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超越美国军锹!中国军工人仿制外军产品成功,却为何停产呢?

【军武次位面】作者:金锹
冠名“六五式”的军品良多,因而“六五式”一直是一个在军迷心目中专属于那个火红的年代的“印记”与“标签”。而在军锹中,“六五式”更是一个响当当的“标牌”,因为这代表了国锹界几款经典型号中最著名的两款——65式-直军锹和65式-折军锹。
笔者是一名收藏研究军锹近十年的锹友,借本文对我军曾经配发过的经典装备——65式系列军锹进行简单的总结,望广大读者与藏友不吝指教。

简称“65直”。这是一个延续了半个世纪的传奇,其经典程度在国锹界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其名气之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新版有一个号称“国民神锹”的名字——“205”。当然,65直与205两者除了外形神似,区别还是不小的。
65直因最终定型于1965年而得名,而最早是在哪一年开始生产的始终没有定论(笔者早年曾收藏了一把1962年制造的65直,后来不慎遗失,悔之晚矣),现在市面上最多的生产年份早于六五年的便是101厂1964年制的,事实上其版型已经基本固定,与后来定型后的相比差别并不大。
下面是笔者收藏的几把在“北四厂”中较为经典的年份的65直,从上至下依次为(厂号以锹头印为准):101厂65年制无穿绳孔版、101厂65年制标准定型版、111厂65年制、120厂68年制、122厂68年制。(笔者收藏的其他几个厂制造的未示出)

65直是我军第一款自主创新研发的制式军锹,其经典程度使得这一型号的新版型——“205”至今仍作为标准军锹配发单兵。65直全锹长63公分,锹头幅面22.5×16.6公分,65#锰钢板冲卷成型,板厚1.40~1.60mm,蜡煮柞木/油浸曲柳木制流线型锹柄,双铆钉水平固定,全锹重680~785克(因厂家、年份、批次之区别,板厚及总重不定)。其简洁实用的结构、皮实且不畏惧恶劣环境的强大性能、简单而利于大批量生产的制造工艺,都使得65直成为一款十分成功的制式军锹。


生产65直锹头与锹柄的厂家不少,但都是锹头、锹柄分开生产再进行统一组装,即“造头不造柄,造柄不造头”,因此一把正品的老65直,同一把锹的锹头与锹柄必定不是同一个厂号生产,即锹头锹柄厂号不同。因产量巨大,库存很多,故而也经常出现同一把锹的锹头锹柄年份不同的现象。在几个生产锹头的厂家中,大厂家有固定的“五大厂”:101厂、111厂、120厂、122厂(“北四厂”)以及武汉的411厂(“楚一厂”)。钢印形式上,“北四厂”为等腰三角形,“楚一厂”为等腰梯形,图形中统一打厂号,图形下方打生产年份。锹柄组装上,“北四厂”的锹头基本都配套102厂、114厂、119厂生产的锹柄,而“楚一厂”则大部分配套412厂的锹柄。
最开始生产65直的便是101厂(其做工亦是最工整的),后来由于大备战,许多制造其他产品的老军工厂也加入了兼职造锹的行列。进入八十年代,厂家开始使用军规冷轧45#中碳钢板制造锹头,再后来,65直改版为“205”,并开始转向由6411厂进行锹头锹柄同厂制造组装,但其各方面已与老65直区别甚大。
65直有一个最响的招牌就是“高硬度”,一把六十年代的正品65直在保证足够韧性的前提下其锹刃硬度足可以轻松砍豁205。当然,不同年份、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使得每把老锹的硬度都有细微区别,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是两张携行65直的老照片,事实上除了这两种最常见的携带方式,在早期“海厂”(上海)还曾生产过一批牛皮制锹套,方便挂在腰带上携行,但实用中由于全锹较长其实并不方便,故而并没有推广。


简称“65折”,国锹历史上第一款折叠锹,单折军锹界著名的“六五大折”,因十分厚重结实故绰号“拍死牛”。
下面是笔者收藏的一把1967年202厂制造的65折,锹柄喷印白色“为人民服务”,即“语录版”65折。



解放军65式折锹,是我军第一款仿型自制并少量试行配发过的单折锹。该锹仿自美军M1951折锹,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得更适合中国军人使用。全锹展长71公分,折长52公分,全锹重1580克。蜡煮柞木制流线型锹柄,锹头幅面156x214mm,镐头165×35mm,锹头、镐头及颊板均为钢板(钢型不详)冲压成型,其中锹头板厚2.0mm,转折机构为附镐型双层颊板,单块立颊板厚5.0mm(镐颊板厚度同);转折固定方式为分体螺母固定式,铝合金铸造式螺母,固定螺母长47mm,定位垫片厚3.2mm;渐变式锹裤,一体式卷制焊接,二次车削加工成形。
该锹在1965年正式定型并开始由202厂制造锹头、102厂生产锹柄进行批量制造,但由于工艺复杂,成本过高,故而仅生产至1969年便停产了,但其性能之卓越,用料之扎实,是后来的单折锹无法比拟的。1966年开始,一部分65折的锹柄正面喷印有“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军民同心”等语录口号,颇具时代气息。
该款型号大部分曾做为“抗美援越”的物资援助越南,仅小部分在较短的一段时期内配发给我军的少数陆军及空降部队。
该锹型仿自美军M1951折锹,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具体改进为:
1.取消原锹锹头两侧锹刃下折结构,改为平锹刃使得劈砍时更不易变形;
2.固定螺母与锹裤的螺纹螺距加宽、螺牙加高,增长了螺母寿命。固定垫片孔径缩小,使之与锹裤上固定柱的贴合更严密;
3.颊板严合程度更好。颊板用一颗8mm实心铆钉双头铆死,较之原型后期的半空心铆钉更牢靠,不会出现美军原版长时使用后颊板外张或松弛;
4.锹用钢材特批特造(钢号不详),处理后锹头性能优异,较之原型其锹刃硬度及抗磨更好,实用性能更上一步;
5.锹柄采用蜡煮柞木制成并外喷漆,柄尾形制为更利于加工而由原版的扁圆式改为直圆式。
美军M1951折锹由于螺纹较浅较窄,锁定后锹裤上仍有近一公分长的螺纹暴露在外,故而在使用中经常出现螺纹卡土从而妨碍螺母松紧,而这些问题,在65式折锹上都得到了合理的改进,如缩短锹裤后部螺纹长度,加宽加深螺纹等。
65直的喷涂漆色在1965~1967年生产的批次整体喷鲜亮草绿色漆;1968~1969年喷涂棕绿色漆。下面是笔者收藏的一把1969年生产的65折:


65折的携行方式与65直一样,一般是直接打在行军带上或者插挂在背囊后方。而在早期有一款为65折配套生产的长方形帆布锹套由于并不实用且不便抽取故而没有推广。下面是笔者收藏的65折与美军M1956锹套搭配:

65折是一款是非常实用牢靠的单折锹,其可靠的性能使得这一款颇为厚重的军锹使用起来非常顺手。该种附镐式单折锹由于可以刨挖,故而十分适合对付直锹难以起作用的质地坚实的结冻土等。后来七十年代末南线战起,由于直锹不便在坚实的红土上工作,故而单折锹的恢复生产又被提上日程,但由于65折停产良久且成本过高,不适合短期内大批量生产,故而在原先65折的基础上,改进出了简化的85式单折锹和87式单折锹(87式锹柄带探针),并在左锹刃开出一排锯齿,可以在使用时锯短树根等。而85式单折锹在后来由6411厂改版进行生产,并进一步简化,便成了现在颇有名气的一款很轻便的单折锹——“Q1”单折锹。当然,在分量与性能上区别很大。
下面是笔者收藏的一把87式单折锹。85折与87折的区别便是87折使用中空锹柄并加附了一根探针,便于排雷使用。


(本文中的文字及图片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望勿转发使用;藏品为个人珍藏,恕不转让出售,谢谢!)

战争压力骤增,乌克兰前线部署无人机,空中打击俄罗斯装甲集群
《军武次卫面》作者:机甲888▲乌克兰此次部署在其前线机场的一架TB-2无人机正在准备起飞(图片来源于:网络)乌克兰与俄罗斯近期围绕地区问题,双方可谓是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了。而为了应对俄乌之间可能爆发的战争,乌克兰方面近期也把,一批TB-2无人机部署在其前线的机场上。▲纳卡冲突里被TB-2无人机锁定的主战坦克都难逃被击毁的命运(图片来源于:网络)诺哈网2023-06-02 23:29:470000这才是真正的意大利炮,两个中国伤兵用它接连干翻多艘日本军舰
【军武次位面】作者凯南近来,奋战在疫情肆虐的亚平宁半岛的中国医疗队,屡屡感动几尽绝望的意大利,"感谢中国"、"中意友谊"不绝于耳。我也想借此机会,和军迷朋友谈谈80多年前的另一段"中意友好""中意合作"历史往事,尽管由于扭曲的历史它和今天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诺哈网2023-06-04 22:48:570000射程100公里,俄罗斯将为直升机装备新型导弹,真正的超远程打击
《军武次卫面》作者:机甲888▲俄罗斯米-28系列武装直升机的新成员米-28NM此前的飞行试验图(图片来源于:网络)诺哈网2023-06-02 07:34:210000敦刻尔克败的有多惨,70万英法联军差点全军覆没,都是因为他
【军武次位面】作者FredrichLau2017年9月1日,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指导,反映这场史无前例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电影《敦刻尔克》就要在中国上映了。《军武次位面》也于8月22日在组织了粉丝点映活动,并在现场同诺兰导演面对面。▲活动现场▲电影海报诺哈网2023-06-15 22:24:280000中国人是不是很强壮?印度士兵是不是没有去打仗?印度人看1962对印自卫反击战
【军武大本营】作者:唐唐半个世纪前的那场中印战争随着最近印度的跨境事件再次引起了国人的注意,我们都很不解,1962年的那场战争没有把印度打疼吗?为何如今他们又在边境频频挑事?他们是怎么想的?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印度人是如何看待1962年那场中印之战的:▲东部区域一位名叫布佩希·乔希的印度网友,他说:诺哈网2023-06-22 21:27:5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