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挑食不光因为家长“只做自己爱吃的菜”
在传统家庭教育里,很多人觉得孩子挑食就是任性、不听话,但实际上,有些孩子天生就对某些食物比较抵触,这种抵触甚至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 比如有些人不爱吃香菜,有些人不爱吃青椒,还有些人不爱吃西兰花等等。 现在我们知道,人类的味觉不仅与生活环境有关,更与基因有关,他们的基因决定了他们天生就对某些味道比较敏感。 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挑食不仅与基因有关,还与口腔微生物群有关。
(图源:ACS)
爱挑食是基因决定的
我们的味觉是通过味蕾获得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头以及口腔的上颚中,每一个味蕾大约包含100个味觉感受细胞。 味觉系统能感知和区分多种味道,包括甜、酸、苦、咸、鲜这5种基本味感:
甜味往往意味着能量的来源;
咸味通常意味着矿物质和盐分,是保证细胞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
酸味通常意味着未成熟的果子以及变质发馊的食物,需要引起警觉;
苦味意味着某种警告,是一种味觉保护机制,可以帮助识别自然界中潜在的有毒物质,这种物质大多源于植物中所含的生物碱;
鲜味是五味中最晚被确立的味觉感受,鲜味主要来源于蛋白质,往往意味着营养的滋味。
其中苦味是五种基本味道中最复杂的一种,人类有25个完整的苦味受体基因,这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味觉敏感差异也较大。 据研究发现,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在吃有苦味的食物,比如葡萄柚或咖啡时,会比其他人有更强烈的感觉,而卷心菜、甘蓝、西兰花等十字花科的蔬菜中,大多都有相似的苦味化合物,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特别讨厌这类蔬菜。
而除了味觉,我们对食物的喜恶还受嗅觉影响。研究表明,在人类1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嗅觉受体基因“OR6A2”, 这段基因会参与人体对气味的感觉感知。 如果这段基因出现变异,会使人们对香菜特殊味道的来源——醛类化学物质异常敏感,可以更强烈地感知到这种特殊气味,以至于闻起来像是肥皂,继而成为香菜的黑粉。
(不是,放错图了,不是这个香菜🌚/图源网络,侵删)
(这个,是这个香菜🤤/图源网络,侵删)
味觉还受微生物“控制”
除了基因方面的影响,你体内的微生物,同样有“饮食偏好”。 最新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的研究建立在2018年一项涉及生卷心菜的结果之上,后者发现不同人的唾液中硫磺挥发性化合物的产生存在重大差异。
(十字花科芸苔属蔬菜在唾液作用下的挥发性产物/图源:参考文献[5])
唾液使我们的口腔保持湿润,对抗病菌和口臭,并帮助我们咀嚼和吞咽食物。而过去的研究已经提供证据表明,当涉及到食物中的味道释放时,唾液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兰花和它的十字花科表亲们在组织受到损害时可以产生一种叫做S-甲基-胱氨酸-亚砜(SMCSO)的酶—— 一种防御机制。过去的研究表明,一些人的唾液中含有大量能够产生这些硫磺酶的特定细菌,而这又可能影响人们对十字花科蔬菜以及其他食物的味道体验。 此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中的硫磺挥发水平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唾液中产生特别高水平硫磺挥发物的儿童最不喜欢生的西兰花和花椰菜。 研究人员还发现儿童和父母在产生硫化物的数量上有明显的关系,并推测这是由于类似的口腔微生物组。
除了口腔微生物,肠道微生物也在食物选择方面“贡献了一份力量”。 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肠道微生物有着不同的“口味”。有的爱吃蛋白质,脂肪或碳水,有的则更喜欢膳食纤维。当它们经常获得最爱的食物后,它们的“队伍”就会变得更加庞大。 所以,当你开始“挑食”时,你原本均衡的肠道微生物就会开始“失衡”,而当你一直“偏爱”某种食物时,或许是这队伍逐渐庞大的“食客”发出的“点单”指令。 换言之,如果你特别喜欢某类食物,是你想吃这些食物,还是你体内的微生物群想吃这些食物?听起来是不是细思极恐?
如何改善宝宝挑食?
虽然饮食偏好受许多先天影响,但家庭环境对孩子食物的喜好选择同样影响重大。 家长在训斥孩子挑食的时候,要先想一想,他为什么不爱吃这种食物? 有没有可能,是你自己也不爱吃?或者,有没有可能,是自己做的太难吃了?(比如春雨君小时候一直不爱吃鱼,长大后才知道是我妈做的鱼太难吃了
)
(图源网络,侵删)
对于孩子的均衡饮食,家长要进行合理引导,通过动画等形式,引导其多吃健康食物,适当表扬其良好的进食行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不搞“双标”,孩子看见父母爱吃这些食物,自己的接受度也会更高一些。 如果孩子不喜欢吃某一种食物,如香菜、青椒、西兰花等,也没有关系,可以用其它食物来弥补营养,或者把那些不爱吃的食物做成馅“藏”起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吃下去。 千万不要批评训斥,甚至强迫孩子必须吃下去,这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重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厌恶。
总之,纠正孩子挑食是一件需要耐心且必须要做的事情,偏食很容易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进而影响大脑、 骨骼、视力等身体各方面的发育情况。如果各种方式都尝试了,孩子还是不爱吃饭,那就先增进一下厨艺吧🤭
编辑:春雨医生参考文献:[1]邬帅帆.饮食行为与味觉受体基因进化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21(18):50-52.
[2]付娜,王锡昌.滋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35(03):269-275.[3]张一纯,陈艳红,李利君,倪辉.味觉受体研究热点分析[J/OL].食品科学:1-18[2021-11-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20210826.1528.020.html.[4]覃凯华,贾雨鑫,张文博,李飞,李云庆.苦味觉信息的感受、传递和调控机制[J].神经解剖学杂志,2021,37(03):342-346.[5]Damian Frank, Udayasika Piyasiri, Nicholas Archer, Jessica Heffernan, and Astrid A. M. Poelman, In-Mouth Volatile Production from Brassica Vegetables (Cauliflower) and Associations with Liking in an Adult/Child Cohort,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21 69 (39), 11646-11655 DOI: 10.1021/acs.jafc.1c03889[6]Michael L. Patnode,Zachary W. Beller,Nathan D. Han,et al,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 Impacts Targeted Manipulation of Human Gut Bacteria by Fiber-Derived Glycans,DOI:/10.1016/j.cell.2019.08.011[7]谷传玲.孩子挑食 家长有责[J].江苏卫生保健,2020(06):40.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妈妈,我想要这个!”:你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进化妈: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应该用心去体会孩子的内心,用爱去滋养我们的孩子。作者:槐序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和孩子解释自己买不起的东西?网友@青葭分享了一个方法:青葭有一个四岁的儿子小小,特别喜欢贴纸,每次都会买很多张。因为小小的压岁钱一直是自己保管,所以怎么规划使用都是自己决定。有次去逛商场的时候小小再次想购买贴纸,可是家里还有很多都没用。诺哈网2023-08-05 14:47:10000030岁单亲妈妈被迫负债20万,每月生活费600元,评论区暴露了人性的丑恶...
这是阿呆爸第798篇原创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简优01.前段时间,网上一位单亲妈妈因“与儿子一个月生活费600元”而引发热议。事件起因是小某书上有个30岁的妈妈,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有房有车,孩子乖巧,生活不愁。这种神仙般的日子,却在丈夫染上赌博后,跌入谷底。丈夫也因此欠下巨额债款,为了还债,车房全部变卖,依然负债70万,心力交瘁的她选择离婚。诺哈网2023-08-27 14:32:050000放弃巨额遗产的女孩:养大87个孩子,20个考上清华北大,如今却遭受非议……
这是阿呆爸第742篇原创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扁舟还记得11年前,那个感动了整个中国的女孩——扁担姐吗?扁担姐原名麦琼方,是一位抚育了87个孩子,同时赡养27位老人的好妈妈、好女儿。在这87个孩子里,有20个考上了清华北大,还有的当上了市长、企业家,或是当兵成了人民英雄。麦琼方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培养出这么多出色的孩子呢?这还得从头说起。01.诺哈网2023-07-27 12:16:03000024岁女孩雇凶杀母案:这辈子,我只想做个普通人
01近年来,不少毒鸡汤鼓吹年轻人抛开世俗眼光,勇于做自己,过与常人不一样的生活。比如辍学创业、不婚、丁克,在最好的年纪环游世界等等。很多人头脑一热,就此脱离正常人生轨道。虽然说,做自己无可厚非,但人生就这么一次,有些路选择了,就无法重来。在特立独行之前,请一定要慎之又慎。在我看来,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大同小异。诺哈网2023-08-08 11:26:190000幼儿心理是指0-6岁的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以下是关于幼儿心理的一些事情:
幼儿时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发育迅速,所以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非常重要。幼儿时期的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家庭和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发展出理性思维,他们的行为往往是由情感和本能驱动的,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引导和教育。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和支持,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诺哈网2023-08-23 13:43: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