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不为人知的秘密:英军为自己逃命,开枪拒绝法军登船?

【军武次位面】作者:Dr. Lee
“请让我们铭记: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后卫部队坚持战斗。我们在英国重建一支保卫本土和争取最后胜利军队的工作,就会大受挫折”。
——丘吉尔

诺兰的《敦刻尔克》即将在国内上映,在电影中只给了法军部队数十秒镜头,这似乎也体现出英国人对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态度:英勇的皇家海军和空军、有条不紊的英国陆军、争相参与救援的英国民众。至于在敦刻尔克前线掩护撤退、并在英军撤走后才登船的法军部队,则被长期忽视。

1、英法联军虽然以共同抗击德军为目的,在战前却是各怀鬼胎。法国由于人口负增长,修建马其诺防线(自动化工事)减轻兵力配置的压力,在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没有部署重兵,就是希望将德军主攻方向放在这里,如此就可以迫使英国参战。英国则与法国一样奉行绥靖政策:将德国注意力向东引,避免与德国发生直接冲突,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就以保卫英伦三岛为主要目标,关键时刻不惜“卖队友”以争取本土布防时间。

2、西线战役爆发后,法国和英国也未能完全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英国远征军名义上受法军司令甘末林领导,却往往有自己的小算盘:在德军突破阿登森林后,法军司令魏刚下令英军和法军在阿拉斯发动反击,切断德军进攻路线。原本计划英军投入两个师,实际只派了两个步兵营和两个坦克营,效果大大降低。在退路被切断后,英国远征军未向法方请示就擅自退向敦刻尔克。法国总理雷诺请求英国派10个空军中队增援,丘吉尔以保卫本土为由只调来5个中队。

▲法军司令甘末林
在敦刻尔克撤退行动中,总共有40万盟军被围困,其中法军约17万人。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和法国第1集团军司令布尔夏尔共同防御敦刻尔克。然而,在撤退初期,英国海军却以“英军优先”拒绝法军登船,甚至发生开枪威胁的事件。

▲英军步兵在敦刻尔克海岸找寻掩护
从5月26日到5月30日,英军总共撤回12万人,法军仅撤回6000人。在英军大部撤回后,丘吉尔顾及英法的同盟关系,要求英国海军协助撤退法军,法军才得以撤到英国本土,到6月4日,总计撤出13万人法军。在德军恢复进攻后,担任掩护任务的法军拼死抵抗,布尔夏尔麾下的4万法军战斗到最后一刻,大部被俘,英军只被俘四千人。被包围在里尔的法军部队拒绝投降,在摩里尼埃将军指挥下牵制了德军多达7个师的兵力,使德军无法全力进攻敦刻尔克,有效保障了撤退的进行。

3、撤到英国的法军驻扎在英国南部,由于法国仍在巴黎北部重新组织防御,这些法军很快被运回法国。英国也派出了两个师兵力(缺乏训练)会同仍在法国的两个英军师协助防御。然而,法军很快兵败如山倒,6月14日,巴黎沦陷。英军剩余部队约9万人再次成功撤回本土。6月18日,法国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英军于1940年6月组织第二次撤退时,从瑟堡、布雷斯特和洛里昂撤出了部分法军(约1.8万人,陆海空三军都有),加上之前参加挪威战役后撤回的法国山地师、因为受伤送到英国疗养的法军(约2000人)、敦刻尔克撤退后留在英国的法军,总共约2万多人。维希政府要求这些法军士兵回国,急需人手的戴高乐希望将他们吸纳进“自由法国”的队伍,并要求英国协助,但丘吉尔忙于部署本土防御,无暇顾及这种“次要的事”,戴高乐多方奔走,最终只召集到7000人,其他人都被遣送回国,成了维希法军。戴高乐则依靠这7000名军人和法国殖民军组织起“自由法国”的抵抗大旗。

▲被德国俘虏的英法联军士兵
英军在敦刻尔克撤退中表现出的种种“自私”行为损害了英法两国的同盟关系。英国海军为了防止投降的法国海军舰艇落入德军手中,发动突袭土伦港的“弹弓”行动,更是让英法关系降到冰点。因此,在戴高乐举起“自由法国”大旗时,大部分法军将士出于对英国的怨恨而保持观望态度,直到德国在法国掠夺资源、奴役人民、战局出现转机,英法关系才有所好转。

大国之间的同盟关系本质上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条约的规定远不及利益的诱惑大。在面临重大利益抉择时,同盟中稍弱的一方往往会被强势一方“丢车保帅”,敦刻尔克撤退行动几年后,英军再次在缅甸坑了中国远征军。所以,当今世界远非伊甸园,中国同样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我们要看到所谓“同盟”背后的逐利本质,靠天靠地都不如靠自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建设强大祖国或许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面对新纳粹肆意侮辱革命烈士,俄罗斯爱国青年是这样回怼的
【军武优选】:狼天行在咱们中国人的印象里,俄罗斯民族因其民风彪悍、作风强硬,从不瞻前顾后、拖泥带水而被冠以“战斗民族”之称,并且他们发自肺腑的爱国举动也总是会震撼我们的心灵,甚至有时会被拿来鞭策我们中国人自己。诺哈网2023-06-07 16:29:170000抗战打满全场!这支军队得勋章最多,为何又背上不抵抗的骂名?
东北军真的不抵抗?东北人不背这个锅!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风云激荡,乱局纷纷,存在着许多支事实上独立存在的势力及其军队,这些“地方军”,成为独特的历史角色。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东北军。诺哈网2023-06-06 20:33:550000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大撤退!究竟是疲态已现,还是另藏玄机?
【军武次位面】作者:leon最近一段时间,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大撤退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作为一直处在弱势的乌军来说,此次能够攻占伊久姆等地区确实对于乌军来说是一场重大的胜利,不难看出,从表面上来看,俄军现在似乎处在下风,而按照乌军方以及西方媒体的报道,俄军似乎处在一个“大厦将倾”的“溃败”状态。诺哈网2023-05-29 20:52:040000进军中国!世界最美“军二代”女军迷为何火遍全球?
【军武次位面】作者:军武菌我们要向全世界要宣布:这个清纯的小天使,今后被军武承包了!前两年,一套俄罗斯萝莉的军装萌照突然在国内爆红:外形青春靓丽、清新脱俗的她,配上硬朗的军装和枪械。有鲜明而有趣的反差一下就抓住了国内许多军迷的心!网友们都自发的称其为“俄罗斯小龙女”。▲对对对!就是她!诺哈网2023-06-14 19:58:530000突发!乌克兰动用巡飞弹轰炸俄军控制的核电站,这是要鱼死网破?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根据《环球时报》援引俄新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20日,位于扎波罗热州西部、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的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厂,突然遭到了无人机袭击。根据附近居民的报告、拍摄的画面显示,核电厂方向传来了几声爆炸声,伴随着浓烟冒出。诺哈网2023-05-31 23:15: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