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失败专业户其实是美国,因为只有在错误中才能找到正确的路
主战坦克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自坦克问世至今的100余年间,或自出现主战坦克概念的60年代至今的近60年间,坦克发展思想历来有渐进说与跃进说之争。跃进说主张主战坦克应集各种新技术于身,因为它是陆军的主要突击兵器。这里所谓跃进,实为冒进,不管是土冒进还是洋冒进,最终都是要失败的。美国MBT70主战坦克研制计划正是因为冒进而归入失败的一个典型事例。

MBT70主战坦克研制计划始于1963年,是由美国和当时的西德联合实施的(西德德称其为KP270)。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西德负担整个计划所需费用的30%,美国则负担70%。MBT70主战坦克由美国的克菜斯勒公司(M60主战坦克的制造厂商)负责研制。1967年制成样车,1968年开始试验。1969年,西德率先退出。次年初,美国国会以成本高、研制周期太长为理由,敦促陆军当局立即撤撤销MBT70主战坦坦克研制计划。这项历时达8年之久的计划,至此彻底宣告破产。

MBT70主战坦克研制计划之所以失败,除了因为美国和西德双方在政治、经济上的重重矛盾和在战术技术观点上的种种分歧得不到解决以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成本高。到到1969年,MBT70主战坦克研制计划所需费用已猛增到美国和西德原商定金额的5倍。就单车成本而言,MBT70也高达100万美元,是M60主战坦克的3倍多,亦是后来为M1主战坦克定的单车成本(50万美元)的2倍。当时,正是侵越战争逐步升级的时候,MBT70主战坦克研制计划耗资高达2.5亿美元,严重影响了其他装甲战斗车辆,尤其是步兵战车的研制工作。

▲MBT-70采用的152mm两用炮
第二,主要武器选型上的决策失误。美国当时认为,“未来是导弹的时代”,反坦克导弹是坦克主要武器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MBT70主战坦克研制计划选用了既能发射常规炮弹又能发射“橡树棍”式反坦克导弹的152mm两用发射管。常规炮弹主要是空心装药破甲弹,初速低(650m/s),有效射程不足1500m,可燃药筒多因受潮而失效。橡树棍式反坦克导弹靠红外指令制导,飞行速度低(飞行3000m距离需14s),在这14s的时间内,炮长要直用瞄准镜十字线对准目标。其使用不便,可想而知。因此可以说,MBT70主战坦克研制计划选用两用发射管为主要武器是欠妥的。同期在M60A1主战坦克基础上改装的M60A2主战坦克也采用这种两用炮,因炮和弹都有一些技术难题有待于解决,从开始改进到正式列人装备历时10年之久,但以列人装备后不到6年又被淘汰了,由此可见一斑。

▲MBT-70还采用了高平两用的20mm机炮
第三,技术上力求先进。60年代,即在美国实施MBT70主战坦克研制计划的前后,技术上力求先进的观点在美国陆军占了上风。美国陆军认为,空军有自己的超音速战斗机,海军有自己的航空母舰,美国陆军也应该有自自己的有声望的武器”。该项目负责人甚至说,“在现代坦克设计史上第一次赋予主战坦克设计师以全权,优化设计,以将利用美国和西德最新技术研制的全新成套部件集于一身”。也就是说,MBT70主战坦克要靠设计师梦想的、非常漂亮的新发明堆砌而成。MBT70主战坦克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1.新型-152mm两用炮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较完善的火控系统(包括双向稳定器、激光测距仪、电子弹道计算机、红外和微光夜视夜瞄器材、红外制导半自动跟踪踪目标的导弹.制导和操纵装备)和自动装弹机。此外有如前述,还有可燃药筒以及高平两用20mm机关炮。2.推进系统中的动力装置为1100kW的可变压缩比、高增压、多种燃料、风冷柴油机,拟使单位功率达21.8kW/t,最大速度达75km/h。

▲MBT-70采用了当时领先世界的液气悬挂
传动装置为新型液力机械式自动传动装置,内装有静液无级转向机构,能实行宽幅度的无级变速和平稳的无级转向,并能在不停车的条件下由前进行驶直接转换到倒倒退行驶。MBT70还采用了可调式液气弹簧悬挂装置,可使车辆高低升降、前后俯仰和左右倾斜。3.复合装甲技术。复合装甲,当时叫做多层装甲,曾在50年代的T95坦克样车上试用过,尚不成熟。4.采用较完善的超压式核、生、化三防装置。为此,把把3名乘员都移至炮塔内。这样虽便于解决三防难题,但给驾驶员操纵车辆带来了许多技术难题,因为驾驶员要始终面对车辆的前方,必须要有专门的反旋装置保证驾驶员不随炮塔一起转动。

▲MBT-70在上世纪60年代就使用了激光测距器
当时,上述新技术都尚不成熟,有的不可靠(如自动装弹机、可燃药筒等),有的精度差(如激光测距仪),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验证(如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液气弹簧悬挂装置等)。MBT70主战坦克研制计划的失败,除严重地影响了步兵战车等其他装甲战斗车辆的发展外,还使拟在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装备新一代主战坦克的计划化为泡影,进而使1960年M60主战坦克列入装备到M1主战坦克于1981年正式装备部队之间,形成了一个长达20余年的空白。
教训要总结,更要吸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之谓也。MBT-70的失败使美国人明白主战坦克的发展不能盲目堆砌新技术,正是基于此美国才在下一代坦克的研制中以成熟性为第一追求,最终设计出了一代经典M1。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加特林、毛瑟快枪,大清装备可不差!平壤城下暴打日军!
【军武次位面】:概略北方轻武专栏是军武全新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在大多中国人的印象中,清军打不赢对外战争都是因为器不如人,手持长枪大刀的清军无法对抗船坚炮利的列强军队。事实上,清军的武器一点也不落后,在甲午战争时期清军的武器甚至好于日军。当年美国曾认为清朝陆军位居世界前三,清朝大臣们也洋洋得意,在奏报中自豪的写到:“大清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诺哈网2023-06-10 12:53:590000大五叶:我军第一款历经实战洗礼考验的迷彩,曾捍卫过祖国南疆
我军从1927年建立开始,装备的军装历经变化,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军服依然为单色,直到80年代初开始装备的的81式样伪装衣才打破了这个固有模式。81式伪装衣(当时还没有迷彩服的叫法),其使用的迷彩样式俗称“大五叶迷彩”。是我军第一款迷彩服,也是唯一一款参加过实战检验的迷彩。众所周知,我军的迷彩服,只要进行了全军广泛装备,必然会大量流入民间市场,“撞衫”几率高。▲广泛装备的87迷彩诺哈网2023-06-05 13:38:490000印军装备纯印度产高精狙,射程1500米,精度有多高?
《军武次位面》作者:不会飞的子弹印度新狙我们知道,印度的INSAS枪族是烂到家了的,不仅设计地一塌糊涂,工艺上更是粗制滥造,卡壳、掉弹匣甚至炸膛都是时有发生。在经过几轮“抢救式”改进无果后,印度国防部已经基本上宣告国产武器的死亡了,开始频频进口国外先进、成熟的轻武器,印度轻武器进入“万国造”时代。“拿来主义”一时香,一直拿来一直香!诺哈网2023-05-29 03:16:310000大连特产航母,内蒙古特产坦克,你的家乡有哪些特产武器?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林火山近日,中国军工可谓喜事连连,前两天就有2艘055万吨大驱同时在大连造船厂下水,着实让大连人风光了一把,有不少大连网友都纷纷表示:壮哉我大连,我们家乡特产055。没想到,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一片大讨论,其实中国军工生产体系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产武器,那你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特产武器吗?诺哈网2023-06-12 03:53: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