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账本”怎么算?一文读懂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家账本”随之出炉。未来几天,这份“国家账本”将在人代会上接受代表们的审查。
“国家账本”,即“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也被简称为“预算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一样,预算报告也是每年两会的“重头戏”——财政资金的投向与使用,反映着政府新一年的政策重点与施力方向。
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23950亿元,增长3.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490亿元,增长4%。赤字率按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40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800亿元。
收入规模增加、支出规模扩大、赤字率保持稳定,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预算报告中的这些安排,回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继续超过10万亿元
2024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41520亿元,增长8.6%,连续第三年保持增长。这部分资金将重点保障国防武警支出、科技教育支出、中央储备支出、国债发行付息支出等。其中,外交支出607.83亿元,增长6.6%;国防支出16655.4亿元,增长7.2%。
扣除重点保障的支出后,其余的为中央部门支出。今年中央部门支出微增0.3%,涨幅比去年减少0.5个百分点。这也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为“正”。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预算为下降2.1%,去年“回正”,为0.8%。
记者注意到,报告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专门制定过紧日子相关办法,在合理保障部门履职支出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继续压缩论坛、展会等活动,从紧安排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在中央部门支出总体平稳的基础上,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一定规模,安排102037亿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径增长4.1%。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继续超过10万亿元。
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一定规模基础上,报告提到,地方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保”支出。“三保”支出预算未足额安排前,不得安排其他支出预算。
赤字率下降、专项债微增
不代表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减弱
赤字率是一个国家财政政策积极程度的关键指标。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全国财政赤字40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800亿元。
新冠疫情之前,中国财政赤字率最高曾到3%,但并未突破。面对疫情冲击,为了稳经济,财政扩张力度加大,赤字率在2020年(3.7%)和2021年(3.2%)均超过3%。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兼顾财政可持续性,2022年财政赤字率降至2.8%,2023年初预算按照3%来安排。
直至去年第四季度,为了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中国于年中调整中央预算,扩大赤字规模,增发1万亿元国债,调整后赤字率达到3.8%,创下历史新高。
因此,两会前外界普遍认为,今年财政赤字率将超过3%。而根据3月5日提请审查的预算报告,今年财政赤字率并未突破“3%”红线,同时与去年预算调整后的赤字率3.8%相比也有明显下降。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财政赤字率需要放在财政总盘子里看,不能因为赤字率比去年调整预算数降低,就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减弱。考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其他政策工具,今年财政政策总体来说是适度加力。
黄守宏提到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其他政策工具是如何安排的?
根据报告,今年适度增加了专项债规模,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9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在专项债的使用上,将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同时,发行10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对于今年赤字率和专项债安排的考虑,报告的“总体要求”部分提到,今年要稳妥安排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持续发挥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作用,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坚决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40万亿元,仍在限额内
今年全国财政赤字40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800亿元。记者注意到,虽然财政赤字规模有所扩大,但是从构成看,新增加的1800亿元均为中央赤字,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规模并未增加。地方财政赤字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7200亿元规模,没有增加。
近两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受到关注。到2023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7372.93亿元,仍然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421674.3亿元以内。
当前,地方在债务管理和使用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报告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专项债券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不尽规范。
报告提出,今年将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穿透式管理,强化项目收入归集,确保按时偿还、不出风险。
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坚持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层层压实责任,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
同时,健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监管制度,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
此外,对各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将严肃查处,加大问责结果公开力度,坚决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责任编辑:张玉
多地发布小学学位预警,今年将成“最难入学年”?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在此背景下,2016年到2017年,全国各地陆续迎来了一个人口出生高峰。而今年,这批“二胎”儿童要上小学了,这也给各地的义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入学压力。澎湃新闻2023-05-23 10:05:380000事关3000多亿美元中国商品,戴琪:很快会得出结论
来源:参考消息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20日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说,她预计,关于对价值3000多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审查,“很快”就会得出结论,拜登政府一直在研究如何使相关措施更具战略性和有效性。戴琪19日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透露上述消息。她说,美国总统拜登出于“战略目的”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采取的关税政策,并将此视为与北京打交道的有效筹码。新浪新闻2024-04-21 20:18:520000今天,又有8名缅甸妙瓦底电诈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国
8月25日,又有8名缅甸妙瓦底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仰光国际机场由缅甸警方移交给中国警方工作组押解回国。来源: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北京日报2023-08-25 23:31:180000两部门预拨5亿元国家蓄滞洪区补偿资金
记者今天从财政部了解到,为加快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后恢复重建,日前(19日),财政部、水利部再次预拨5亿元国家蓄滞洪区补偿资金,支持天津、河北对国家蓄滞洪区运用期间群众的农作物、专业养殖、经济林、住房、家庭农业生产机械等水毁损失予以补偿,帮助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总台央视记者田琪永)相关报道:数字复盘: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澎湃新闻)央视网2023-08-21 12:50:530000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发展“稳”“进”“好”的特征更显突出
央视新闻客户端今天(1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在战胜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稳”“进”“好”的特征更显突出。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