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孙海洋找到孩子,让我更坚定地支持卖买同罪!
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这是一个超级接地气的公号
文|李清浅
01
这几天最让我揪心的事,是电影《亲爱的》张译扮演的韩德忠的原型——孙海洋找到了儿子孙卓。

14年前,四岁的孙卓在孙海洋的包子店门口被人用玩具车拐走,从此孙海洋开始了漫长的寻子路。包子店也改名为悬赏20万寻子店。
早上我把前前后后的新闻全看了一遍,才知道孙卓和亲生父母相认后,还是打算回到后来收养他的那家人身边,孙海洋虽然嘴上说支持儿子的选择,内心肯定是很痛苦的,毕竟这相当于第二次失去孩子。
有人说孩子挺难,谁养大的和谁亲,还有人说孩子小,不懂事,分不清是非。可能过一段时间,就知道该怎么选择了。至于孩子将来怎么选,那是后话。
孙海洋找到儿子因为电影《亲爱的》,明显热度更高,但与此同时,被同一个人贩子拐卖的另一个叫符建涛的孩子也引发了关注。
看了这个孩子的故事,更加让人感慨。
02
和孙卓一样,他被拐也是四岁多,据生母彭冬英说,符建涛是家里的老二,小的时候很调皮也很聪明,他们家是开小卖部的,他会教给哥哥,偷着吃小卖部的鸡腿包装要扔远一点儿,才不会被家里人发现。他会拿钱出去买糖果,然后分给别的小朋友,让一起玩耍的小朋友都听从于他。因为特别调皮,彭冬英还开玩笑说,再不听话就把你卖了。(不要和孩子开类似玩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符建涛被拐那天,是因为彭冬英要辅导大儿子的作业,为了家里安静些,便让他出去玩一会儿,后来一个陌生男子吴某用一只小狗把符建涛拐走了。
吴某同时也拐走了孙卓,他后来把符建涛送给了自己的二哥,自己则成了符建涛的三叔。孙卓则送给另一个有两个女儿一直渴望要个儿子的亲戚。
说是送,但是给没给钱,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符建涛现在还记得被带到山东后,让他管现在的父母叫爸妈时,他还很困惑地说,为什么爸妈变了,爸爸变黑了……虽然只有四岁多,这个大变故在他心里却一直有印象。
上初中时,老师讲血型,符建涛还曾去查过自己的血型,发现和生物学上的遗传规律不符合,便更加怀疑自己的身世。
虽然明白了自己可能是被拐来的,但是他搞不清自己是不是被妈妈卖掉了,所以这件事一直压在他的心底,他原本计划将来大学毕业,有能力了再去找亲生父母。
警察找到他的时候,他很明确地告诉警察,我知道我是被拐的,我还记得我的名字。只不过他记成了“胡建涛”。
还主动联系到了一直在找自己的妈妈彭冬英,说,妈妈,我是符建涛。
彭冬英接到电话半信半疑,岂料这孩子竟然说出了小时候的一些细节:小的时候我跟哥哥去动物园玩,我们把蛇搭在哥哥的脖子上,我抓着蛇的尾巴。
上学的时候,我不愿意起床,妈妈你就拿几块糖,放在我伸手够不到的地方,那样我就起床了,你还记得吗……
看到这里,我真是忍不住泪流满面,四岁多前的记忆,已经过了十四年,这孩子竟然依然记得那么清晰……
不用问,这样的孩子肯定会选择回到亲生父母跟前,但是他同时也不希望自己的养父母被判刑,希望妈妈可以出具谅解书,彭冬英最终选择了,可以不追究,但是也不会谅解。这真是一个有情有义又善良的孩子。
后来也是符建涛提供了相关线索,才让警方顺利找到了孙卓。
当年孙卓走丢后,孙海洋曾经找到一段监控,这段视频孙海洋看了无数遍,那个白衣男子他是谁,把孙卓带去了哪里,无从知晓。
后来符建涛看到了这段视频,虽然那个白衣男子没有露正脸,他还是一眼认出,那是他“三叔”。(充分说明了监控的重要性,虽然晚了14年才被人认出)
因为是被同一个人拐卖,很多人在拿这两个孩子对比,相对而言,感觉符建涛才是更理想的“骨肉团聚”“失而复得”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很多人动容,它充分展示了血脉的神秘力量,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的理想结局,我们希望那些被拐卖的孩子一直记得自己的身世,凭着儿时的记忆,最终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然而小时候的记忆其实是很模糊的,别说四岁,就是八岁,被拐卖到很远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家也很困难。
那些选择不回到亲生父母家的孩子,虽然很多人会觉得理解,但是,更多的人却希望他们骨肉团圆。
03
我看到一篇文章中还提到一个叫赵永勇的人的经历,特意查了下资料,看完心都碎了。
某次八岁的赵永勇和弟弟跟着妈妈肖学琴去赶集,经过镇上一个叫浦三娃的家门口,被骗进去说让给熟人带个信儿,当时浦家有几个男的,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将肖学琴杀害,之后两个孩子被关在地下室一周,后来和另外两个孩子,一起被带出去卖掉,赵永勇兄弟被辗转卖到了福建农村。
赵永勇一直记得妈妈被害的情景,为了不遗忘,他将这些场面画了下来,按理这样的血海深仇,应当永远铭记在心,可是赵永勇光是确认自己是四川人就用了很长时间。在宝贝回家网志愿者的帮助下,他才确定了自己是永兴镇人。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永兴镇吗,我随便百度了一下,就发现了这么多。

多年后他辗转回到故乡,他一眼认出了当时的人贩子。因为喜欢画画,后来又画过那凶手,这个人已经被他刻在脑子里了。
这种忍辱负重的故事,让人感慨无限,人贩子被抓,被判死刑,真是大快人心。
可是真实的结局是,赵永勇的父亲后来另娶,组织了新家庭,虽然父亲也一直记挂着两个走丢的孩子,他其实已经无法回到父亲的新家了,无法融入。
那个用了19年才回到的家,成了他永远回不去的家。
孙海洋后来也又生了孩子,也是个儿子。他们当然是爱孙卓的,肯定希望他回来。孙卓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如何面对这个复杂的局面?别说被拐卖,就是发现在医院被抱错了,你是选择留在现在的家庭,还是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不在那个位置上,真的很难做出决定。
茫茫人海,能相认已经是一种幸运,又有多少人,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
04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讨论,买家也应当重罚,因为没有买方,也就没有卖方。对此我深表同意。
就是因为惩罚太轻,所以才导致买卖孩子猖獗。
还有人说,买孩子就是买孩子,哪来的什么养父母,那应当叫买家。说实话我也同意买家要重罚。
如果有人处心积虑想得到一个孩子,那么就有另一个孩子的命运可能被改写。
谁能想到,只是在小区里,甚至店门口玩一会儿,甚至镇子上赶个集,就被一个人拐走、卖了,从此和自己亲生父母永无相见之日。
更多的人,可能有个模糊的印象,知道自己父母不是亲生的,或许从同学,邻居口中偶然听说过,甚至也可能从现在的父母那里得到了明确的确认自己不是亲生的。可是,他们得到的故事,却可能是这样的:你父母不要你了,遗弃你了。再或者,你父母死了、离婚了,反正,你是个不被欢迎的孩子,你在我们家才是个宝。我们把你养大,已经是天大的恩德。
所以,这个孩子可能从来没有起过去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安于在现在的父母身边。
而在世界某个地方,却一直有人肝肠寸断,日夜思念走丢的孩子,甚至到死也不瞑目。
所以,怎么可能原谅,又怎么可能谅解?
支持买卖同罪,都要重罚~
有些事情父母不教,孩子永远学不会
一位退休的老校长直言,有些事情父母不教,孩子永远学不会。并且还将其中的原因全写出来了,比如帮助别人,不能以牺牲为代价。作为孩子,你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保护自己,有时候比成为英雄重要。先学习再玩手机,凡事都有优先级,这代表了你的态度。看完之后,不得不说真是被惊艳到了,确实总结的非常精辟到位。家有孩子的,尽早把这几句话讲给孩子听一听。诺哈网2023-09-02 17:16:460000暑期儿童事故频发:溺水、坠楼、车祸...孩子离死亡这么近!
诺哈网2023-08-08 08:55:490000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不一定是父母(建议父母收藏)
大家好,我是修见君。在传统的观念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育人者。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此。虽然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他们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育人者。今天,我们将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一:父母无法全面指导父母虽然对孩子有深厚的感情,但他们往往因为自身的经验和观念限制,无法提供全面的育人指导。比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能会存在过于宠溺、严厉、苛刻等问题,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00003岁之前的记忆,居然影响人的一生!
孩子的前三岁没有记忆,所以谁养育都可以?!因为这一思想,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规划,往往都是前三年交给老人照顾,父母先注重个人发展,上了幼儿园再接到身边,用心教育。结果,父母和三岁之后的孩子联结时,却会发现异常困难,就连很多对自己智商极其信任的高学历父母,也对孩子的教育手足无措。诺哈网2023-08-16 11:27:090000世界正在惩罚沉迷玩手机的父母
前段时间,上海一妈妈在等车时,专心致志地在看手机,没留意孩子已经独自从公交前门上车!车子开了一站又一站,小男孩还是没看到自己的妈妈,开始有点慌了。在一位热心乘客的询问下,司机电话联系上了这位“熊妈妈”。有网友调侃:大概手机才是亲生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诺哈网2023-08-16 10:36:5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