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200多架歼-10A开始升级,服役更早的歼-11A,为何没动静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随着社交媒体上出现专为歼-10A升级准备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传言多年的“歼-10AG”已然进入实际发展阶段,预示着歼-10这款在国产战机中地位非凡的型号,即将成为全四代半家族。由于其生产周期主要集中在2006到2012年,当下升级改造的时间节点其实相当合理。相比之下,从2008年开始服役的歼-11B,却已经在2021年开始改造工程,北部战区更是在2022年公布了成建制“歼-11BG”的服役资料,而从2001年加入空军的歼-11A,却始终不见大规模升级的迹象。
▲网络上出现的歼-10A专用改装雷达
现代先进战斗机的性能极为高端,也对作战软硬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长达30-35年的服役过程中,战斗机想要在大部分时间保持战斗力,就需要不断更新以避免落伍。其中服役15年左右开启的中期升级,是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节点。趁着对战斗机硬件大规模调整的时机,更换发动机、雷达、显示器等核心零部件,再搭配全新的作战软件和武器,足以使得战机在之后10年保持可观的战斗力。作为一支正蓬勃发展的空中力量,中国空军大规模装备四代半/五代战机的时间较晚,国防环境又比较恶劣,因此对歼-11BG等入门级四代半型号的需求非常旺盛,只不过早年装备四代机的过程有些复杂,才使得这一过程稍显混乱。
▲成建制出现的北部战区“歼-11BG”
国内海空军对四代半战机的需求很大(海航陆基部队甚至到目前都没有成建制装备四代半战机),但战机中期升级的花费并不小,制约了全面升级规模。像歼-11B这种重型四代机,仅仅是换装两台大推力发动机和大直径相控阵雷达硬件,开支就已逼近千万美元。歼-10A作为单发战机,硬件开支稍低一些,但单机软硬件升级总价也在千万美元上下。为了保证这笔钱花得值当,中期升级的对象往往会精挑细选。以日本购买的美制F-15J战机为例,日本空自原本共购入213架,除去损失的12架外,201架现存F-15J只有约一半完成中期升级,预计在近几年开始的“超级截击机”项目,更是打算在升级后的F-15J中选择约60进行再次改造。
▲F-15J服役多年仍在改造
国内从1992年开始发展的四代机队伍,大致可以分为国产歼-10和外购“侧卫”两条技术路线。其中歼-10虽然细分为A、B、C、S等多个型号,但除了部分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外,其余软硬件均是国内自主发展,升级时不存在技术黑洞,因此能比较标准的在15年服役节点开始改造。相比之下,“侧卫”系列的情况很复杂,最开始获得的苏-27SK和之后的苏-30MKK是原装进口,后面升级需要俄方的技术支持,甚至大量使用俄制零部件。考虑到两国航空工业现在的技术差距,国内海空军不能接受这一点,因此苏-27SK和苏-30MKK实际上已经放弃大规模升级,仅做了少量改动以适应国产武器(最后引进的苏-35SK也适用这一原则)。
▲苏-30MKK仅做了少量升级以搭载国产武器
相比之下,歼-11B则是仿制的全国产型号,虽然设计方案并不是出自国内,但软硬件升级也没有什么技术阻碍。再加上歼-11B的发动机,是国产涡扇-10的首款量产型涡扇-10A,技术状态并不完善,升级相对迫切,最终反而比更早服役的歼-10A更快接受改造。受益于庞大的机身和成熟的气动设计,歼-11BG改造后的收益非常明显。其将近300架的总生产数量(包含海航装备的歼-11BH),即使按照60%的升级数量估算,也能在短时间内催生超过200架入门级四代半战机。由于当年单座歼-11D项目被砍,因此歼-11BG在未来将承担与歼-16配合,填补歼-20数量空缺的制空重任。
▲海航装备的歼-11BH预计也会在不久后开始改造
至于歼-11A,其情况非常特殊,本身技术状态和歼-11B差距不大,但中俄在签订歼-11A生产合约时,俄方为保证自身利益要求提供机体、雷达、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这就使得100架出头的歼-11A机队中,国产和进口零件基本上是各占千秋。再加上其原本就是在国内组装生产,因此在技术上具备升级潜力,特别是后期国产零部件比例较高的部分。只不过这批与90年代苏-27SK技术标准相同的战机,使用寿命同样偏低,改造的经济成本也居高不下,最后还是被放弃,只等最后的使用寿命耗尽便光荣退役。
▲歼-11A至今还在活跃但剩余时间已经很有限
事实上,即使是歼-10A的改造也存在一定问题,这款立项于80年代末期的装备,带有很明显的冷战烙印,特别是高达2.2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只有在那个特殊年代才会诞生,当下已经没有太大价值。如今国内对歼-10A进行大规模升级,只能解决内部软硬件问题,无法修改气动设计,最终战斗力还是赶不上气动设计调整后的歼-10B和歼-10C。只不过,相比于这种战术收益,整个体系的进步和完善更加重要。
▲歼-10A的气动设计存在明显先天不足
国产元素越浓郁,战机的升级潜力就越大,这是海空军多款四代机升级的典型特征。国内航空技术水平曾长期落后于世界主流,从90年代开始的追赶历程虽然最终大获成功,但过程也是相当曲折,不同技术标准、使用状态的战机相当复杂,带来了不少麻烦。幸运的是,随着中航工业的努力,国产战机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以“歼-10AG”和“歼-11BG”为标志,海空军战斗机更新换代实现了真正的标准化,像歼-11A、苏-27SK、苏-30MKK等,连中期升级都未展开就黯然退场的消极情况,从此开始成为历史。
俄军在乌克兰用上T-55/54坦克,古董“五对轮”,还能有啥作用?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目前,乌克兰危机已经爆发414天。昨天,一位俄罗斯军事记者在扎波罗热一线发来了最新的采访报道,在采访视频中,大家发现该记者背后,出现了熟悉的“五对轮”——且从“五对轮”的观察窗窗口外形、没有安装“伊里奇的胡子”附加装甲的特征来看。诺哈网2023-05-26 17:55:090000当兵还用自己挖战壕吗?快速战壕挖掘机早就装备部队了
【军武次位面】作者:C·C▲掘壕作业时的国产GJW320快速战壕挖掘机,其喜感的画面有点像农用收割机诺哈网2023-06-12 05:45:220000俄罗斯航天技术依旧世界一流,连美国都租俄罗斯火箭发射卫星
【军武次位面】作者:红色星空10月7日,《泰晤士报》登出了一篇英国作家吉勒斯·惠特尔(GillesWhittell)的文章。该作家在文章中大肆贬低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声称联盟号火箭的计算机运算能力都比不上苹果手机!俄罗斯表示骂了我还想当我不知道?俄驻英大使馆立刻在推特上晒出了这篇文章的截图,并艾特了该名作家:请你坐着苹果手机去太空吧!▲俄罗斯驻英大使馆当日发布的推特诺哈网2023-06-15 11:05:010000“豪华游艇”?德国海军F126型护卫舰,身材魁梧战斗力却相当弱鸡
《军武次位面》作者:路芷众所周知,护卫舰是一种小吨位的军舰,一般来说排水量都在2000吨上下,排水量大的也不过4000多吨。吨位再大的话一般都被称作是驱逐舰,比如我国的052C。然而在这些年,部分国家却流行打着护卫舰旗号建造驱逐舰的幌子,前有日本建造大吨位的两栖攻击舰却命名为直升机护卫舰,后有德国建造万吨级驱逐舰命名为护卫舰。这就是德国未来的主力军舰F126护卫舰。▲图片来源:网络诺哈网2023-05-28 12:02: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