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50

孩子学习不用心,可能是得了这个病

诺哈网2023-08-14 14:46:140

“校校五年级了,一二年级的字还不会写,上学一考试全班下90的都没有,人家全是双百双百,他65。”

“若汐拿出46分的试卷,爸爸说:退步了。若汐:上次38分。”

“群晓上个厕所回来又忘记了刚看了二三十遍的字是怎么写的了。”

这些都是我们眼中的“笨孩子”,是我们常说的:

“不用心学,用心学怎么可能学不会,就是'懒’”。

不!请别轻易说出“笨”和“懒”。这些孩子可能正在被“阅读障碍”所困扰。

据保守估计在适龄儿童中,大约有5%—8%的儿童存在“阅读障碍症状”,也就是说每20个儿童之中,就有1-2个阅读障碍者。

儿童阅读障碍对于中国父母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意识。

由中央广播电视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与心理学部联合制作的三集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以“校校”“若汐”“群晓”三位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儿童为影片的主人公,本片以记录三位小主人公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

阅读障碍是什么?阅读障碍有什么表现?面对阅读障碍我们能够做什么?

首先,阅读障碍到底是什么?

也就是说,“阅读障碍者”并不“笨”,在智力水平上与正常人并无差异,但是却无法进行正常的阅读和写字。甚至爱因斯坦也存在读写障碍。

阅读障碍往往表现在识字上。

在三位小朋友未上学之前,都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聪明、活泼、可爱。但是当三位小朋友开始上学时,伴随而来的是“笨”“不及格”“懒”“成绩差”“嘲笑”等。

接触书本时,在他们眼中书本上的文字是跳动的,闪烁的。

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漏字、跳字的情况。由于不明白字是怎么形成的,尽管看了很多遍,写了很多遍,还是没办法记忆、书写、阅读。即使是一二年级最简单的字也写不出来。

面对这一问题,三个家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首先,校校一家。

校校是一位乐观活泼、情商很高的小男生。在面对自身的阅读障碍时,一直坚信自己会有别的闪光点。

但是,在整个社会内卷的大环境下,相对于校校来说,校校妈妈显然更加焦虑。妈妈每天为校校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一家人整天都扑在校校学习上,各种找方法,死磕学习,家庭都濒临散架。

妈妈给自己很大压力,但对待校校也并不强势,始终温柔且坚定的支持陪伴他,带着校校一遍一遍读、一遍一遍记。

第二位主人公,群晓。

群晓一家与校校一家截然不同,群晓爸爸妈妈更多的是让孩子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不想给他太大压力,对学习也没有什么要求。但是群晓思想成熟,学习上进,对自我期望太高,却又由于阅读障碍难以实现。

所以,群晓一直处在自卑、不自信的状态中。

周围很少有人知道阅读障碍这件事,群晓一直是别人眼中的“笨小孩”,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这些都一点点的吞噬着群晓的心灵。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群晓妈妈选择为群晓转学,为群晓找一个友善的环境。同时家住北京的群晓妈妈也为了陪读与群晓爸爸和女儿过上了双城生活。

在一个不以成绩为评判标准的学校里,群晓很快乐,他能够在这里慢慢的赶上其他人,慢慢的与自己和解。他也接触到了愿意走进自己内心,能够懂自己的老师。

群晓变得更加平和、自信,在学习上也有了明显提升。虽然阅读障碍一直在,但是群晓在慢慢与自己和解的路上走得越来越稳。

最后一位主人公是一位开朗的小女生若汐。

若汐有个考取重点中学的姐姐。自己与姐姐截然不同,从小到大一张奖状都没拿到过。

由于对于阅读障碍的了解甚少,老师和妈妈对她的误解,因为成绩差被同龄人嘲笑,这些都让若汐非常害怕上学,也承受着外界带来的巨大压力。

在知道“阅读障碍”之后,若汐父母选择一直默默陪伴着若汐。坚持陪女儿参加阅读障碍恢复学习,爸爸甚至辞职在家专门照顾若汐。正是这种陪伴和爱,让若汐更加自信乐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在若汐第一次考到78.5分时,虽然这个分数在学校里连一张奖状都没获得,但是却让这一家人看到了希望,激励着他们继续努力。

三位小主人公一直在辛苦地生活着,但是这些辛苦并不是来自“阅读障碍”本身的辛苦,而是来自于伴随着“阅读障碍”而来的外界压力。

阅读障碍应该和多动症和自闭症一样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对待阅读障碍者时,我们不能用外界的尺子或是已有的尺子,去衡量一个奇特的生命,而是需要学会理解、学会接纳他们的不同。

目前来说“阅读障碍”在医学上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是从三位小主人公身上可以看到,爱和接纳就是治愈的解药。

如果你的身边或者是你的孩子有这样的问题,请多一些善意和谅解。也可以转发告诉更多的人,让阅读障碍的孩子能够多一些空间,多一些被理解。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