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明拥兵百万,外有6千公里长城,却不能阻止清军入关?
1644年,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三支不同的政治力量:没落的明朝、攻占北京的李自成农民军和关外正在崛起的清朝。对于这段历史,今天人们谈论的焦点大多是吴三桂献城,因为明朝末期惟一能抵抗清朝八旗兵锋的只有长城了。

▲明末辽东局势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300公里,由连续城墙、关隘、烽火台和各种障碍组成。历经千年烽火,长城在防御北方骑兵骚扰上成效显著。明朝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明朝统治中原的270多年中,长城的修建从未停止过,长城防线在防御基础和战术上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从结构上看,明长城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都有很大改进,墙体由砖砌、石砌和砖石合筑、泥土夯筑而成。在筑城上,明长城更加注重倚重地势,修筑者充分利用山险水障等天然障碍,城墙的高低薄厚都随山形地势而异。明长城的防御御工程也较前朝大大加强。城墙顶部内设宇墙,外设雉堞,雉堞上有瞭望孔和射击孔,便于守城士兵防御作战。为增强守备,明长城在关键地段加修多道城墙,有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石墙竟多达28道。此外,还有劈山墙、山险墙、木柞墙和边壕等辅助防御设施。

▲明朝宁锦防线
上百座雄关隘口和上万个墩台将明长城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长城都更加坚固完善。为了加强京城北方的防御,明长城加大了这一地区的防御纵深,采用多道城墙、大纵深的防御,由外而内分别为外长城、内长城和内三关长城,逐层掩护,重叠设防。对于手持弓箭大刀,只善于野战奔突的八旗骑兵来说,想攻破如此坚固的长城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宁远城

▲明代铁炮
其实,明清在关外的战争中,曾经进行过城池攻坚战,最为典型的便是宁远之战。宁远(今辽宁兴城),是明朝在关外的最后堡垒。当时很多明将主张收缩入关,据守山海关,抗清名将袁崇焕却提出“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为抵御后金,袁崇焕大修宁远城墙。他亲订规制: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六尺,上广二丈四尺。不久后的战斗证实了袁崇焕此举的高明。1626年正月十四,清太祖努尔哈赤趁辽东明军易帅撤军之际,率八精锐6万出沈阳,直通宁远城。携辽沈之战余威的努尔哈赤并未把宁远放在眼里,随即挥师攻城。后金军推着楯车为前导,步骑兵蜂拥攻城。城下弓箭手万箭齐发,一时间“城堞箭篾如雨注,悬牌似猬刺”。在如此猛烈的攻势势下,宁远城一度危如累卵,却终因城池坚固,守城兵器配置完备而未被攻破。可怜数万精于骑射的八旗劲旅不得施展,反被明军的西洋大炮轰得伤亡慘重,努尔哈赤也中炮受伤,半年后疽发病卒。

▲后金骑兵
可见明朝的关隘防御体系有效的阻挡了清军入关,如果吴三桂不献山海关,清军就永远无法踏上中原大地吗?其实,由山海关入关是清军最近的进攻路线,但并非是惟一的。事实上,清军在1644年的山海关之战前,已经先后5次经山海关西面的路线大举进人内地,进攻明朝。
第一次是在1629年,皇太极率大军亲征,经由热河进军,破长城的大安口和龙井关直入内地,占领遵化,攻陷蓟州,兵围北京。这次人关的最大成就,是皇太极成功施用反间计,使崇祯帝杀掉了名将袁崇焕,为清军剪除了最大劲敌。第二次是在1632年,皇太极率清军由蒙古草原进军,兵抵张家口北面,“列营四十里”炫耀兵威,迫使明守将缔约讲和,然后返师面还。

第三次是在1636年,皇太极命阿济格统率大军,破居庸关人长城,直捣河北,一路狼弃豕突,与明军作战56次,攻下12城,俘获人畜十几万,后经冷口出长城北还。第四次是在1638年,多尔衮由青山关入关,岳托由墙子岭入关,在华北大地上纵横扫荡。明朝督师卢象升率军在河北巨鹿迎击清军,兵败阵亡。与袁崇焕、熊廷弼齐名的抗清名将孙承宗率百姓坚守高阳,也城破阵亡。清军一共攻下一府三州五十七县,包包括山东省府济南,掳男女五十余万和大量牲畜财物,然后出青山关而归。第五次是在1642年,皇太极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从墙子岭入关,一直打到山东兖州,又分兵攻陷登州、菜州、葛州、沂州(临沂)海州,共计攻下八十八城,降服六城,掳男女三十六万,掠黄金一万两千两、白银二百万两,最后由墙子岭出关还师。

▲东北野战军入关
300年后的人民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结束后,林彪、罗荣桓麾下的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力也并不是从山海关入关,而是经热河通过西面的古北北口、喜峰口、冷口等路线,横越长城进入华北的。当时,拥有60万军队的华北国民党军,并没有在山海关集结重兵防守,只在这里放了一个军的兵力,就是估计到东北野战军可以从其他路线进关,屯重兵于山海关无益。在山海关放置的兵力,也仅仅是起警戒作用。后来当山海关守军发现东北野战军先头部队已自热河进关后,惊惶失措,害怕后路被抄,赶紧向天津撤退,将山海关也让给了解放军。通过古北口、喜峰口和冷口等道路入关的东北野战军10个步兵纵队,将近70万兵力,携带着大量火炮、汽车等重装备,仍然通过了崎岖不平的山路,跨过长城防线,有如神兵天降出现在华北地区,直指平津。从这一历史事实,人们不难想到:明末以骑兵为主,并无重装备需驮运的清军要从这些路线长驱直入华北,更是容易得多。

▲关宁铁骑
明末军备废弛。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铁律:历代王朝的军队只有在经历开国时的南征北讨,或是外患深重时的长期恶战,才能锤炼成雄师锐旅。而长期的和平岁月后,由于农耕文化优裕生活的消磨和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军队的骁勇之气消失殆尽。例如宋军在宋太祖开国之初,是一支能征惯战的劲旅,平荆南、灭后蜀、定南汉、克南唐,所向无敌。到了金军对北宋发动进攻时,宋军早已失去当年的骁猛,许多官兵连马都骑不上去。
明军的情况也无二致。立国之初,军队久经征战,精锐无比,因此能多次北扫大漠,令元军残余丧魂落胆。此后200多年间,由于北方蒙古部的四分五裂,明朝朝没有如汉代匈奴、唐代突厥那样的大敌,使明军缺少大战恶战的历练,战力远不如前。一旦努尔哈赤崛起白山黑水,明军在与剽悍的八旗兵较量中就处在下风。初起时的八旗兵,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善战之师。生长在寒冷关外的女真人,刻苦耐劳,能骑善射,经过努尔哈赤的组织编练,使八旗军成为一支“威如雷霆,动若风发”的雄悍劲旅。明军在与其作战中,几乎无役不败,以致名将袁崇焕认为只有凭坚城用大炮才能抵挡清军。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固然暂时阻挡住了八旗军的兵锋,但也滋长了明军过分依赖“乌龟壳”的思想,日后主要凭坚城以大炮远射,而不敢冒锋犯镝与清军野战,无法磨炼出像卫青、霍去病驰骋大漠建功沙场的铁骑雄师来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美国证实:“爱国者”击落俄军高超音速导弹!展示残骸却露馅了?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当地时间5月6日,乌克兰空军正式对外宣布,在5月4日夜间、5月5日凌晨基辅地区防空作战中,乌军使用西方提供的“爱国者-2”型地导,击落了俄罗斯空天军发射的一枚X-47M2“匕首”高超音速飞行器。消息传出,各路乌友们弹冠相庆,认为既然有了乌克兰官方背书,按照“乌克兰官方公布的信息一定是准确的”定律,那么乌军防空部队使用“爱国者”击落匕首应当鉴定为真。诺哈网2023-05-26 08:02:440000郑成功集团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反清复明”不能成功?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明朝砍杀日本倭寇的“戚家刀”,居然是一种仿造自日本刀的长刀?》中,我们向大家讲述了明帝国中期东南沿海抗倭战争的历史细节,文章底下有些读者留言,说大伊万“怎么把郑芝龙也给算在‘海寇’的行列里了”、“郑成功集团的性质是什么”。因此今天咱专门写个“番外篇”向大家科普一下郑氏集团的历史。电影《英雄郑成功》剧照,右侧为郑芝龙诺哈网2023-06-05 10:40:180000美军M28/M29无后坐力炮,能发射小型核弹,专为对付苏军钢铁洪流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冷战期间,为应对苏联潜在的核威胁,在核武小型化实验取得突破后,美国研制了一款被称为“戴维-克罗基特”M28/M29的单兵战术核武器发射装置,主要装备驻扎欧洲的美军部队,而这款装备同当前公众所熟知的战术核武器概念略有差异,因为它是一种射程在2-4公里的无后坐力炮。诺哈网2023-05-26 12:43:230000一次齐射240枚火箭弹,这才是真正的死亡钢铁雨
【军武次位面】:路芷苏联和俄罗斯是曾经的火箭炮之王,不但有喀秋莎这种经典的大杀器,也有龙卷风这种划时代的新型炮兵武器。然而中国越来越重视火力,列装了大量先进的远程火箭炮,俄罗斯的火箭炮和中国的比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不过这世界上火力最强的火箭炮既不是中国的,也不是俄罗斯的,这门火炮叫做约巴龙,来自土豪遍地的阿联酋。▲240管火箭炮诺哈网2023-06-11 16:48: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