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10武装直升机军武独家高清3D大图
【军武次位面】:秦锋
《3D兵器谱》是军武全新打造的栏目
为大家倾力奉献独家军事视角
大家好,欢迎来到军武《3D兵器谱》,在这里军武将让中国的武器装备,“动起来”、“转起来”,以3维的视角为大家揭秘武器装备的前世今生。
直十诞生前的摸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民解放军虽然拥有规模极其庞大的军队员额和上百架直升机,但却没有一架武装直升机。1988年,解放军以560万美元的总价从法国购入8架SA341/342“小羚羊”武装直升机,至此,解放军终于拥有了武装直升机。
▲中国装备的“小羚羊
在装备“小羚羊”的同时,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也在引进生产的直9直升机基础上发展武装直升机,1997年首次亮相的直9武装型便是直9的第一个武直改型。
▲阅兵仪式上的直9梯队
由于直9武装型性能有限,仅少量装备部队,其后续完善型直9WA武装直升机和直9WZ武装侦察直升机相继亮相,并批量装备解放军陆航部队和空军空降兵部队。
▲这是解放军梦想了多年的机型
4吨级的直9WA/Z虽然还是无法和AH64A阿帕奇、米28“浩劫”、“虎”式等专门设计的先进武装直升机相比,但总算是解放军现阶段能够批量装备的最好的武装直升机,故在随后的十余年时间,解放军总共装备了超过200架直9WA/Z。
▲09阅兵仪式上的“直9武”梯队
严格来说,不论“小羚羊”还是直9WA/Z,都只是在轻型通用运输直升机的基础上加装火控系统和武器系统发展出来的“半吊子”武直,在防护性、机动性等诸多方面都无法和同级别的专业武装直升机相提并论。
直十诞生记
不断解密的文献资料显示,我国航空工业和解放军很早就已经开始筹划发展专业武装直升机,但限于国内直升机研发技术的不足,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在苏联解体后,中俄再次抱团取暖,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俄罗斯继承自前苏联的丰富直升机设计经验自然不会被遗忘。
▲卡莫夫设计局的卡52
1994年7月,我国以不到900万美元的价格与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签订了有关一种6吨级武装直升机方案先期合作合同。到1996年,卡莫夫设计局向中方交付了6吨级武直合作项目的先期总体设计方案,即当下已经广为人知的“941方案”。
▲卡莫夫设计局
的设计三视图
在卡莫夫设计局提供的“941”方案的基础上,直10武装直升机项目正式立项,并由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进行详细设计,中国第一型专业武装直升机——直10的研制工作自此终于走上了正轨。
随后,在包括来自世界直升机开发巨擘意大利阿古斯塔集团的旋翼及传动系统技术、加拿大普惠集团的PT-6涡轴发动机成品等强力“外援”的支持下,直10的研制工作步步推进。
2003年4月29日,直10原型机首飞成功;随后,在2007年7月13日《江西都市报》的一篇名为《直升机试飞迫降稻田》的新闻报道里,直10的清晰“彩照”终于为人所知(直10真身竟然以此种报纸意外泄密的方式曝光,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当时一度惹了大祸的报道
后来,美国对加拿大普惠集团大力施压,迫使普惠中断了向直10供应PT-6发动机的合作,突然失去现成先进动力来源的直10不得不回到使用“原配”涡轴9“玉龙”涡轴发动机的初始轨道上来。由于涡轴9相比PT-6功率小了不少,已经基本完成的直10原型机不得不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减重攻关。
▲属于原38集团军的直-10H
如此一来,直10的研制进度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尽快让解放军用上新型武装直升机,中航工业一方面基于原构型搭配涡轴9发动机领先生产了两批直10H型装备38集团军和39集团军陆航部队。
▲Z-10A正面图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直10的减重改进攻关,也终于在2013年完成“减重版”直10A的设计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交付部队。在2015年前后,空降兵专用的直10K型也开始交付空降兵部队使用。
▲Z-10K因为配属于空军
所以采用了和陆航不一样的迷彩涂装
顺带一提,直10减重的原因与许多网友以为的“涡轴9功率不足”传闻不同,涡轴9本就是为直10项目配套的新一代1000KW级涡轴发动机,其实涡轴9研制比直10本身更为顺利,不仅达到了当初的设计指标,还获得了2013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甚至还是我国第一个较为顺利的走完全部研制开发流程的先进航空发动机型号。直10在PT-6断供后进行的减重攻关和技术状态调整,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只是在为最初研制工程中直10机体超重的问题“补课”。
当初直升机所本想依靠功率更大的PT-6来“克服”的机体超重问题(顺带还能提升部分性能),在PT-6断供后这一“套路”自然行不通了,回过头来踏踏实实地解决当初本就该解决的问题也是理所当然。
直-10面面观
作为先进的6吨级武装直升机,直10的基本构型即传统又与众不同。直10与大多数现代武直一样采用五叶式常规单旋翼及四叶X形尾桨,两台涡轴9被布置在旋翼桨毂后侧下方的动力舱内。
在扛坠设计方面,直10也采用了标准的后三点跪式抗坠起落架,为了减小正向备弹面积提高防护力,直10也采用了武装直升机最常用的阶梯式串列双座驾驶舱布局,但直10的主机身界面是带明显折线的“< >”菱形,颇有隐形侦察直升机“科曼奇”的风范。
在武器系统方面,直10在机头下方安装了一门23mm链式机炮,并在机身两侧的短翼上各设置了2个武器挂点;在观瞄系统方面,直10A在机头前方安装了1套WXG1006型搜索瞄准指示/夜视系统。
同为新一代6吨级武装直升机,直10和欧洲“虎”式直升机在尺寸规格方面相当接近,由于官方一直没有公开直10的具体参数,笔者只能参考“虎”式的数据来“推测”。
据笔者推测,直10A的机身长度大约14.5米左右、旋翼直径12.8米左右、机高(至主旋翼桨毂顶部)约3.8米;直10A的最大起飞重量约6吨、正常飞重约5.5吨、空重不超过4.3吨、最大有效载重应不低于1.5吨。
直-10“利爪”
直10可以搭载多种弹药,主要包括AKD10A轻型空地导弹、AKD9轻型空地导弹、霹雳90轻型空空导弹、航空火箭弹等。
AKD10A是直10最常用的弹药之一,外贸型号被称为“蓝箭7”。AKD10弹长约1775mm、弹径170mm、弹重46kg,有效射程2~7km,采用激光半主动寻的导引头,静破甲深度不小于1400mm。
AKD9也被称为“蓝箭9”,是AKD10的轻量化版本,AKD9沿用了ADK10的半主动激光导引头,弹长和弹径分别减小到1560mm、140mm,弹重减轻到30kg以内。
出口编号“天燕90”的“霹雳90”直升机专用空空导弹是我军特色装备,弹长1900mm、弹径90mm、弹重20kg,射程500~6000米。作为专用空空导弹,霹雳90采用多元红外导引头与重3kg的连续杆战斗部,可以有效切断直升机旋翼叶片。
直10的航空火箭弹主要包括57mm航空火箭弹和70mm航空火箭弹两种,其中57mm航空火箭弹采用18联装火箭发射巢,70mm航空火箭弹采用7联装火箭发射巢。目前已经曝光的57/70航箭都还是无制导火箭弹,相信今后也会有与BRM1型90mm制导火箭弹类似的70mm制导火箭弹装备部队供直10等武装直升机使用。
时至今日,已经有超过150架直10H/A/K武装直升机装备解放军陆航旅及空降军部队,直10是解放军拥有的第一种先进的专业武装直升机,直10的诞生填补了我国专业武装直升机的研发制造与我军专业武装直升机装备的空白。
直10的研制成功使得我国的武装直升机研发制造水平进步了20年,直10的大批量装备使得解放军陆航打击力量的质量与数量都踏入了世界第一梯队水平。随着解放军陆军航空旅的增扩编及陆空军空中突击旅的建立,对先进武装直升机的需求进一步增大,直10的持续量产装备将大大提高解放军的近距火力支援能力。
一改解放军地面部队长期只能依靠炮兵提供支援的局面,进而推动解放军空地协同作战能力的进步,也加速了解放军新型作战力量的战斗力生成与陆空一体作战体系的建设完善。
更多有趣好玩的 军事 文章、视频、图片、电影、 游戏 ,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潜射版YJ-18首曝、陆攻弹已被证实,人民海军全新战力正在形成
【军武次位面】作者:C·C▲新闻里连续2天接连出现的2种不同“龟背”版本的09III改进版攻击型核潜艇,而至于这2个核潜艇的真实型号以及“龟背”中蕴含的秘密或许要等以后更多的报道才能知晓在近日的央视报道中,北部战区某海军试训基地的09III改进版攻击型核潜艇及艇内场景大尺度曝光,而在相关的画面中,还出现了传说中的潜射版YJ-18反舰导弹。诺哈网2023-06-12 13:14:000000打仗怎么知道枪里还剩几发子弹?格洛克最近装上了显示器!
【军武次位面】:威震港澳大黑猩轻武专栏是军武全新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打过射击游戏的小伙伴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战场上打得热火朝天,关键时刻,你手中的家伙却没子弹了。又或者是时刻担心没弹,有的人染上了换弹癌。同样在真是的世界中,射手们如何知道手中家伙弹药剩余量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诺哈网2023-06-08 08:14:460000直击国际军事比赛-2018泉州开幕式,ZLT05A式两栖装甲突击车亮相
【军武次位面】作者:C·C▲“海上登陆”陆战队分队比赛开幕式现场的升旗仪式2018年7月29日上午9点,“国际军事比赛-2018”中的“海上登陆”陆战队分队比赛在中国福建省泉州(石狮)将军山地区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同时这也是该项赛事首次在中国境内举办。而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笔者当然也不会错过这项基本等同于就在“家门口”举行的大型国际性军事赛事,因此本人也第一时间来到了现场,参加了本次开幕式。诺哈网2023-06-11 20:58:320000圆满成功!神舟十二号飞船返航,中国航天再上新高度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了90天后成功返回地球。此次也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作为空间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飞船作为天地往返系统往往被人忽略,实际上,天地往返系统承担着运输航天员的重要使命。▲祝贺三名航天员成功返回地球诺哈网2023-06-01 04:08: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