,家长要牢记
中国人比较腼腆,往往谈性色变,然而孩子的性教育又是父母避不开的一个话题。前段时间女儿学校邀请我做一次家长教育课,当我提到孩子的性教育问题时,家长们都沉默了,甚至一些腼腆的家长脸都红了。

课上,我问家长:“你们是怎样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呀?”
有的家长说:“告诉孩子,不要让别人看你的身体。”
有的家长说:“不要让陌生人摸你。”
听了他们的答案,我说;“你们的答案都对,又不全对。你们想一想,孩子再厉害也是个孩子,面对比自己高大、强壮的成年人,根本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由此可见,关于儿童性教育,父母的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在这里有必要给大家澄清一下。

儿童性教育的误区
1、提防的不能只是陌生人
“小心陌生人”这句话看上去没有错,但其实有个很大的误区。首先,孩子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陌生人”的界定很模糊。其次,“陌生人”≠坏人,警察也是陌生人,肯定不是坏人。
据不完全统计,婴幼儿时期的侵害事件中,超过一半是熟人所为,甚至是孩子的家人、保姆、老师、邻居等不是陌生人的坏人。

2、别人不能摸的不仅仅是衣服遮盖的地方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告诉孩子“衣服遮住的地方,别人不能碰”,而是“你不同意,别人就不能碰你。”
儿童性教育,父母不能只给孩子介绍单一情景,更应该让孩子知道不同场景下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禁止的。比如:保姆给孩子换尿不湿是对的,而接触隐私部位是不对。保姆带不会如厕的孩子上厕所是对的,而在孩子(会如厕)上厕所时进厕所洗手是不对的。
3、不能只教孩子保护自己,父母要敢于说“不”

春节很快就要到了,家人聚会时难免会有一些人乱抱、乱捏孩子,这时候父母不要顾及面子,要敢于出来阻拦。通过父母的示范,孩子知道只要自己不同意就可以直接说“不”,不必愧疚,不必扭扭捏捏。
性教育,父母只教孩子“保护自己”是不现实的。孩子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侵害发生时根本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要敢于说“不”,让孩子明白“只要自己不同意,任何人都不能碰我”的道理,这才是积极的做法。
前面给大家讲了3个误区,下面再给大家介绍4个正确方法
1、教会孩子爱自己

在性教育过程中,父母教会孩子爱自己、了解身体的重要性是很关键的一步。当孩子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身体的价值,就不会为了讨好别人而作出迎合的行为。
让孩子爱上自己,这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明确地鼓励和肯定分不开。当孩子积木堆得很好时,父母不要只夸“真棒”,而是明确地说:“这次很棒,是因为你长大了,手指灵活,力气也更大了。”
2、同意原则
和“衣服盖住的地方,别人不能摸”相比,“你不同意,任何人都不能碰你”的做法更积极、更主动,结果也截然不同。
当父母教孩子时采用前一种做法,当侵害发生后孩子会认为“是我没有阻止”才发生的悲剧,会自责和内疚。
而当我们告诉孩子“只要你不同意,任何人不能碰你”时,孩子就知道任何人触碰自己都要征得自己的许可。当侵害发生后,孩子就知道犯错的是对方而不是自己,自己需要也应该反抗。

3、尊重孩子
培养孩子说“不”的能力,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孩子。在我们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孩子亲密接触。每次身体接触前,我们都要征求孩子的同意,这样有助于孩子养成“同意原则”的习惯。
4、培养信任感
无论是性教育,还是其他教育,培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都很重要。父母要和孩子养成聊天的习惯,让孩子可以平等、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父母可以和孩子平等地交流的时候,孩子才会把父母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和求助者。
性别教育,从来都不只是教孩子防侵害、防骚扰,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正确的方式打开性教育的魔盒吧。
孩子小时候像糖黏豆,长大了却拼命逃:这3个逆人性真相要早知道
进化妈:父母子女一场,注定渐行渐远。离开,但不疏离,对父母有向心力的孩子,更懂得感恩。作者:温蒂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最近,跟几个朋友聚会,孩子们一见面就玩开了。其中一个朋友吐槽:“这孩子,见了同类,就不要娘。”她说,每次一回到老家,女儿就跟小叔家的哥哥姐姐24小时黏在一起。用餐时碰见,老母亲就抓住她唠叨,别玩那么多游戏啊,别忘了写作业啊。诺哈网2023-08-02 09:46:000000“对不起,我们只招父母毕业于211院校的孩子”: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学历是张废纸
作者:霍辉(富书主创团),来源:富书(ID:kol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学历是你进公司的敲门砖,如果你连入场资格都没有,根本没有人跟你谈能力近日,有一条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成都某小学入学面试,要求家长除了带照片和身份证件之外,还要带“父母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网上有种说法,该小学筛选的标准是父母毕业于211院校。诺哈网2023-08-08 13:56:590000中国最“笨”的养母:卖房将聋哑儿子培养成世界冠军后,却劝他和亲妈相认
这是阿呆爸第756篇原创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扁舟老话讲:“生而未养,断指可还;生而养之,断头方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这句话,用在这位伟大的养母——赵丹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在赵丹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更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一种爱,可以超越血缘。诺哈网2023-08-01 09:45:420000如何与孩子相处,做好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我的孩子脾气比较倔犟,好像这是一种天生自带的性格。我在网上也看了一些视频,各种观点都有,基本都是三五分钟的视频,有时候解决一个问题,不能只是盯着一个问题,最好是有系统的思路去理解单一个问题!以前没有怎么细想过这个问题,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我对父母的印象就像王朔的一段话,表达的特别贴切。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