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99

中国最早的单手换弹匣出自这部电影!比《芳华》好看多了

诺哈网2023-06-10 20:13:290

【军武次位面】:无限健制

义无反顾,走向战场

说起对越自卫反击战,相比于中国近代以来数次对外作战而言,无论是军迷还是大多数普通中国人,都有着更多谈资可聊。因为这是这场战争对于新中国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出征前的简单壮行会

很多90后、80后的父辈亲朋都亲历过这场战争,之前文章中也提及过,军武菌的伯父就曾作为一名炮兵参加了两山轮战的战斗。当然人们之所以常谈起这场战争,和时间也有很大关系,毕竟才过去30余年。战争的伤痛仍然难以消除。

在大环境的促使下,近年来国人对讲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视作品呼声日益增高,甚至很多军迷朋友在公众号留言中表示希望军武菌能讲讲对越作战的电影。

▲1979年2月解放军攻克谅山俘虏大批越军

但之前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们对这场战争态度一直较为隐晦,有关影片屈指可数,直到去年《芳华》上映,才开了近年来的先河,让这场“被遗忘的战争”重现银幕。

▲《芳华》中用喷火器烧杀越军的镜头

尽管《芳华》受到好评,但影片在还原历史方面做的并不完美,演员也很难重现当年亲历者的气质风貌。

▲《芳华》在国内仅获得了7.7的评分,并不算太高

在军武菌看来,我国在34年前曾经有一部讲述这场战争的经典老片,不但远胜过风靡现在影坛的《芳华》,甚至可以在很多方面堪比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经典战争片。

▲真实、残酷、勇气是几乎所有优秀战争片必备的元素

影片拍摄于1984年,当时边境硝烟仍未消散。由著名导演谢晋指导,包括唐国强、倪大红等当今众多知名老戏骨参演,可谓是阵容强大星光璀璨。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国内外的评分均超过了《芳华》。

▲虽然不是高特效大场面的战争片

这部老片的评分却碾压了《芳华》

影片讲述的故事也很有特点:军部摄影干事赵蒙生(唐国强饰)被母亲动用军界的关系外派到连部担任指导员不久形势突变,连队准备南调参与对越反击,赵母在最后关头试图拉出儿子反被军长公开做了反面教材。

▲雷军长公开批判了赵母走后门的行为

赵蒙生被逼无奈随部出战。靳开来(炮排排长)临阵升任副连长,最后的战斗中战友为搭救赵蒙生牺牲。赵蒙生方才悔悟,思想和行动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以一个文化干事的视角展现一场战争的残酷,在战争片中并不多见。毕竟他们不是亲临一线的战斗人员。

▲刚到连队的赵蒙生在战士们眼里格格不入

(唐国强老师年轻时颜值真的高)

但是本片中由唐国强饰演的主角摄影部干事赵蒙生,却通过他下基层连队磨练的经历为观众展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最客观真实的一面,没有过多的修饰,这也是本片给军武菌印象最深的一点。

本片拍摄于1984年,战争场面描写并没有条件用到如今战争片的大特效、大制作,但依然在武器装备、解放军服装、战术动作上几乎完美的还原了真实作战的情景,

▲片中我军152毫米榴弹炮、130毫米

车载火箭炮对越军阵地进行火力覆盖

当时解放军装备的56式冲锋枪、56式轻机枪、53式重机枪、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均有出镜,据枪、腰射动作都非常写实。

▲连长单手换弹夹,与西方不太一样

这恐怕是中国电影中最早出现的单手换弹匣

由于时代接近的缘故,每个人物的表演都非常自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一点是《芳华》根本做不到的。

▲标准的翻滚出战壕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战士们冲上越军据守的高地时,发现工事里全都是中国援助越南的武器弹药和粮食,很多粮食甚至因为吃不完而发霉。战士们呆呆的看着,一句话也没说。

▲越军阵地上堆积如山的中国粮食

这一幕真实展现“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越南白眼狼丑恶嘴脸,举国之力的倾囊相助换来的却是越南的背后一刀,令人既心寒又气愤。

▲我军53式重机枪开火

与以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不同,本片不少镜头都展示了文革结束后解放军基层士兵的真实一面:战士偶尔开小差、闲暇时也会打扑克、想找女朋友。这在当时那个时代无疑是十分大胆而冒险的艺术展现。

▲倪大红饰演的战士开小差被批评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极为贴近现实的真实,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解放军战士也更加有血有肉。

▲真实照片:战斗间隙看女朋友照片的战士

在展现部队基层真实风貌的同时,本片对国家层面也有写实的反映。主角赵蒙生,靠着自己官二代身份参军,又通过走后门到连队里当指导员“美化简历”。

▲连续两发都是臭弹,造成了“小北京”的牺牲

另外还对“十年动荡”进行了批判。在战斗中“小北京”勇敢的跳出掩体,用无后坐力炮射击敌方地堡,但却因为连续发射两发都是臭弹,导致中弹牺牲。而这些炮弹就是在十年动荡期间粗制劣造出来的不合格产品之一。

▲连长一看炮弹生产日期愤怒的大骂:

批林批孔,批它个奶奶的!

在对战争的描写上,本片也采取了多面化的手法,没有像之前很多战争电影那样一味宣扬英雄主义,也没有像美式战争片那样单纯反战宣泄厌战情绪,而是取两方所长,既有对战士舍生忘死的歌颂,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与残酷。

▲尽管是30多年前的老片,

但战场氛围营造依然很出色

坚守阵地时,因为没有水喝,战士们嘴上都起了泡,副连长靳开来为了给战士们解渴冒死去采甘蔗,在路上不幸踩到地雷牺牲。这些来自真实故事改编的情节。

▲副连长在采甘蔗路上不幸踩到地雷牺牲

但本片对战争残酷的展示也是震慑人心的:家属在看到儿子负伤截肢后难以言状的表情,烈士家属们领取烈士奖章时空洞、无助的眼神….

▲烈士妻子、母亲看到阵亡通知书时的神情

虽然本片并无太多血腥场面、甚至越军都很少有正面镜头,

▲烈士家属受领勋章时的表情

但一幕幕揪心的镜头让观众明白:战争的残酷并不一定需要用血肉展示。

▲在儿子墓前哭泣的母亲

此图为真实照片

总结全片,和动辄追求英雄情结,追求电影特效,追求剧情跌宕的“战争大作”相比,《高山下的花环》显得十分的普通。

在它所塑造的主要人物中,无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所不难见到的人物,他们在踏入战场之后,没有什么光环加持,甚至没有一些什么特别突出的神勇战绩。有的如流星匆匆逝去没有留下多少东西。

▲连长等人虽是舍生忘死的英雄

但战场下也是普通人

不过正是通过荧幕中的他们,我们才真切感受到了一种真实,一种精神,一种真理-------战争从来都是靠流血牺牲来赢得的,正是这样一群热血的中华儿女,将豺狼虎豹抵御在了国门之外!

▲电影中连长为了救赵蒙生而牺牲

愤怒的赵蒙生冲上去炸毁敌人火力点

在战斗中,他得到了历练成为了真正的战士

就像影片中牺牲的诸多年轻战士一样,现实中参加对越作战的,真的就是年纪不过20岁上下的青年,没有什么高觉悟、没有什么奢望甚至没有文化….但听闻国家危难,他们写下血书,争先恐后、义无反顾、血洒疆场。

▲蓝剑B-行动中的真实画面

身负重伤仍然拒绝下火线的战士

▲蓝剑B行动中,身受重伤的顾金海烈士

使出最后的力气大吼:先救队长!

最后以此片向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们致敬,几十年前他们勇敢的走向那场异常惨烈的战场,几十年后的我们决不能忘记: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我们不该让父辈的奋战,成为一场“被遗忘的战争”!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搜索观看。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