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中央财经委会议披露了几个重要信息
撰文 | 余晖
7月20日的《新闻联播》头条,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一次中央财经委开会,是在两个多月前(5月5日)。
这次会议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问题。

几个细节值得关注。
第一,这两次中央财经委的会议,都听取了相关汇报。
中央财经委的第一次会议,议题包括“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那次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的汇报。
中央财经委的第二次会议,听取了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中央财办(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汇报。
上述几个部门中,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国务院组成部门。
“中央财办(中央农办)”这样的表述,在之前并不常见。

根据2018年机构改革方案,中央财办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
2018年,根据农业农村部三定方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部,接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
2021年8月,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曾听取中央农办的汇报,当时的表述是“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农办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问题的汇报”。

第二,中央对耕地问题作了最新判断。
会议肯定了十八大以来的相关举措,称“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
同时,会议还作了最新判断: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农田水利方面欠账还很多。
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
会议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尊重规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久久为功,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
第三,这次会议,再度强调“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
政知君了解到,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自此,坚守耕地红线开始逐步成为国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刚性要求之一。
高层关注耕地保护问题的背后,有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即保饭碗的耕地数量正在减少,局部质量也在变差。
2022年,《经济日报》曾发布了耕地问题调查一文。文中提到了一组数据:
1957年至1996年,我国耕地年均净减少超过600万亩;
1996年至2008年,年均净减少超过1000万亩;
2009年至2019年,年均净减少超过1100万亩。
这一趋势反映在人均耕地面积上是,一调(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为1.59亩、二调1.52亩、三调1.36亩。现有耕地19.18亿亩,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减少,10年后可能会突破18亿亩红线。

这次中央财经委第二次会议再度明确:
要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
会议还提到,要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会议还提到:
要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建立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形成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耕地保护合力。
加强撂荒地治理,摸清底数,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把撂荒地种好用好。
要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探索有效发展模式,突破我国传统耕地稀缺的自然条件限制。
对违规占用耕地进行整改复耕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宣传解读,适当留出过渡期,循序渐进推动。
第五,这次会议还聚焦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
政知君注意到,中央对盐碱地综合利用问题一直十分关注。
就在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北考察时,曾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
习近平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7月2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二次会议提到,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
会议还特别提到了几个要求:
要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要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强化水源、资金等要素保障。
政知君注意到,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
资料 |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 经济日报 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刘德宾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律宾非法侵闯仁爱礁发表谈话
来源:中国海警9月8日,菲律宾2艘运补船和2艘海警船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对菲船只进行严正警告、全程跟监、有效规制。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坚决反对菲方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违规建材。中国海警将依法在中国管辖海域持续开展维权执法活动。相关报道仁爱礁事件的真相(长安街知事)新浪新闻综合2023-09-08 13:58:3400002024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即将举行,部分道路临时交通管制
来源:平安北京据北京市交管局消息,2024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将于2023年12月31日晚在石景山区首钢园举行。为保障相关活动顺利进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决定对首钢园区周边道路分时、分段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全文如下:关于2024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期间对二高炉南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新浪新闻综合2023-12-28 21:58:490000英美宣布对伊朗实施制裁
新华社消息,英国和美国政府18日分别发表声明,宣布对伊朗多名个人和多家实体实施制裁,以回应伊朗日前对以色列发动的报复性打击。英国政府在声明中说,英国对伊朗7名个人和6家实体实施制裁。此次制裁是与美国协调的一揽子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大对伊朗无人机和导弹行业关键参与者的制裁,并“限制伊朗破坏地区稳定的能力”。制裁措施包括对相关个人实施旅行禁令及资产冻结,对相关实体实施资产冻结。0000券业启动降佣程序经营杠杆上限提升 头部机构优先受益
证券时报记者刘艺文8月18日,证监会表示,将推出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的举措。其中,优化券商风控指标、降低两融保证金以及费率、推出深证100股指期货期权等,这些措施都将对券商业务产生重大影响。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