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穷式”教育,对孩子的伤害竟这么严重!希望你家的孩子没有

进化妈: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温暖真诚的家庭氛围,即便在贫穷里,孩子也能生出笑对生活的底气。
作者:李不言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家长要在孩子前表露出“赚钱辛苦,我们家不富裕”这样的态度吗?
《奇葩说》席瑞用童年经历给了一个戳心的回答。
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家里没钱,养你不容易。”

一次和姥姥去超市,他忍不住摸了一下橘子罐头。
姥姥犹豫之后还是买了,回家路上,她说:“这个罐头,能抵一顿饭了。”

甘甜的罐头,他却尝出生活的苦。
席瑞说,时至今日,只要一花钱他就不安。甚至,病得不重他就不敢去医院。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里说道:“亲人之间相互难以理解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用自己的体系去揣测对方的感受。”
深以为然。
家长以为孩子不懂父母的艰辛,所以拼命哭穷。
可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
就像席瑞所说,缺钱的窘迫感至今伴随着他。
哭穷式教育的父母,养不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哭穷,像诅咒
在《脱口秀大会》上,梁海源曾调侃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母亲总说家里穷,不要乱花钱。
他看到同学吃雪糕,不敢向父母要。因为担心破产,全家露宿街头。
父亲悄悄带他吃炸鸡解馋,被母亲大骂:挣钱很难的。
经济独立后,他购物,养昂贵宠物,各种报复性花钱。
一番疯狂消费后,他直言:不管拥有多少东西,心里依然很穷。

有人说,我们的家长在做父母之前,明明什么都不懂。但当了父母后,就突然什么都懂了,就随便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坚信,哭穷教育是让孩子懂事的杀手锏。
可这样自以为是的“哭穷,像诅咒,禁锢孩子一生。
电视剧《小舍得》里有这么一段故事:米桃的爸爸卖水果为生,妈妈做钟点工。
她深知父母的不易,发奋学习成为学霸,还当上了班长。
书包破了洞,她心疼妈妈:“很喜欢这个书包,补补就能用。”
即便如此,爸妈还是常说:“你要懂事啊。”“爸妈不容易啊。”
一次她被同学欺负,回家向父母哭诉。
爸妈的第一反应却是:“供你吃,供你穿,你就会惹事,我们挣钱很难你不知道吗?
咱们什么家庭,你不能让着别人吗?
你也太不懂事了吧!”
一向懂事的米桃终于崩溃大哭:“为什么就我要永远懂事?”

孩子受伤的心,想得到安慰,爸妈却亲手撒了盐。
有人说,中国式家庭最大的悲剧在于:我爱你,用的却是伤害你的方式。
深以为然。
孩子的心已装满对父母的心疼,可父母偏要活生生撕开一道口子,拼命灌进“爸妈的艰辛”。
父母都在哭喊“挣钱不易”,可谁又听见孩子内心的啜泣?

父母哭穷,孩子心穷
父母老是哭穷,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知乎上一位网友的回答,引发大片共鸣。
她说,最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爸妈向你哭穷。这种穷的观念会让你自卑到骨子里。
中学时,同学们都会利用假期去旅行。她回家向父母申请,爸妈总说:“咱们能和有钱人家比吗?”。
想去参加夏令营比赛,父母一看几百块钱报名费,就各种劝她放弃:“报名费这么贵,万一输了怎么办?”
长期被“哭穷”浸泡的她,变得自卑,敏感,心理匮乏。
她说:“只要遇见好的人或事,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配拥有。不敢去好的餐厅,不敢看漂亮的衣服,不敢有喜欢的人。”

正如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所言:“父母哭穷,告诉孩子我们缺钱,比不上别人,实质上是在灌输贫穷感。它会让孩子心理背负自卑和愧疚。”
自卑和愧疚让孩子的内心荒芜,开不出希望的花朵。
想起一则新闻:江西一名11岁的男孩,站在高楼护栏外,意欲轻生。
面对前来救援的警察,小男孩一直哭着重复:“我是个负担。”

被解救后,小男孩说:“只要我死了,就不会花钱了。”

原来,男孩父亲患上癌症,需要大量医药费。
母亲一人打工负责全家所有开支。
被母亲责骂“是个负担”后,男孩自责内疚,想以死谢罪。
每个深爱父母的孩子,都不愿意成为家庭的负担。
史铁生说:“孩子的痛,在母亲身上是加倍的。”
父母的痛,又何尝不是孩子心里成倍的苦?
孩子若不懂你的艰辛,又怎会自责轻生?
《高情商养育》中说,父母本来深爱孩子,却因为不会爱而导致了亲子间的隔阂。这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
哭穷式教育,像一剂毒药,让孩子的骨血被自卑和愧疚一点点吞噬,至死方休。


聪明的父母,这么做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认为:“大部分人之所以总感觉不幸福,是因为过分重视金钱。如果孩子从小能拥有健康的金钱观,便容易获得幸福的心态。”
父母哭穷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自立自强,拥有健康的金钱观,但往往事与愿违。
那父母还可以做什么呢?
1、坦诚相待,让孩子参与家庭开支记录
《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的作者伊马斯,卖春卷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亿万富豪。
她曾分享:
我带孩子摆摊卖春卷,让孩子知道家里的收入。坦诚告诉孩子家里生活的花费、学费、房贷支出、零花钱等。
孩子们客观地认识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对母亲也有更多的体恤。并且,为家庭做贡献,让他们有自豪感和责任感。
李玫瑾曾说:“跟孩子谈钱越早越好,而且要让孩子知道,赚钱是辛苦的,孩子也有帮助家里分担经济压力的责任。”
2、谈钱,重要的是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一幕感人至深:
克利斯父子因付不起房租被赶出家门,被迫住进地铁站的公共卫生间。

他告诉儿子:“我们是在做游戏。四周有恐龙,我们要找个山洞躲起来。”
儿子睡着后,他默默流下泪水。
克利斯从未哭穷。相反,他死死扼住苦难的咽喉,以命相搏,最终实现梦想。用行动告诉儿子:只要不认输,就没有什么可以打倒你。
叔本华曾说,精神匮乏是人活得苦闷的重要原因。
父母哭穷是告诉孩子:对于生活,我们无能为力。
它导致的精神匮乏,像传染病,代际蔓延,生生不息。
3、即使贫穷,未来还在你手中
物理学天才王中林,也曾深陷贫穷的泥沼。
刚出生,他就赶上“三年自然灾害”。
一家人每天最发愁的就是怎么填饱肚子。家人省下的麦秆馒头,是他吃过最美味的食物。
春天的阳光依然明媚,但他却不敢奢想未来。
即便如此,父亲仍勒紧裤腰带,坚持让他上学。
多年后,他成为首位斩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的华人。
他回忆,父亲曾告诉我:贫穷不是人生的枷锁,心穷才是。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给黑白的人生绘上希望的颜色,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正面管教》里说:“只有在和善而坚定的家庭教育中,才能培养出温暖积极的孩子。而父母善待孩子的一举一动就是最高品质的家庭教育。”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温暖真诚的家庭氛围,即便在贫穷里,孩子也能生出笑对生活的底气。
相反,如果孩子总被哭穷的压抑和困窘包围,他的心里会留下自卑愧疚的黑洞,吞噬掉自信和阳光。
所以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哭穷并不会让孩子成长为健康积极的模样。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败家子,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感恩。
关键在于家庭教育。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最好的教育就在生活里。”
明智的父母懂得在生活里教会孩子自强自立、温暖积极,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点个在看,愿天下孩子沐浴着爱慢慢长大,内心富足,健康快乐。
作者简介:李不言,富书专栏作者,香港浸会大学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和教育心理学,当过世界500强翻译,现为高校英语老师,未来只想做自由的灵魂,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孩子胆小怯弱、恐惧不安,只是性格问题吗?中医竟是这么看的!(小儿|恐惧)
1孩子胆小怯弱、总感到害怕、焦虑不安、心悸不宁、怕黑、不敢独处一室……很多家长都认为,这只是性格问题、心理问题,在西医体系里,这也主要归于心理学范畴,认为大多由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还有一个病名叫做“儿童恐惧症”,指的是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这就是比较严重的了,如果达到了这个诊断标准,除了心理治疗之外,还要配合药物治疗。诺哈网2023-08-20 21:33:250001儿科医生: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小秘诀
感冒、发烧、流鼻涕,一年到头孩子总要生那么几次病,家长不由想到孩子是不是免疫力出了问题?快来听听蒋医生怎么说。如何提高免疫力1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以食物补充为主,生活中应当科学均衡饮食,保证维生素的补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的天然维生素是人工合成维生素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生活中应当多让孩子吃一些水果蔬菜。诺哈网2023-08-27 14:15:570000只有这类脾虚的孩子才适合喝牛奶 其它孩子会越喝越虚
很多人认为牛奶补钙,有利于孩子长个,这从西医的成分角度上论的,而中医看的却是食物对身体的阴阳平衡所起到的作用,只有脏腑阴平阳秘,才能功能健旺,才能真正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否则,即便食物里含有再多的营养元素,脾胃功能不好,也吸收不进来。1那么中医是怎么看牛奶的呢?诺哈网2023-07-28 08:05:210000婴儿整天在房间有什么弊端?
婴儿整天待在房间可能会有以下弊端:缺乏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婴儿需要适量的阳光和新鲜空气来保持健康,过于封闭的环境可能会导致婴儿缺乏必要的营养和氧气。缺乏运动和锻炼:婴儿需要适量的运动和锻炼来促进身体发育,过于封闭的环境可能会限制婴儿的活动范围,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诺哈网2023-08-20 14:14:3000007岁男孩一句话刺痛无数父母:孩子变成潜在的穷人,早在10岁前就有征兆
进化妈:当父母能够正视孩子的需求,孩子才能变得强大、丰盈、富足,在不经意间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作者:梁枝枝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这是我最近看到最让人心酸的视频。河南焦作,一个7岁的小男孩,和妈妈逛超市的时候,想吃草莓,过称之后,妈妈看着草莓上的价钱说了句:“一盒14块8呢。”男孩听到后,坚决要把草莓放回去。诺哈网2023-08-13 15:35: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