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正部级同日调整,包括一位中央委员
山东商报-政东方微信公号消息,7月的第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领导班子出现调整。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7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潘功胜同志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免去郭树清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职务、易纲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职务。
政东方注意到,在此之前,潘功胜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公开资料显示,潘功胜,1963年7月生,安徽安庆人,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早年间,潘功胜在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求学、任教,1987年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劳动人事学院硕士研究生、经济学系博士研究生。
1993年博士毕业后,潘功胜进入中国工商银行,此后30年间一直在金融领域任职。在工行工作的15年间,他先后在住房信贷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深圳分行、股份制改革办公室、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等多个部门担任要职。其间,他曾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行工作期间,潘功胜亲历工行IPO方案设计、组织实施、财务重组、公司治理、审计评估和战略引资等诸多环节,被称为工行股改上市“操盘手”。
2008年,潘功胜调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2009年农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他继续担任农行副行长。在他的推动下,2010年7月,农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2年,潘功胜进入金融监管部门工作,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在这一站,他工作至今。其间,他于2015年底开始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后获任该局局长。
此番卸任央行党委书记的郭树清出生于1956年8月,曾任山东省省长、中国银监会主席等职,2018年3月起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中国银保监会主席、党委书记。
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保监会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郭树清卸任银保监会相关职务,“70后”李云泽成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首任党委书记、局长。
此番卸任央行党委副书记的易纲生于1958年,曾任央行副行长,央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等职,2018年3月起任央行行长、党委副书记,至此番调整。

同是在7月1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网站发布消息,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丁学东同志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
在此之前,丁学东为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
公开资料显示,丁学东,1960年2月出生,江苏常州人,经济学博士。他是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丁学东早年在财政部工作,担任过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司司长、农业司司长、教科文司司长、部长助理等职,2008年任财政部副部长。
2010年,丁学东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2013年7月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4年10月兼任中金公司董事长,2017年明确为正部长级,次年任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至此番调整。
据其官网介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是财政部管理的事业单位,作为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不明确行政级别。其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经国务院批准,受托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
目前,该理事会成员还包括理事长刘伟和副理事长王文灵、武建力、金荦(女,回族)。
来源:山东商报-政东方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张玉
寒潮、暴雪、大风!中央气象台三预警齐发
中央气象台今早6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今日8时至23日20时,内蒙古西部、东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北西部和北部、黄淮东部、江淮大部、江南大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大部等地将先后降温8℃~10℃,其中,吉林东部、辽宁东部、山西中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2℃~16℃。1月23日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到广西北部和广东北部一带。0000这次全世界最瞩目的会见,这三句话的信息量尤其大
毫无疑问,这是全世界最瞩目的一次会见了。请注意,6月19日中国最高领导人见布林肯,是会见,更准确地说,是礼节性会见;秦刚之前和布林肯是会谈,措辞是有差别的。全世界几乎所有重要媒体,都把这次会见当成了头条,都认为这释放了一个很不错的信号。而且,不少外媒还注意到,上一次美国国务卿访华,也就是2018年蓬佩奥来北京,甚至都没有布林肯这样的礼遇。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6-22 23:26:480000深圳一学校多名学生在校午餐后出现呕吐腹泻?官方通报
龙华教育官微消息,联合调查组3月13日通报,3月11日晚,龙华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至真校区部分学生出现腹泻情况。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疾控中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监管局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第一时间进驻学校及配餐企业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并将相关留样食品送检。00002024年“中国账本”怎么算?一文读懂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家账本”随之出炉。未来几天,这份“国家账本”将在人代会上接受代表们的审查。“国家账本”,即“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也被简称为“预算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一样,预算报告也是每年两会的“重头戏”——财政资金的投向与使用,反映着政府新一年的政策重点与施力方向。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