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让二营长拉出来的意大利炮,到底是什么型号?
【军武次位面】:杨树

你知道李云龙用的意大利炮到底是哪儿的炮吗?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率部凭借一门“意大利炮”,攻下了平安县城——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来!

▲平安战役中惊现的意大利炮
这段情节和台词把李云龙的个性表现得十分突出,成为《亮剑》中的经典桥段。普通人看完也就完了,但对于喜欢较真的军迷来讲,却产生了一个疑问:八路军哪来的意大利炮?

▲和亮剑里的意大利炮对比一下
其实,“意大利炮”并非原产于意大利——它理论上是一门法国炮,但叫它意大利炮也没错,我们下面慢慢讲。
说起来,这门“意大利炮”还是一件有划时代意义的兵器,并不能算是杂牌。“意大利炮”的正身,是法国M1897式75mm野战炮(Canon de 75 modèle 1897),生产商为法国著名军工企业施耐德公司,通常称为“法75”。

▲纯正的法国75炮
法75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了弹性炮架的野战火炮。什么是弹性炮架呢?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刚性炮架”而言的。

▲早期的炮一开炮,就后退
早期的火炮,炮管通过耳轴直接连在炮架上,后坐力直接作用在炮架上,没有丝毫减少,会把火炮顶退起码好几米,炮手得把炮推回原地,重新瞄准后,才能继续射击。

弹性炮架改变了这种让炮手恼火的情况。简单地讲,就是在炮管和炮架之间用一个“弹簧”连接起来——“弹簧”可以是字面意思上的弹簧(主要用于小口径火炮),更多的则是液气组合的装置,液体用来传递压力和密封,空气则扮演了弹簧的角色。

有了弹性炮架,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会被“弹簧”消耗掉一部分,炮架承受的力量减小,可以设计得轻巧一些,有利于提高机动性。
开炮后火炮也不会后退,省去了推回原地和重新瞄准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射速。这一设计一度被法国视为高度机密,因为要保守这个秘密,还曾引发过名噪一时的“德雷福斯案”。


▲法75采用了在垂直平面内旋转的螺式炮闩
(对比上下两图判断开关闩位置)
因为有了这个装置,M1897的射速可达每分钟15-30发,可算是神速了。所以当时这种炮又被称为速射炮,让欧洲各国一度迷信“速射炮无敌论”。

在一战中,火力和机动达到平衡,射速快,能伴随步兵进行火力支援的M1897非常受法军欢迎,就像后来的“喀秋莎”一样,M1897也得了个“75小姐”的昵称。

▲看,我圣沙蒙的大管子也是75小姐姐哦!
M1897虽然有划时代的设计,但不是没缺点——射程不远,弹道平直(很难打到反斜面和战壕),在进入堑壕战后,在德军射程更远,弹道弯曲的150榴弹炮面前败下阵来。堑壕、铁丝网和机枪又大大限制了步兵冲锋,导致它能伴随步兵作战的优点也难以发挥。

所以,“75小姐”的压制火炮地位被更大口径的同类所取代,更多的变成了高射炮甚至是毒气炮。虽然性能落后了,但因为其在火炮技术上的划时代意义,以及曾经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M1897仍被认为是法国的“镇军之宝”,甚至还是对德国的“复仇之炮”。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明明是法国炮啊,怎么又成了意大利炮了呢?

▲一战后的法国、波兰等国还继续装备法75
有一种说法是一战后法国将剩余的“75小姐”甩卖给了缺心眼的意大利,意大利发觉吃了亏,又转手卖给中国,因为上面还刻着意大利文,所以被称为“意大利炮”。但军武菌在查了一些材料后发现,这种说法并不一定准确。
不过,“法75”在中国战场上出现过,这一点是真实的。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拥有过数十门M1897,具体来源有两个。

一是滇系军阀龙云从法国引进,数量不详。云南曾经与法国殖民地势力范围接壤,滇军使用法国装备非常合理,就连出滇抗战的云南士兵都戴着法式头盔,弄到几门法国火炮就更不用说了。

二是中央军在1932年购买的20多门。鉴于法75的高射速,国民政府甚至考虑过将中央军所有炮兵都换成法75,但因为经费问题,以及后来又改为引进更大口径的德式火炮,这个设想没有实现。
另一个证据就是美国记者白修德在1944年的湖南战场上写道:
“发起进攻时,中国军队得到了2门大炮的支援,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生产的75毫米炮,只有200发炮弹,所以用起炮弹来好像一个守财奴数金币一样。中国士兵……没有掩护,没有空军和大炮……5天后,这支中国军队完全消失了……”

▲一战中美军使用法75的照片
射速太快,中国确实也用不起
以上两个来源,均是从法国直接进口,一般被称为“士乃德野炮”。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出,中国人知道这门炮的来历。而且,法75只有国军用过,曾经在衡阳和洛阳保卫战中重创了日军,但自身损失很大。八路军并没有机会用到这种相对豪华的装备。如果真有,也很可能是日军从国军手中缴获,然后又被八路军从日军那里缴获过来。

▲南理工的兵器博物馆存有一门法75
至于《亮剑》中为何将法75称为意大利炮(原著中没有意大利炮,而是称为山炮),换成九二步兵炮更合适,可能是编剧想突出当时中国抗日军民所用武器“万国牌”的现实,“意大利炮”几个字喊出来既押韵又带感。
不信咱们拿新老《亮剑》中两个炮轰平安县城的场景对比一下。

老亮剑: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拉上来!

新亮剑:张大彪!你把炮给我拉上来!轰他娘养的!
哪个更有气势,答案很显然。所以,“意大利炮”算是《亮剑》中的一个小毛病,不过瑕不掩瑜,《亮剑》仍是最好的抗日剧之一。

抛开“意大利炮”的真伪,单看拖炮轰城楼这个情节,仍然非常真实地还原了抗战时中国军民极其缺炮的艰难。而在更多的地方,八路军连九二步兵炮也没有,要么干看着据点没办法,要么付出重大牺牲靠人冲上去爆破——前辈打鬼子的艰辛,永不能忘!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不可告人的秘密,美国特殊民船进入南海,或暗藏美军秘密
【军武次位面】:枪栓近日,美国Helix公司的一艘名为“大峡谷2号”(GrandCanyonII)多用途支援舰迅速在全网刷屏,引起国内各界普遍关注。▲“大峡谷2号”的多用途支援舰资料图,来源:@n10k33诺哈网2023-06-02 11:43:390000《三体》电视剧的火爆:其魅力就在于尊重文字本身
《军武次位面》作者:捷联初制导最近,腾讯版《三体》电视剧火了,自从1月15日晚在央视8套和腾讯视频开播,上线仅一个小时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2.5万,直接破了腾讯视频剧集首日热度值纪录,成为该平台开播热度最快破2万的剧集,引发了一波观剧盛况。作为中国科幻小说里程碑式的顶流,《三体》一直备受瞩目,无论是动画还是影视剧,只要是跟《三体》相关,都能激起国内三体迷的热烈讨论。诺哈网2023-05-27 21:07:520000印度造高铁,结果还得跟中国买轮子,高铁车轮有多难造?
《军武次位面》作者:紫电印度,被称为“火车轮子上的国家”。作为亚洲最早拥有铁路系统的国家,印度铁路的全部总里程超过67000公里,每天要承载1.4万辆火车、2300万人次和300万吨的货物,铁路对于印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场景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了诺哈网2023-05-31 21:02:320001高度评价!巴基斯坦称歼-10CP远好于预期,还支持“语音识别”?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近日,巴基斯坦空军官方杂志《SecondtoNone》七月刊,刊发了一篇题为《EnterDragon》的文章。巴空军官方杂志《SecondtoNone》诺哈网2023-05-28 12:50:510000开局一帐篷,生活靠打鱼,大锅熬炸药,这居然是在造原子弹?
【军武次位面】:杨树让你建一座科研基地,能行吗?18年前的今天,2002年3月2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经历6天18小时51分,绕地球107圈后,于4月1日成功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但中国人依然能回忆起当时的激动——载人航天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两弹一星”工程结出的硕果。诺哈网2023-06-04 23:05: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