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真的能把人打飞吗?我们被骗了这么多年!
【军武次位面】:不会飞的子弹
轻武专栏是军武全新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在诸多的好莱坞大电影中,常常会出现子弹击中人体后,受击者中弹后猛烈向后飞出的景象,甚至是撞破身后的窗户或是木门。
显而易见,这样的电影效果其实是为了表现枪械的巨大威力,但这种喜闻乐见的特效见多了之后,反而会冒出一些疑问,那就是子弹真的可以将人击飞吗?
▲电影中出现的子弹将人打飞镜头
在这之前,我们不妨先设想一下,当一颗子弹击中你的八块腹肌后,究竟会发生什么?其实由不同的枪支发射的不同口径、不同种类的子弹,在击中人体后的状况都有所不同。
当使用实心的尖弹头时,子弹有可能直接贯穿人体,也就是俗称的一颗枪子两个眼,在这种情况下,子弹除了在形成体内空腔时,带给了人体一部分的后推作用力外,大部分动能都未被人体吸收,而是维持了子弹穿出人体后的继续飞行。
▲子弹贯穿凝胶后的空腔
倘若使用的是空尖弹亦或是其他扩张型弹头,则容易在人体内造成翻滚,甚至最终将动能耗尽停留在人体内。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子弹的动能则大部分用于使弹头产生撞击形变和碎裂,尽管这样的弹头对人体的杀伤力和停止作用已经堪称极致,但仍然无法表现出电影中所描绘的枪械的“威力”。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我们不妨参考一些使用凝胶进行的弹道试验,即使是子弹动能全部释放并未贯穿的时候,也难以使凝胶发生被击飞的效果,更别提击飞一名约80kg重的成年男性了。
▲子弹在凝胶中破裂最终停在凝胶中
当然,除了直接击中人体外,还需考虑身着防弹衣时的情况,无论是高强度纤维制成的软质防弹衣,还是带有陶瓷防弹插板的防弹背心,在被子弹击中的瞬间,防弹衣都可以有效地将子弹动能由点及面地扩散开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间接增大了子弹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在未被击穿的情况下,对子弹动能的释放也更为充分。
▲防弹衣中的陶瓷插板
可惜的是,子弹释放出的这些动能大部分被防弹衣所吸收,或是用于纤维材料的断裂,或是使陶瓷面板产生碎裂,真正作用于人体的所谓推动力其实并不大,法外退役特种兵吴鑫磊根据真实作战经验说:子弹击中防弹板时,人体的感受充其量也不过像是胸口被大锤抡了一下,完全谈不上将人击飞的程度。
▲软质防弹衣通过高强度纤维的
断裂来吸收子弹动能
现如今主流的各口径弹药,枪口动能从数百焦耳到上万焦耳不等,忽略掉飞行过程中的空气摩擦损耗,子弹击中人体后的动能也大部分用于使弹头产生形变、撕裂人体肌肉组织,以及部分转化为热能、声能消散出去,真正用于推动人体的动能实际上微乎其微。
即便是由巴雷特M82A1发射的12.7口径M33弹,枪口动能虽然高达1.6万焦,仍然无法做到所谓的击飞效果,毕竟击穿比击飞要来的容易的多。
▲即便是枪口动能如此之高的
反器材狙击步枪也无法将人击飞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倘若子弹在动能传递率如此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使人体获得足够的动能甚至击飞,那么作为发射该发子弹的射击者,恐怕将要承受更大的后座力,理论上应比中弹者飞出更远的距离。
再者而言,即便一颗子弹的动能足够大,能够在理论上使人获得足够被击飞的动能,但在这之前这位不幸的中弹者早已因巨大的弹道空腔而被撕成粉碎,何谈击飞一说。
不过毕竟空口无凭,于是美国一档名为《流言终结者》的探索求真节目,特地为此做了模拟试验。
节目中,工作人员用加装了沙袋的死猪,来模拟约80kg重的成年人体,将其挂在水平挂钩的一端,只要用手轻轻一推便可使其掉落,如果子弹真的能够将人击飞,那么将一只死猪推下挂钩自然不在话下。
▲试验中使用的死猪重达80kg
试验中出现了0.308口径的雷明顿M700狙击步枪、M4卡宾枪、12号口径的霰弹枪,以及.45口径的汤姆森冲锋枪和9mm口径的MP5冲锋枪等常见枪支,可以说已经将电影中常见的武器大明星汇聚一堂。
▲各式各样的枪支参与测试
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武器,发射何种口径的弹药,挂在6米外的死猪都始终纹丝不动。
▲即便多支武器齐射也效果不大
最后节目组改用同等重量且身着防弹衣的假人进行试验,同样无法达到击飞的效果,甚至连较大的摆动都没有观察到。
▲即便将防弹背心震开也无法将假人击飞
也就是说,和“子弹击中头盔扭断脖子”、“子弹击中防弹衣震断肋骨”一样,“子弹能够击飞人体”,又是一个从电影特效来的不实谣言。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斩首山本五十六,这架双身战机被日军称为魔鬼
【军武次位面】:乌鸦上一期,咱聊了世界第一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的发展史,这一期呢,小编给大家讲讲洛·马那号称占全美国二战制造飞机总数6%的产品到底是不是长了三头六臂。(整个国家生产总数的6%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整整19278架)双身恶魔:P—38"闪电"战斗机▲座舱前面那红色一片是战绩,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小编是信了诺哈网2023-06-08 08:59:590000为什么守江必守淮?1600年前的淝水之战给出了标准答案
纵天下战例,论古今奇谋,尽在《军武韬略》大家好,欢迎来到专栏《军武韬略》第1期。本期我们将以东晋的淝水之战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国历史上的一则著名军事准则“守江必守淮”。历来都有天险之称,但纵观历史,同样依托长江进行防守,能守住的并不多,那么怎样才是长江的正确利用方式呢?答案是要先守住淮河,也就是“守江必守淮”,一千六百年前的淝水之战,正是这个规律的最好证明。诺哈网2023-06-09 14:53:490000“此面向敌”阔剑雷背面不会炸?误区!后方16米内不能站人?
【军武次位面】:欧文堡的蓝军旗你知道这玩意是前后一起炸吗?“在德浪河谷,我作为亲历者第一次见证了它的可怕威力,它爆炸时就像死神挥舞起了镰刀”——约翰·古多尔中尉,美国陆军第7骑兵团第2营。▲眨眼间,敌人灰飞烟灭以上是美军对M18A1“克莱莫”反步兵定向地雷的使用回忆,这一战(德浪河谷战役)也被当今的人们视为该武器的首次实战应用。▲M18A1“克莱莫”反步兵定向地雷诺哈网2023-06-04 20:39: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