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45

日军这款小炮专打机枪手,美军误以为放在腿上发射,震断大腿

诺哈网2023-06-12 02:54:301

【军武次位面】作者:铁板照烧鸡

放腿上来一发试试

日军在二战中拿得出手的轻武器实在不多,除了经典的三八大盖和99有坂剩下的轻武器多是歪把子机枪和南部十四手枪这样的坑货。

这些轻武器在面对当时装备更落后的中国军队时还有不小优势,但在太平洋战场上遇到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之后感受到的只剩火力上的代差。

▲太平洋夺岛作战中

被美军歼灭在海滩上的日军

美军虽然对大部分的日军武器都不屑一顾,但日军有一款小巧的轻武器却得到了美军的肯定,那就是日本的掷弹筒,这款武器被美军误称为“膝盖迫击炮”,因为其小巧的造型和底部弧形的底座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款抵在膝盖上发射的武器。

▲美军将掷弹筒抵在大腿上

在瓜岛战役中美军曾缴获日军八九式掷弹筒,美军取得此装备后以为发射方式是将锄梭抵住大腿射击,因此有膝盖迫击炮的误解;据说有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瓜岛掳获此装备试射时士兵的大腿骨被发射时产生后座力打碎。

▲抗日神剧中日军把掷弹筒放在大腿上

当年掷弹筒到底让多少美国大兵成功“断腿”我们现在无从考证,但咱们的抗日剧实实在在的踩了一把美国人当年的坑。如果当年日军真的按抗日神剧中这种方式使用掷弹筒,咱们抗战真打不了十四年因为鬼子全变瘸子了。

作为日军二战中与轻机枪同要重要的火力支援武器,掷弹筒在日军中的装备数量巨大,光是早期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就生产了十二万具。

日军在二战中主要装备了两种掷弹筒—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和89式掷弹筒。

10式掷弹筒的研制是为了弥补迫击炮射程与手榴弹射程之间的火力空白,为步兵提供一种便携灵活的曲射火力。10式于1921年装备日军,采用50mm口径,最大射程175m,全长508mm,重量2.6kg。

10式掷弹筒可以快速拆卸成便携模式,拆卸后击发杆可装入发射筒内,此时长度大小已经接近一把南部十四式手枪。

▲这种掷弹筒大小几乎如同“手炮”

发射筒下部有一个可通过旋转筒身调节大小的排气孔,通过调节排气孔的大小可以调整射距。

筒身上凹刻着一条瞄准线。

发射筒下部是掷弹筒的击发机构,上面有个带环的击发杆,可以拴上小绳拉动发射。

击发机构下就是可拆卸的底座,为了提高发射时的稳定性,底座有一定的弧度,而其弧度与大腿的弧度蜜汁相似,再配合上其小巧的身形,导致美军在缴获掷弹筒之后误以为掷弹筒是支撑在膝盖上发射,甚至还给掷弹筒起了一个名字叫“膝盖迫击炮”。不难想象这种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的行为换来的就是从大腿直至脚踝的的全面粉碎性骨折。

10式掷弹筒主要使用91式手榴弹作为弹药,杀伤半径能达到8m。91式手榴弹是一款专门为掷弹筒设计的三用手榴弹,这种手榴弹不仅可以使用掷弹筒进行发射也可以手抛或做枪榴弹使用,在手榴弹的底部有推动榴弹的药包,药包使用了与三八式步枪弹药相同的底火。91式手榴弹为了能在掷弹筒上使用,其击针需要依靠惯性才会下行激发延时药筒,这也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日军在拔掉手榴弹的插销后还要将其在钢盔上用力磕一下再投掷出去的由来,因为手抛的力量不足以使击针下行。

于1932年开始正式量产的89式掷弹筒是10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号。89式掷弹筒将10式上原先的排气孔改为了调节旋钮。

通过转动旋钮可改变击发机构在发射筒内的高低,以此调节发射时的膛压,改变射程。击发杆上的刻度能更好的帮助射手直观的调节距离。

89式还装备一种新式的榴弹,使用这种榴弹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750m,杀伤半径达到了20m,较10式有了很大提升。重量虽然有比10式重了点,但仍然具有极佳的灵活性,掷弹筒(4.7kg)加上8发弹药(3.6kg)一共也才7kg多,比捷克式轻机枪轻多了,更不要说对比动辄几十公斤的迫击炮了。

▲日本伞兵在使用掷弹筒

超轻的重量使得日军的掷弹筒可以伴随步兵进攻,并且不需要转换,能快速发射,不仅可以曲射,还能平射,打了就跑,很难被反击火力消灭。因此这种射程远,反应快的“手炮”也就成了抗日时期中国机枪手的噩梦。

在抗战老兵的回忆中,往往中国军队的机枪刚一响,鬼子的掷弹筒就打过来了,而其打的奇准无比。虽然掷弹筒因为没有瞄准具本身精度并不是很好,但日军有经验的老兵很多都能在远距离上打出九成以上的可怕命中率。再加上掷弹筒在日军中装备数量极大(与日军轻机枪装备数量一致,每小队三具),中国军队中的轻重机枪手遭受了很大的伤亡,以淞沪会战为例,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日军的掷弹筒和平射炮打掉了32挺。

与抗日神剧里动不动就刺刀冲锋的日军不同,现实中的日军十分狡猾,在进攻受阻时马上会就地隐蔽,并马上使用掷弹筒对中国军队的坚固工事和机枪火力进行打击,待火力点被摧毁后再迅速发动攻击。热衷于使用各种生化武器的日军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款装备量极大的武器,专门为其开发了能发出催泪性和呕吐性气的的化学炮弹,并在中国战场上大量使用。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了太平洋战场的美军身上。在太平洋上浓密的热带雨林中,日军的步兵的远程精确火力完全发挥不出来,近距离的步兵交战中往往刚暴露目标就会遭到美军暴风骤雨般的火力打击。这时掷弹筒就派上了大用场,打了就跑的灵活性能帮助掷弹筒小组躲开美军的报复打击,发射时较小的火光和声响降低了位置暴露的可能,曲射的发射方式让躲在掩体后的美军很难防御。

虽然财大气粗的美军对于掷弹筒看不上,但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来说这种“步兵大炮”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好武器。在吃过日军掷弹筒的亏后八路军和国军都对日军的掷弹筒进行了大量的仿制,国军在抗战期间仿制了超过4万具,八路军也仿制了超过2500具。

虽然掷弹筒的仿制不算太难,但想要用掷弹筒打准却需要专门的训练。在八路军中有一位日军俘虏加入了八路军反战同盟,后来成为了一名掷弹筒教官。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掷弹筒似乎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火箭筒、小口径迫击炮和枪挂式榴弹发射器。

解放军曾经短暂的装备过一款掷弹筒--89式50mm掷弹筒,但是装备数量并不多,后来曾在驻港部队开放日中出现。

在解放军开始大量为95式突击步枪配发枪挂榴弹发射器的今天,掷弹筒这种无法精确瞄准的武器地位的确变得十分尴尬,被淘汰也只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但在许多战乱地区,作为一款游击利器,掷弹筒仍然是一款优秀的武器。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