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曝光中国单兵导弹,一人可带6枚,火力强到丧心病狂
【军武次位面】:骑猪骑士
在本届珠海航展上,不少民营企业有参展,并推出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产品。武汉高德红外是一家专门生产红外热成像产品的民营企业,在本届航展上展出了多款导弹产品,其中就有一款单兵微型导弹——QN202型。

▲QN202导弹,前后弹翼均可折叠(来源:科学的99A)
QN202采用红外图像匹配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最大射程2千米,重量仅有1.2千克。导弹外形干净,采用鸭式布局,可以减小弹翼尺寸,增强升力,尾翼和前翼均可折叠。导弹采用单独研制的发射器发射。发射前,发射器将目标的图像输入到导弹,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将捕捉到的图像也预先储存的图像进行对比,最终命中目标。由一名士兵携带专用的发射器和6枚导弹。

(来源:科学的99A)
QN202为步兵提供了精确打击2千米内目标的能力。此前,步兵只能使用重机枪、迫击炮等对该范围的目标进行概率设计。反坦克导弹则太大、太重,携带的数量有限,使用的灵活性也比较有限。该类型的导弹定位是比火箭筒更加精确,比手榴弹射程更远,比反坦克导弹更轻、更便宜。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陆军在实战和大量演习中发现,一些小型移动目标同样具有较大的威胁,需要一种武器快速精确地打击这类目标。美国海军研发了一款名为"长钉"的卫星导弹。最早的设计方案直径仅为4厘米,弹重2千克。在经过一系列试验中,发现战斗部威力太小、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将导弹拉长加粗,直径5.7厘米,长63厘米,重量为2.4千克,射程3千米,最后并未装备部队。近几年,无人机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反恐任务中,猎杀恐怖分子。但是,恐怖分子往往藏匿在平民聚集的敌方,以平民作为人质,使得无人机不敢轻易对其进行攻击。为了减小附带损伤,小型机载弹药异军突起,"长钉"导弹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美军已经对其进行了测试。为了对抗未来的无人艇狼群威胁,美国海军也在积极研究其舰载改进型

▲"长钉"导弹

▲模拟无人机发射试验
尽管美国已经研发出了当时最小的导弹,但是2.4千克的重量仍然不算小。美国雷神公司研发了更小的"矛头"导弹,长43厘米,弹径4厘米,重量仅有0.77千克,射程达到了2.1公里。"矛头"导弹使用两级发动机,一台起飞发动机,一台主巡航发动机,主发动机在起飞发动机推动导弹飞行2.5米后启动,射程由发射角度决定。导弹战斗部为0.27千克的高爆破片战斗部,杀伤半径10米,和一枚手榴弹相仿。同样采用鸭式布局,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需要有人不断对目标进行照射,优点是命中精度高,不易被干扰。导弹使用M320榴弹发射器发射,再装入发射器前,需要输入照射激光的编码,这样就能同时发射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在未来的改进中,将可以使用不同的导引头、增加数据链路,以及集成到小船、车辆和无人机上。

▲导弹长度仅为17英寸(约为43厘米)

▲使用M320发射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台湾买的这款二手战机,解放军只击落一架,自己却坠毁100架?
【军武次位面】作者:铁板照烧机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武器,可不一定是好武器在今年4月12日,中国在南海举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式,用48艘战舰组成的强大编队向世人宣示了中国海军的崛起,也再一次表明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诺哈网2023-06-12 01:15:270000我国官方对“备战”的最新宣言!纪录片《追光》你看懂了吗?
《军武次位面》作者:L-分队随着世界各地武装冲突的逐渐增加,各地区地缘矛盾的不断加深,“备战”这项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各国官方毫不掩饰的重点任务了。许多热点地区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都在大幅扩军和提升军备水平,以应对这个越来越动荡和残酷的世界。▲乌东战场的残骸一角,事实证明高强度的消耗战很容易挖空一个中等国家在和平时期的战备物资诺哈网2023-05-28 21:06:440000撞成这样还能飞?美军轰炸机几乎被战斗机拦腰斩断竟仍安全返航
【军武次位面】FriedrichLau1943年2月1日,突尼斯港上空再一次上演了矛与盾的对决,对决在B-17和Bf-109之间展开。而这次对决注定要载入史册,因为在这次作战中,一架B-17轰炸机被德军战机的机翼腰斩后还可以奇迹返航。诺哈网2023-06-08 17:29:430000日本有一个魔鬼,曾犯下54条战争罪!审判前想靠自杀逃避责任
【军武次位面】作者:红色星空5月3日,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但72年前的今天,对于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来说却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1946年的今天,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头子东条英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接受正义的审判。诺哈网2023-06-13 00:35:190002从3000万到0!热搜第一,这又是一项中国完成的伟大壮举
疟疾是什么?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了疟疾,曾是战争中导致士兵大量死亡的第二杀手。在抗日战争剧中,我们可能曾经或多或少的听到过“疟疾”这个病,在我以前的理解中,得了疟疾,具体就是拉肚子、打摆子。其实不光是我,直到现在肯定还有很多人对疟疾没有什么印象。事实上直到前两年屠呦呦团队与青蒿素的新闻火爆全球,才有更多的人开始重新了解疟疾这种疾病。诺哈网2023-06-02 02:59: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