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9坦克的爸爸,史上产量最高的坦克,代表了苏联坦克技术巅峰
【军武次位面】作者:coingun
谈到苏式坦克,大多会给人一种装甲洪流的感觉,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苏联能够在二战中完成伟大的卫国战争并把德国佬全数推回他们的老窝。其中就要归功于T-34与SU-100等一大票皮糙肉厚,多如牛毛的坦克装甲车辆所组成的“钢铁洪流”。
或许也正是由于“钢铁洪流”的成功经验,二战后的苏联人很大程度上,在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上也是基于“钢铁洪流”的思想方针来进行的。而T-54坦克便是继T-34后的又一成功力作。
当然会有读者疑惑不解,因为T-54坦克似乎常常是与T-55坦克并列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为什么这里只提T-54呢?事实上所谓的“T-54/55”是一个及其庞大的家族。而就每一辆坦克而言,T-54与T-55又有自己的子家族。也正是因为这样,T-54和T-55更像是苏式坦克的“炎帝”和“皇帝”。
而本次我们主要来讲讲“炎帝”T-54坦克及其家族成员。虽说T-54坦克是苏式坦克的第二型力作,但是T-54坦克也不可能是从T-34坦克之后直接凭空出现的。这里就不得不提T-34和T-54坦克中间的重要“过渡部分”——T-44坦克。
1944年夏季苏联的KB设计局完成了T-44坦克的设计后便直接生产了250辆T-44坦克送往前线以检验其作战能力。T-44坦克可以被看做是在T-34/85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基本从外形就可以看出来几乎是放大一号的T-34坦克。主要的改进方面包括:扭杆悬挂,横置发动机,传动装置,更大一号的车体。在成员方面也减为4人,取消了机电员。初具了现代坦克车组特征。
和T-34系列的坦克相比,T-44坦克主要的技术性飞跃在于其更优异的车体设计。而在武器系统上,初期的T-44使用了和T-34一样的85毫米坦克炮。发动机则是在前辈基础上改进的V-2发动机。虽然改进的传动机构经常出问题,但是最终还是解决了问题。这种坦克虽然装备规模小,但是直到70年代依旧在服役。
在实战表现中,T-44坦克的表现似乎并不尽如人意,虽然装备的85毫米坦克炮可以在500米的距离上击穿德军豹式坦克的前装甲,但是在面对虎王这种超重型的坦克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后来,由于苏联和美国也是签署过《租借法案》的。所以苏联人得以获得一辆美军的M26“潘兴”坦克。在各种实验过后,苏联人发现不光德军的虎王可以抵挡T-44的攻击,就连美国人也已经可以抵御他们最先进坦克的打击了。
苏联的坦克专家很快意识到,自己的T-44坦克以及它上面的85毫米坦克炮或许已经不堪重负了。他们迫切的需要研制更新型的坦克和火炮来遏制德国败亡后的潜在对手。
1944年12月,苏联人拿出了137号方案,后世也多称其为“B40方案”。该方案要求采用直径达到1.825米的新炮塔,采用新研制的D-10型100毫米坦克炮,进一步提高装甲的防护,对整个车体实行必要的改造,采用新研制的变速箱和单销式履带。这些文书和图纸于1945年5月20日被送抵工厂。
1945年下半年,苏联人对新车进行了各种测试,并将更先进的D-10T坦克炮装上新研制的坦克。次年,新坦克成功出厂,这就是T-54坦克,苏式坦克的“炎帝”就此诞生。第一批下线的T-54坦克也被称为T-54-1型坦克。后来183坦克厂在1947年至1949年批量生产这型坦克,并开始大量列装苏军的装甲部队。
就在边制造边改进的节奏中,1951年时T-54坦克终于完成了定型,确定了3种预生产型号,分别是1,2,3三种型号。也被称为“1946”“1949”“1951”三种型号。
事实上一开始由于苏军高层的谨小慎微,和基于实战的“革命斗争经验”。他们并不信任新型生产的T-54坦克,所以任然在大量生产T-34/85型坦克。直到1953年,真正被后世所熟悉的“决定版”T-54坦克诞生了。
1954年,T-54坦克的“决定版”被证实命名为T-54A型坦克。采用了更为先进的D-10TG型坦克炮。并装备了并列机枪,驾驶员用夜间红外驾驶设备。同时T-54A坦克也是世界上首批在研制阶段就考虑了“坦克潜渡能力”的坦克,极具前瞻性。
T-54A可以在1.5米/秒的水流速度下,穿过最大深度5米之内,宽度在700米之内的河流。同时由于进行了潜渡管的链接和车身必要部位的无缝焊接,使得这款坦克可以在出水30秒之内就使用主炮对敌军目标实施打击。登陆之后,一组训练有素的坦克车组可以在15分钟以内就拆除潜渡的所有装备,为了在水下潜渡时不迷失方向,苏联人还配备了GPK-48型罗盘供坦克车组导航。
这里要提一个话外音,虽然从T-54A型坦克之后的苏式坦克,包括其他国家的坦克都具备潜渡的能力,但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渡河方法。主要是由于无论中型坦克还是后来的主战坦克,它们毕竟都是“陆龟”。不像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内河部队一样的水陆两栖坦克那样拥有船身浮动车体和水下推进装置。总体上就是扑进水中然后用自己的履带在水底河床上行驶。并且一般一次只能通过一辆,极大影响行军速度,登陆后展开速度慢。潜渡前还要有潜水员专门下水勘察,一旦困在水中,车组就只能自救,因为战时的时候是不可能有救援队能接近水中的事故坦克的。所以也正是由于这些缺陷,今天世界上的坦克大国也都主要采用舟桥渡河的方法。
1955年,T-54B型坦克问世。T-54B采用了装备两轴稳定设备的D-10T2S坦克炮。并改进了红外夜视设备,还增加了炮塔转向助力电机,使得此型坦克的炮塔转速高达30秒/圈。
这里需要说说STP-2火炮稳定系统,这款系统事实上还没有成为日后为大家所熟知的“火炮垂稳系统”。这款系统并不能保证行进间的射击,只能保证短停射击。
T-54B坦克真正的技术性飞跃在于相较于A型,此款坦克为整个坦克配备了一整套红外夜视设备,包括主炮右侧的同轴L-2红外探照大灯,车长用OU-3GK红外搜索灯,并且坦克上的所有灯光系统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被改装为具有红外功能的灯光。
虽然早在1945年时,德军就将他们的红外装备用于坦克之上,但是那也只是作为一种单一装备来进行使用。只有苏军作为世界上第一家把红外装备发展为一个“系统”来做。甚至直到1959年,美国陆军也才开始批量为坦克增加夜视设备。
上世纪50年代末期,英国领导的一票新兴坦克国家开始奋起直追,甚至苏联阵营内部的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也改装了自己手上的T-54A坦克,比如增加了液压离合器。波兰人还给自己的T-54B增加了两个炮塔储藏舱。这一切似乎都让苏联的坦克领导地位遭受到了挑战。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陆军开始进行此款坦克的现代化改造,主要方面包括:新式的负重轮,红外夜战系统,潜渡设备。最终苏联人搞出了被北约称为“终极版”的T-54X。
我们再将视线拉回,说说T-54坦克的整体特点。T-54坦克车组成员4人,分为车长,炮长,装填手,驾驶员。车辆内部可划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动力室三个。
驾驶室位于车辆的前部,包括航向机枪,操纵杆,变速杆,踏板,仪表等都集中在左侧。而右边装有前组柴油箱,20发弹药架。驾驶员位于车辆的前部靠左位置。拥有2具驾驶用潜望镜,座椅也可以进行高度的调节。
战斗室位于“半蛋形”炮塔内和车体中部。炮塔的顶端由2具钢板焊接封闭起来上方有炮手门和车长门,旋转机枪和炮长指挥塔。炮塔内部装有一门坦克炮和并列机枪,拥有炮长和车长所需的潜望镜和各种观瞄设备以及电台。战斗室和后方的动力室之间拥有防火隔板。
动力室位于车体的后部,其中装有发动机,空气过滤器,齿轮传动箱,主离合器,变速箱,转向器,减速器,风扇,水散热器,机油散热器,柴油箱。
T-54坦克的火力也堪称强大,主要武器为一门D-10系列的坦克炮,这种火炮属于线膛炮,口径达到100毫米,身管长为口径的56倍,发射速度可达7发/分钟。炮身位于摇架之内后坐力作用时炮身沿轴瓦向后滑动。反后坐力装置则由液压驻退器和液气复进器组成,正常的后座长度为490至550毫米。没有制退器和抽烟装置。主要装备弹种为穿甲弹和杀伤爆破弹,射程分别为1000米和1100米。最大射程可达1600米。根据T-54坦克型号的不同,诸如火炮稳定之类的辅助设备也不一样,由于上文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辅助的武器为1挺7.62毫米航向机枪,但是T-54—1型坦克为2挺。航向机枪因为射击方向与车辆行进方向一致,所以通常由驾驶员操控。还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由炮长进行操作,最大射击距离为2200米。实际射速为200至250发每分钟。在炮塔顶部还装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可对低空飞行目标和地面目标进行射击,最大射击距离为3500米。
火炮所使用的弹药基数为34发,其中曳光穿甲弹14发,杀伤爆破单20发。7.62毫米机枪备弹3000发,12.7毫米机枪备弹500发。具备良好的火力持续性。
在火控和观瞄装置方面,主要由炮长瞄准镜,车长指挥潜望镜,高低水准器,炮塔方向分划盘,方向机和电动传动装置组成。火炮直接瞄准时使用炮长瞄准镜,间接瞄准时使用分划盘和水准器。战时视野良好的车长负责操纵炮塔用潜望镜等搜寻目标后,报给炮长,然后由炮长进行精确射击。
在推进系统上主要可以分为发动机,传动装置,冷却系统,行动装置,潜渡设备。
T-54坦克上装有一台功率强劲的V-54型12缸水冷柴油机。在2000转/分钟的时候,功率为382千瓦520马力。主要采用电动机驱动为主要的启动方式,由于此款坦克还有额外的AK-150空气压缩机,使得T-54坦克即使在严寒条件下,也可以获得比较恒定的动力输出。不光这样,发动机还装有专门的加温装置,用于冬季时加热冷却液,机油和柴油。变速箱拥有多个档位,最大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可达400千米。可以看出在续航力上继承了T-34系列的光荣传统。在传动上使用了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
防护方面T-54整车采用了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有一个较大的倾角;炮塔则是直接进行整体铸造,拥有较好的防弹能力,车体前部上装甲厚度达到了100毫米,法向角为60度,侧装甲也有80毫米,后装甲60毫米,顶装甲30毫米,车底只有20毫米。炮塔的正面厚度为205毫米,侧面130毫米,后部60毫米,顶部只有30毫米。可以从不同方向上的装甲防护看出,苏联人在此时依然是偏重于大规模战争条件下的正面防护,而忽视顶部,底部和后部。顶部的薄弱另苏式坦克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中被占有空中优势的联军一打即爆。而在巷战中也极易受到地雷和来自后方各种燃烧瓶火箭筒的招呼。
特别是防护上的缺陷还体现在使用外置油箱,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让坦克携带更多的燃油,但是一旦中弹就很容易燃烧,毕竟柴油依然是一种易燃物,其次发动机壳体使用的是铝合金材料,这就使得发动机很容易被波及起火。这些缺点在后来的中东战争中都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虽然T-54坦克前瞻性的装备了灭火装置,但是此时的灭火装置并非自动灭火装置,且主要灭火方式是二氧化碳。一旦坦克被击中起火,必须要车辆成员按下灭火按钮才行。但通常这组灭火装置可靠性并不高,且由于坦克被击中时已不是密闭状态,二氧化碳的作用很难发挥。加之灭火装置主要集中于动力舱部分,而其他地方一旦起火就得乘员们自己想办法。这些都导致T-54坦克在战场上一旦被击中起火,事实上是很难力挽狂澜的。这在日后的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中国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都表现了出来。
最后T-54坦克还装有烟幕发射装置,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放出干扰敌军的视线和一些武器装备,一般持续2分钟。虽然早期的T-54并未加装三防装置,但是后期的T-54完成了加装。
1954年的布达佩斯,一辆T-54A坦克停在英国大使馆附近,这使得西方第一次能够和这款二战后横空出世的第一辆苏式现代坦克接触一番。大使馆前的这辆T-54A在当时极大的震惊了西方的军界。研制出百夫长坦克的英国人,迅速为自己研制出了新型的L-7型105毫米坦克炮,并成为北约主流。
1957年至1958年间,T-54坦克更是遍地开花,除苏联自己以外,捷克斯洛伐克生产了2500辆,波兰生产了3000辆。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二把交椅,自然也是生产了不少,中国的T-54A型坦克便是军迷口中如同精神污染一般存在的“5对负重轮魔改”的鼻祖“59式中型坦克”。如果加上中国的一大票“魔改”。直至1985年时,中国至少已生产了16000辆“59坦克”。这些“炎帝”至今仍在华夏子民的土地上捍卫着一寸一土。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美军当年嘲笑中国军舰是古董,如今眼馋055:阿里伯克也不过如此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林火山2017年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注定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如果说4月26日下水的国产航母是我国海军自主研发道路上的图腾,那6月28日下水的055型导弹驱逐舰则是海军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那么这艘万吨大驱对于中国海军究竟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呢?▲6月28日055的下水诺哈网2023-06-14 11:34:210000乾隆、戴笠都爱的“九龙宝剑”,镶满宝石结局却令人惋惜
乾隆爱宝,乾隆28年,新疆的巴达克山、哈萨克等部进献给乾隆一把长5尺的蒙古式弯剑,剑鞘选用名贵的鲨鱼皮制成,上面嵌满了红蓝宝石及钻石,阳光下闪耀奕奕十分吸睛。剑柄上面雕刻有九条金龙,象征“九九归一”,正因如此,这把剑名为“九龙宝剑”!诺哈网2023-06-08 12:48:390000中国专家曾担心印度6年造出氢弹?印度用40年证明我们多虑了……
【军武次位面】:无限健制1974年中国:我预估印度6年内可研制出氢弹。2018年:??对于中国网友来说,印度几乎相当于是“黑出感情”的存在,甚至养成了“一日不黑印度就不舒服”的习惯,虽说这几天印度自己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大动作,但最近有关中国核武器的一则新闻却让印度“无辜躺枪”,这就是怎么一回事呢?▲1967年中国氢弹试验成功,距原子弹试验仅隔三年诺哈网2023-06-08 11:03:510000这才是抗日剧该拍的人物!救下狼牙山五壮士的传奇抗日道士
传奇老道李圆忠有言:“乱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道士归隐深山”。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五位八路军战士打光弹药,摧毁枪支,为了不被日军俘虏,纵身从狼牙山主峰跳下。其中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而葛振林和宋学义挂在了凌空伸出的树枝上,被一老道带人救了下来。▲小学课本狼牙山五壮士插画诺哈网2023-06-01 13:28:470000汗臭的湿衣服简直1秒钟都不能忍,选它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这天气,啥也不说了......近日,一名非洲友人在天安门广场上中暑了。家人说他们是来北京避暑的,说他在非洲一辈子都没热晕过,这是真的,不是段子!!!在外活动或工作的都是真汉子,毕竟一干活就流汗,衣服上不是一身被晒干的盐渍,就是带着汗馊味的湿衣服。诺哈网2023-06-15 21:20: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