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角色起名,为何偏爱复姓?
盘点比较热门的古装剧,尤其是武侠题材,有个现象挺有意思:剧中各路人物的名字里,似乎经常出现复姓,比如欧阳锋、西门吹雪等等。在《武林外传》里,也有公孙乌龙等角色。
在最近的热播剧《云之羽》中,人物“上官浅”多次登上热搜。而“上官”,也是中国各种“复姓”里的一个。
古装剧人物取名字,为何这般偏爱复姓?
什么是“姓”?什么是“氏”?
想探究取名的艺术,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姓氏是怎么来的。如今,人们常常将这两个字连起来理解;但早先,“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

一般认为,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女性为中心形成了若干母系氏族部落,为了便于区分,各个部落都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标志和符号,这就是最原始的姓。
相传中国上古时期有八大姓,即姬、姜、姚、嬴、姒、妘、妫、姞,全部从“女”字旁,也恰恰反映了“姓”应该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
正所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气子孙之所自分。”不难看出,“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其起源有以邑、以字、以官、以爵等多种类型。
一度,平民、奴隶只有名,而无姓无氏。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后来又走向普遍融合。慢慢地,姓氏合二为一,平民逐渐也有了姓。
官职是啥,就姓啥?
总结一下,如今人们常说的姓,来源大概有图腾符号、封国封地、官职等等。
这都不难理解。古代存在“图腾崇拜”的现象,有些图腾就成了氏族的徽号或标志。而一些动物图腾如虎、龙、马、牛、羊等,渐渐成为得姓来源。
古代统治者出于有效控制领土等考虑,会将亲族、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有些诸侯所在封地的后人,便以封国或封地为姓氏,像诸侯国齐、鲁等,后来皆成为常见姓氏。

出生地或居住地特征,也是中国姓氏的一个来源。
据说,齐桓公的后代分别居住在齐国都城外城的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等,古人称外城为“郭”,这些人的后代就分别以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为姓氏。
还有一些复姓,是由封邑得来的。相传古代有个名字唤作魏颗的人,立下不少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其后代以祖上的封地为姓,即“令狐”。
历史上,古人出于避祸等原因,有时会自己主动改变姓氏,但新的姓氏往往会通过选取相近读音、增减笔画等方式,与旧日姓氏保持一定联系。
古装剧角色取名,偏爱复姓吗?
所以说,比起单姓,复姓在来源上可能没什么太特别的地方。
在文学作品中,确实经常有复姓名字闪现。像金庸作品中有令狐冲、欧阳锋、东方不败等,古龙笔下则有司空摘星、西门吹雪、上官无极。
随着一些武侠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得益于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很多复姓得以大范围进入观众视线,且自带标签,比如令狐冲是放荡不羁的少侠,司空摘星的易容术出神入化。

不过,真要做个对比的话,复姓在古装剧中的使用频率应该还是比不上单姓。之所以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复姓数量少,“物以稀为贵”,容易让人注意到。
举个例子,“西门吹雪”名字有四个字,人物设定是长身玉立、白衣如雪,表面冷漠无情,实则心怀正气,这就与名字互相加成,角色和复姓仿佛都带上了些许神秘色彩。
使用复姓取名,有时能更好地体现人物身份特点。独孤求败是隐居的武林老前辈,只看名字字面意思的话,“独”和“孤”,与“求败”结合起来,苍凉孤傲之感油然而生。
如果将“独孤求败”改为赵求败、张求败,好像也不是不行,但总感觉差了点意思。
有人觉得,古装剧里以复姓取名,听起来都有点“高大上”。实则不然,即便是复姓,如果没经过精心构思,随便搭配一个通俗的“名”,所谓的神秘感也很容易被消解掉。
就像有人调侃的那样,“我西门二柱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有几分像从前?”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抛开文艺作品不谈,其实中国人历来重视姓氏文化,早在春秋时期取名就要遵循“五类”“六不”,十分讲究。
所以说,姓名看似简单,其中却可能包含审美旨趣、信仰观念等众多维度。想取一个朗朗上口、富有底蕴的好名字,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是个技术活。
责任编辑:刘德宾
这次全世界最瞩目的会见,这三句话的信息量尤其大
毫无疑问,这是全世界最瞩目的一次会见了。请注意,6月19日中国最高领导人见布林肯,是会见,更准确地说,是礼节性会见;秦刚之前和布林肯是会谈,措辞是有差别的。全世界几乎所有重要媒体,都把这次会见当成了头条,都认为这释放了一个很不错的信号。而且,不少外媒还注意到,上一次美国国务卿访华,也就是2018年蓬佩奥来北京,甚至都没有布林肯这样的礼遇。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6-22 23:26:480000露营产品不香了?小红书关停“小绿洲”
界面新闻记者|佘晓晨一家公司在探索如何变现时免不了走弯路,小红书旗下的“小绿洲”便是一个试错的案例。近日,小红书旗下自营电商平台“小绿洲”发布用户告别信,宣布将于2023年10月1日停止运营,商品停止销售,并于10月31日正式关闭。告别信称,“小绿洲”深耕露营、陆冲、滑雪、骑行、徒步等运动场景,但在业务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没能实现最大化满足大家户外需求的预期目标,慎重考虑下决定关停。界面新闻2023-09-05 10:21:420000成立不久的中央领导小组,再有两名重要成员亮相
撰文|余晖政知君注意到,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再度披露两名成员。再披露一名副组长6月25日,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在京召开调查研究工作座谈会。北京青年报2023-06-28 00:47:190000陕西濂水通报92岁老人烧秸秆被罚写检讨:退还罚金当面致歉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濂水镇人民政府发布《情况通报》,回应“92岁老人烧秸秆被罚写检讨”一事。8月29日,濂水镇流西河村干部在秸秆禁烧巡查中,发现村民刘某某(男,92岁)在自家农田里焚烧秸秆,当场进行了制止和教育,村委会对其处以罚款100元,并将情况通报给家属,由家属代写检讨书,保证以后不再焚烧秸秆。流西河村村委会委员李某某为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拍摄了刘某某手持检讨书的照片发至村民微信群。0000英国首相发帖称,邀请中国参加这个会“绝对正确”
来源:海上客英国首相苏纳克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邀请中国参加下周举行的首届AI安全峰会是“绝对正确”的。尽管苏纳克也说,“我不能百分之一百地确认中国会受邀参加”,但他一再坚持邀请中方参会、不改主意的态度,很值得玩味。1由英国方面牵头的首届AI安全峰会将于11月1日至2日举办,英国政府宣称举办此次峰会意在讨论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国际协调行动减轻风险。新浪新闻综合2023-10-29 13:08: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