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96

德军计划6个星期结束战斗,不料集结军队就花了1个月!

诺哈网2023-06-13 01:58:540

【军武次位面】 作者:liutang2020

普法战争之后,就当时的历史进程和欧洲形势而言,下一场规模更大的欧洲战争距离不远了。随着协约国和同盟国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欧洲各国均加紧扩军备战,进入20世纪时这种战争准备进入了白热化。最终,一场欧洲人发动的世界大战在各方剑拔弩张的情况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索,爆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的刻板印象,是疲惫的士兵蜷缩在深深的堑壕中做着漫长的等待。而在大战爆发前,防御并非地面战斗的首选,欧洲各国只有比利时制订的是防御计划,其他大国精心准备的基本都是战略进攻。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时任德国总参谋长A.von施利芬于1905年制订的的战争计划,又称施利芬计划。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1891年—1905年出任总参谋长

施利芬就任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时,正值法国与沙皇俄国签署法俄军事协定,正式成为盟友。在当时,法国和俄国都与德国有领土接壤,法俄结盟后一旦对德宣战,那么德国就必须面对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其实,这种可能出现的被动形势,早在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人就已经有了预判。施利芬之前的两任总参谋长——老毛奇和瓦德西都有过避免两线作战的设想,不过他们的计划是先和俄国交战而对法国采取守势。

施利芬计划设想的是法军企图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这和后来法军制定的第17号作战计划相吻合。按照施利芬计划,德军将以少量兵力于西线左翼牵制法军进攻,集中87%的兵力在右翼,经荷兰、比利时沿西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向西面迂回巴黎,围歼法军主力于阿尔萨斯、洛林至瑞士边界之间,进而迫使法国投降,争取在6—8周内结束对法战争。

▲乘火车开赴前线的德军士兵

根据先法后俄的战略方针,德国预计俄军动员缓慢(预计其至少需1个月集结),德军将先以少量兵力在东普鲁士阻滞俄军进攻,待西线击败法军后,主力转移至东线与俄军决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德国当时已建成完备的铁路网,德军可以通过铁路快速地在东西两线实施部队机动。

1906年,小毛奇接替施利芬就任德国总参谋长。一战开打前,小毛奇对施利芬计划进行了相应的修改,重点是削减了右翼的兵力:为了防止法军攻入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威胁左翼安全,从右翼分兵加强左翼;为避免俄军攻入东普鲁士而在政治上造成不利影响,决定相应加强东线兵力。这一调整的结果使得德军西线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兵力,由原来占总兵力的87%减至60%。

而为了使荷兰保持中立,德军规定右翼集团全部经比利时和卢森堡进入法国,从而使部队的展开和机动受到了限制。此外德国人还有一些设想,比如上面提到的开战后俄军动员缓慢,以及比利时不做抵抗、英军来不及增援法国、法军不堪一击等。这些设想在如今看来,过于一厢情愿。虽然作出了相应调整,但德军进攻计划的基本目标不变,仍然是左翼牵制右翼突击,迂回巴黎、包抄歼敌、速战速决。

▲列日要塞遗址,施利芬计划原定德军要经荷兰迂回至列日要塞后方,修改计划后德军要正面攻击这个挡在面前的比利时要塞

1914年8月2日,德军发起进攻,进占卢森堡。此后的行动基本上是按照施利芬计划实施的,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德国原希望中立的比利时不做抵抗,德国政府在给比利时的最后通牒中,要求比利时允许德军通过其领土进入法国,但遭比利时拒绝。8月4日,德军入侵比利时并攻击列日要塞。虽然比军进行了激烈抵抗,但德军仍在规定的时间表内,于16日攻克要塞,20日比军弃守布鲁塞尔。

德军在比利时展开行动时,法军经一周动员后,其右翼第1、第2集团军在8月8日—18日攻入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但被德军第6、第7集团军击退。8月21日,德军第1—第5集团军从比利时和卢森堡向法国推进。法军判明德军主攻方向后,遂命令第3、第4和第5集团军在边境地区阻滞德军。8月23日,英国远征军登陆法国,加入法军左翼参战。

▲图中展现的,是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法国边境之战阶段的示意图,德军所进行的是迂回运动

东线战场上,由于战前协约国曾获得了施利芬计划的副本,俄国在接到法国求援的请求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集结动员。俄军动员的速度超出了德国人的预计。8月17日,俄军于东普鲁士和加利西亚两个方向,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同时发起进攻。到这时,德国已经在东西两线与协约国同时交战,原计划在俄军行动前完成对法作战的设想已无法实现。

不过,德军西线的战略进攻并未受到影响,通过法国边境之战,英法联军已经无法拦住势头正盛的德军,在凡尔登以北全线失利。英法联军全线后撤,巴黎岌岌可危。而此时,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德军对初胜后形势出现误判,从主突方向的部队抽调部分兵力至东线支援,并分兵围攻比利时军队在安特卫普等地的要塞,这造成了德军右翼兵力的削弱。

9月初,英法联军撤至马恩河以南,于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在追歼法第5集团军的过程中,德第1、第2集团军偏离原定进攻方向前出至巴黎以东地区,德第1集团军的右翼暴露了。小毛奇在9月4日命令第1、第2集团军在巴黎以东转入防御,以策应东面各集团军的行动,但第1集团军司令克卢克拒不执行,继续率军南下,造成了有利于联军的局面。法军遂组织左翼的第5、第6集团军和英远征军,对德第1、第2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其他方向则牵制德军。

▲马恩河战役示意图

9月5日,马恩河战役打响。此时打算围歼法军主力的德军发现,双方兵力对比为联军66个师108.2万人对德军51个师90万人。兵力少于敌方的德军,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有力反击。虽然在整条战线上的其他地域占有上风,但鉴于右翼第1、第2集团军面临被英法联军包围的态势,小毛奇于9月10日下令全线撤退,后撤至努瓦永至凡尔登一线,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

马恩河战役宣告了施利芬计划的破灭,此后交战双方逐渐转入了堑壕战,蹲战壕成为了欧陆战场的常态。德军没能实现歼灭法军主力、速战速决的目标,同时陷入了两线作战(虽然德军取得了东普鲁士战役的大胜),他们甚至没能占领巴黎。施利芬计划的失败,也证明了在当时的总体战形势下,依靠单次战略进攻是无法彻底击败对手的,战争必然会拖入持久拉锯。

小毛奇在马恩河战役后被德皇威廉二世解除了总参谋长职务,后人多批评小毛奇对施利芬计划的修改,导致了德军主突方向上的兵力被削弱。确实,前任总参谋长施利芬的遗言所提及的那个不应该削弱的右翼,在开战前以及推进中途被多次分兵,最终导致在马恩河战役,德军兵力弱于英法联军。不过,施利芬计划仍然让法国付出了巨大伤亡代价,也使得德国在战争之初,仍掌握着战争主动权。

(完)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