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次干掉太空目标!F-15的导弹居然击落了一颗卫星?
【军武次位面】作者:李昭辉
今天的“军武正片”中曾提到F-15战斗机发射导弹击落卫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有了这款外观不起眼的、而且绰号挺有趣的武器之后,F15战斗机飞行员们就拥有了击落卫星的能力。”
1985年9月13日,一架F-15A战斗机发射了一枚ASM-135反卫星(Anti-Satellite,ASAT)导弹。
“飞翔的番茄罐头”
1985年9月13日,小威尔伯特•D•皮尔逊少校(Maj. Wilbert D. Pearson Jr.)驾驶着一架F-15战斗机起飞了。这次飞行非比寻常──飞行员必需驾机飞出一个要求异常严格的任务剖面。
▲ASAT反卫星导弹真正的实弹射击测试,是由图中的这架机号为“77-0084”的F-15A战斗机完成的
皮尔逊少校是美国空军的一位试飞员。这一天,他驾驶着他那架F-15A战斗机从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后,便朝着位于范登堡空军基地以西大约200英里处的某一区域飞去。然后,当战机的速度达到1.2马赫时,皮尔逊少校驾驶着战斗机向上进行了一个精准的65度爬升,在这一过程中他拉出了3.8G的过载。皮尔逊的战机开始迅速爬升。
然后,在高度正好为38100英尺(11612.88米)时,这架F-15战斗机自动发射了一枚实验性的两级助推式导弹,导弹代号为“ASM-135”。这枚导弹拖着长长的尾迹径直向上飞去,飞过了对流层和平流层,最终飞到了335000英尺(102108米)高的太空──这一高度相当于位于地球表面以上62英里处──此时这枚导弹还在继续爬升。
▲F-15A 77-0084以跃升爬升方式发射ASM-135A
这枚ASM-135导弹看上去又粗又短,可它却是一枚高科技导弹,不过其战斗部并未填充高爆炸药。相反,皮尔逊少校执行的这次任务要求它通过猛烈地撞击来摧毁一颗卫星!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此图为设想的F15发射卫星)
ASM-135的反卫星实验成功了,它砰地一下与一颗在太平洋上空约345英里(约552千米)处运行的报废的军用侦察卫星相撞,把它变成了一堆金属碎片和尘埃。
与此同时,皮尔逊少校在那一刻也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击落太空目标的飞行员,而且很可能是唯一的一位──在这次试验之后,美国空军再也没有用战机向卫星发射过导弹。
早在这次试验数年以前,在《华盛顿邮报》的防务记者的帮助下,ASM-135反卫星导弹就已经开始为公众所知晓。乔治•C•威尔逊在1977年发表的几篇文章中首次对这种武器系统进行了描述,并给它起了一个独特的绰号──“飞翔的番茄罐头”(the flying tomato can)。
▲ASM-135反卫星导弹“终端寻的飞行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ASM-135A反卫星导弹的第一级
ASM-135反卫星导弹的“终端寻的飞行器”是一个较短的圆柱体,从外观上来看有点像一个,呃,一个番茄罐头。围绕着这个“番茄罐头”一周布置有56台全装药(full-charge)固体火箭发动机和8台半装药(half-charge)固体火箭发动机,这些固体火箭发动机用于控制转向以调整导弹战斗部的飞行姿态。搜索并捕获目标的工作由位于终端寻的飞行器中心的红外探测器来完成。
为了保证系统能正常工作,红外探测器在部署之前必须进行相当程度的冷却。为此,红外探测器需要被放置在冷却至约零下450华氏度(约零下267.78摄氏度),或者说接近绝对零度的液氦中。
根据一位曾在美国空军的ASAT(Anti-Satellite,即“反卫星”)项目中工作了四年的年轻的空军军官格里高利•卡拉姆贝拉斯(Gregory Karambelas)的说法,ASAT测试项目需要准备一个大大的盛装液氦的保温瓶或烧瓶,这种瓶子“大约和那档老的电视节目《迷失太空》(Lost in Space)中的机器人一般大小”。用于测试项目的那几架F-15战斗机最初是双座型的“老鹰”,不过“它们的后座被换成了装有液氦的保温瓶”,卡拉姆贝拉斯这样写道。
▲由凌-特姆科-沃特(LTV)公司研发的ASM-135反卫星导弹
由于导弹的终端寻的飞行器只能指向目标所在的方向,它自己没有真正的推动自身向前飞行的能力。因此,F-15战斗机飞行员释放导弹的空域位置和二级火箭助推器的性能对于试验的成功与否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挂载ASM-135导弹的飞机必须飞到迎面而来的目标卫星运行轨迹下方的区域,然后,在战斗机进入一个非常“陡峭”的大角度爬升后,飞行员必须在一个非常狭窄的“时间窗口”内发射武器。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终端寻的飞行器将自己直接进入接近目标的飞行路径,并通过碰撞而直接毁坏目标”,美国空军飞行测试中心(Air Force Flight Test Center)的历史学家雷蒙德•L•普弗尔(Raymond L. Puffer)这样说道。“当两个物体以极高的相对速度碰撞时,已经不再需要炸药了”。
第一次由载机携带新式ASAT武器的测试飞行发生在1982年12月21日。后来,在1984年又进行了两次自由飞行试验。第一次自由飞行试验发生在1984年1月21日,试验取得了成功,不过没有安装微型的终端寻的飞行器。第二次自由飞行试验发生在1984年11月2日,这次试验在太空中选择了一颗星星作为终端寻的飞行器上搭载的传感器的目标。第二次试验被美国空军判定为只取得了部分成功。
▲ASAT项目概念图
ASM-135的最大飞行高度约为350英里(约560千米),这意味着它只能攻击位于近地轨道上的卫星。另外,根据一份解密的中央情报局关于这一问题的报告,苏联人将能够研发出对抗ASAT武器的措施,虽然这些防御措施只有“有限”的效用。
▲ASM-135反卫星导弹的动能碰撞杀伤战斗部攻击卫星的示意图
在1985年的“首飞”之后,美国空军又对ASAT进行了两次实弹射击测试。不过,出于对国会施加的限制的尊重,这两次测试都是将太空中的某颗星星作为瞄准点,而不是瞄准某一颗卫星。
1987年,ASAT项目被缩减,第二年该项目被取消,理由是“目标导引系统的技术问题和测试活动拖沓,这两者都导致了显著的成本增长”。这一理由是美国空军发起的一项评估活动给出的。
皮尔逊少校,那位美国空军中唯一有太空“击落”记录的飞行员在退役之前一直擢升到了空军少将。在退役之前,皮尔逊少将担任的职务是美国空军飞行测试中心的指挥官。皮尔逊少将在2005年退役。
▲小威尔伯特•D•皮尔逊少校的官方标准像,此时的他已经官至空军少将了
2007年9月,一些飞行员聚集到一起,对皮尔逊少校的历史性飞行表示了敬意。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荷姆斯泰德空军储备基地,地勤组长亚伦•哈特利中士亲眼目睹了一架当时被划归驻扎在该基地的第125战斗机联队的F-15战斗机──事实上,这就是当年发射导弹击落卫星的那架F-15。
哈特利中士协助安排了一次飞行活动,以纪念这个成就,而驾驶这架F-15进行这次“纪念飞行”的飞行员就是皮尔逊少将的儿子──托德•皮尔逊上尉。皮尔逊上尉当时是一名现役的F-15战斗机飞行员,驻扎在位于爱达荷州的芒廷霍姆空军基地。
已退役的道格•皮尔逊将军(左)和他的儿子托德•皮尔森上尉(右),他们二人正在讨论有关2007年9月13日涉及历史性的“击落卫星”的纪念飞行的相关事宜。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皮尔逊上尉专门飞了他父亲22年前飞过的同一架F-15A。
最后还是那句话:市面上的军事节目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叫《军武次位面》。我们的节目旨在向大众科普军事历史,让大家在享受精细的画面之余,能有更多的知识素材来思考问题。这种“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能多带给大家一份思考的空间,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对于标题党,我们更喜欢同丰富的内容去传递给观众,因为即使标题取的再吸引人,没有一个足够好的内容,就像喝下去一瓶白水,满怀兴趣的拧开,喝下去却索然无味,而我们希望做的是一瓶需要认真酿造的美酒,不靠华丽的外表吸引人,但喝下去同样会让你回味无穷。
可能如今我们做的还不够完美,但我们相信只有真正的努力,然后让观众真的能学到各种军事知识就是心满意足了,我们认为只有如此这才是军事节目应该有的样子。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超震撼!“辽宁”号10周年画面曝光,甲板密密麻麻停满27架战机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9月25日,是中国海军001型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十周年纪念,9月23日,中国海军发布了“辽宁”舰入列十周年、暨中国航母事业十周年纪念短片,全面盘点了我军三艘航空母舰当下的训练、备战情况。诺哈网2023-05-29 17:26:320000被338万人催更,1291万点赞的评论员,到底牛在哪?
我们对于媒体的认知,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改变着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传统媒体人在探索,以不同的方式去尝试融入。有一些人在变化中,找到了契合的相处方式。如《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伊险峰创立了《好奇心日报》,《凤凰周刊》原执行主编黄章晋创办了《大象公会》,《外滩画报》原总编辑徐沪生创办了一条等。诺哈网2023-06-04 07:45:070000堪称经典,为摧毁叙利亚核设施,以色列动用雷霆手段彰显霸王风范
【军武次位面】:风林火山2007年9月的一个深夜,在叙利亚古城代尔祖尔,有人看见一道闪电击中城郊沙漠深处的神秘建筑物,然后浓烟滚滚。当时,还没有人知道那是以色列空军奇袭叙利亚所谓核工厂的“果国作战”。是役,以军不仅完成了精确打击,还让叙利亚防空系统在整个行动中处于麻痹状态。▲F-16在以色列手中已化身战斗轰炸机诺哈网2023-06-08 05:48:260000中国版拯救大兵:为救13名士兵奔袭2千里,祖国是你永远的后盾
【军武次位面】作者:萤火怎么办,是救还是不救?面对这封迟来的战报,汉章帝刘旦犯了难。古代交通不便加上事发突然,收到这封战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八个月了。不知道此刻西域情况如何,而且面对两万联军的攻击,这几十名汉军可能早就牺牲了。此时朝堂上大部分大臣认为,不应派援兵,因为不仅粮草耗费巨大,而且由于劳师远征,很可能受到伏击。诺哈网2023-06-14 22:18:360000中国竟有214万人吸毒?为何他们被称为“活在马赛克后的警察”
向缉毒警察致敬毒品的起源曾经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但如今却像是一颗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成为人类社会难以根除的顽疾。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毒品更是留下了一道道永不淡化的伤疤,也只有中国明确地将这些极易成瘾的所谓“药物”称为“毒”。以至于在一些国家甚至推行毒品合法化的当今,中国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禁毒力度最大的国家。▲中国的禁毒力度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中国的禁毒力度到底有多大?诺哈网2023-06-03 08:53:44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