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摊面积“盲盒”还要到几时?

购房合同上69平方米,交房时发现37平方米居然是公摊面积。
西安市姬女士2020年购买了荣安芙蓉印月小区一套商业公寓,发现公摊面积的比例超过了50%,“楼道宽得能开车”,使用面积却大幅缩水。但是,销售人员却理直气壮表示,公摊没有问题,符合国家规定。而当地住建局也表示:公摊面积占比没有明文规定。
公摊面积盲盒的老问题,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购买期房,动辄交付数百万元房款,却往往只是得到合同上一个抽象的建筑面积数字,至于自己能使用的面积有多大,就得等到交房时才知道,这么大的风险能用一句“公摊面积合法”来搪塞吗?
买房如同拆盲盒,“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69平方米房子,37平是公摊”之类的新闻不断。房子多大不能确定,这么大的风险让购房人来承担,这是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利。美好的生活梦想被公摊面积给“吃”了,原本盘算好的生育二孩、接爸妈来城里生活,因为莫明“公摊”而缩水,生活的路径就要重新规划。
取消公摊面积,按套内面积计价,这样的呼声不断。2019年的2月24日,新华社发布《权威专家回应“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建议改革建筑面积的积弊。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住宅项目规范》对外公示的版本中提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这受到广泛关注。但是,2022年3月《住宅项目规范》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时,没有再提“取消公摊面积”或者“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改革公摊面积的呼声渐渐平静。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按建筑面积销售,是对老百姓的保护,因为公用部分也是属于老百姓所有的。也有部分网民认为,无论按哪种卖法,公摊面积也是要花钱买的,不会白送的。其实,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榴莲是带壳卖,还是去壳卖?去壳卖的榴莲当然会贵一些,但风险就降了很多。消费者希望按套内面积买房,当然不指望开发商会白送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等公摊面积,要的就是对房子的知情权,不愿承担公摊面积盲盒风险。
因为公摊面积的不透明,而且是由业主来埋单,容易形成道德风险,开发商故意把面积花在挑高门厅、宽敞走廊上,把小区打造得“高大上”,方便销售,结果就是套内面积大缩水,这完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慷他人之慨。
还要看到,建筑面积的问题由来已久,盘根错节。比如,目前征税、收取物业费、取暖费、测绘费等一般都是按建筑面积计算的,一旦取消了建筑面积的确会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改革的阻力很大。
内地房地产开发是学习香港的经验,引进了公摊面积,但是2013年中国香港已经开始告别公摊面积。只要下了决心,完全可以改变这个不合理的交易习惯。哪怕暂不取消建筑面积,能否在增量房产交易、登记中加注使用面积,形成“两轨制”?
美国《新闻周刊》:夜间使用手机会让人发胖?
美国《新闻周刊》10月12日文章,原题:科学家说,晚上使用手机会让你发胖在当今的24小时社会中,虽然我们的活动早已不受地球每日光暗周期的支配,但我们的身体仍然如此。环球网2023-10-17 18:14:490000400个亿,王健林也掏不出来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情况不妙。记者丨江一苇马小雨王健林,暂时喘了口气。11月30日,万达商管公告称,已公告的6亿美元债展期方案,获得99%的赞成票,可纾缓短期流动资金压力,并积极管理债券项下的支付义务。对赌协议大限将至,万达商管年内IPO渺茫,他不得不同步安抚股东。已有市场消息称,万达向投资人征求意见,有意将上市时间最晚推迟至2026年,免除约400亿的本息回购义务。新浪新闻综合2023-12-01 22:52:110000员工公司杀害领导,被执行死刑!
2月4日,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对罪犯张克平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临行前安排罪犯会见了亲属,海东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派员临场监督。法院审理查明:罪犯张克平与被害人杨某某(殁年37岁)均系某公司员工,张克平业务归杨某某管理。2021年9月,经该公司研究对张克平工作范围进行调整。张克平认为杨某某对其工作调整影响其业绩,对杨某某心生怨恨意图报复。0000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账号被禁言
6月26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微博账号主页显示,“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用户目前处于禁言状态”。同日,微博管理员发布的本周创作安全小贴士中显示,大V用户@娱***聘、@吴*波、@质**投通过炒作失业率、散布抹黑证券市场发展等负面有害信息,发布攻击否定现行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内容,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受到禁言处置。责任编辑:张玉界面新闻2023-06-27 15:49: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