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隐身三十年,美军评价他:可抵十个集团军
【军武次位面】:端平入洛

《军情晚报》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价值的军情新闻
在中国的原子能理论研究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从未喝过“洋墨水”,却和邓稼先、程开甲等人一起隐姓埋名三十余年,研发了中国第一颗氢弹。
他被日本同行称为“国产土专家一号”,让美国军界惊呼:“这家伙可抵十个集团军”,也让中国氢弹率先完成了小型化。他淡泊名利,当外界盛赞他是中国“氢弹之父”时,他谦虚地反对。他就是于敏老先生,如今依旧活跃在原子能理论领域的顶尖专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老先生传奇的一生。

▲于敏老先生
1926年8月16日于敏出生在河北省宁海县芦台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父母的薪水仅够正常生活,但还是设法将于敏送进了学校。当时的河北省还被日本人所占领,于敏有一次在外玩耍,差点就被一辆横冲直撞的日本军车碾压,这时仅有十二岁的于敏第一次为自己国家遭此凌辱而感到愤怒。从此,立志报国的种子便埋在了于敏的心中。

▲童年时的于敏
高中时,于敏门门功课第一,使得他在全校很出名,此时有人找上了他,愿意资助他上大学,条件之一就是去北大工学院,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他进入了北大工学院,不过在学习中,他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理论研究,最终转入理学院物理系。1949年本科毕业的他考上了研究生,先后跟随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张宗燧和胡宁先生学习,因为成绩优异,钱三强先生慧眼识英,将毕业后的于敏转入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于敏与父母合照
进入了自己擅长的理论研究领域,于敏展现出了优秀的天赋,领导交代的任务不仅能够圆满完成,还能提出一些个人独到的见解,很快他就在同时入所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当时日本原子核物理领域专家学者团来华访问,钱三强安排他参加了接待和学术交流,在交流中于敏优秀的学术能力和才华给日本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是“中国土专家一号”。

▲参加工作后的于敏
正当于敏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进行的如火如荼时,钱三强将他悄悄叫来了办公室,问他愿意转向氢弹理论研究吗?此时如果答应的话,不仅意味着于敏将放弃自己光明的学术前途,还意味着未来他将常年隐姓埋名,长年奔波在外。此时的于敏却毫不犹豫,“愿将一生献宏谋”,从此这个“中国土专家一号”消失在人们视野中近三十年。

▲中国第一颗氢弹与原子弹模型
由于国内对原子能领域几乎一无所知,有限的设备与人力还是优先供给原子弹团队,于敏只能完全靠自己,拼命学习相关理论,搜集国外讯息。研究工作还需要大量计算,而当时国内只有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95%的时间还要安排给原子弹研制的计算,此时的于敏急中生智,让组员们每人一把计算尺做人工计算,自己还锻炼出了特殊的本领,被简称为“粗估”。

▲国内早期的计算机
当时有法国物理学家来北京做学术报告,这位法国专家做的是一个较为稀有的核反应过程,当专家刚把实验准备、装置与过程介绍完,他就对身边的同事说出了这个过程的分支比大概是多少。而最终的实验结果确实和他粗估的数据相近,身边的同事们也是钦佩不已。很快这种“粗估”的方法被同事们发扬光大,不仅帮助大家快速甄别某些国外故意公布的错误数据,也成为解决某些工作领域屡试不爽的方法。

▲邓稼先与于敏
世界上从第一款原子弹到氢弹所花费的时间,美国是7年3个月,前苏联和英国则是4年3个月,法国更是用了8年6个月,但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中国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完成研发离不开于敏等人的辛勤工作,他们每天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计算、推演,寻找最佳方案,工作时间都在十二个小时以上,最终使得中国赶在法国前成功试爆了氢弹。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氢弹构型只有两种,美国的氢弹构型是泰勒和乌拉母研制出的“T-U构型”,之后前苏联等国通过各种手段也弄到了这一构型,制造出了氢弹。只有中国用的是于敏等人自行设计的“于敏构型”,而且由“于敏构型”制造的氢弹不但更易存储,还更适合实战。首颗氢弹就接近甚至完成了核武器小型化的应用,威力也是远超设计当量。

两弹一星工程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项目,保密性极高。因此当时参与核心项目的科学家在1961年到1988年这近30年中,姓名都是保密的。

▲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
到了1999年,“两弹一星”科技专家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于敏等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公开接受国家给予的表彰。这些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数十年后,终于从幕后走上了台前,他们的事迹才逐渐广为人知。
今日福利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突发!传缅北“民地武”使用中国FN-6击落缅军米-35武装直升机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5月1日开始,缅甸军队在缅北掸邦、克钦等地,与缅北民地武发生激烈交火,据称,在这次缅军和民地武的冲突中,缅军集中兵力,向克钦独立军(KIA)总部所在地缅北克钦邦二特的拉咱市发起进攻,克钦独立军第19营、第24营、第25营等部队与缅军先后接火。缅甸北部现在又已经打成了一锅粥诺哈网2023-06-02 20:20:310000朝鲜成功试射新型巡航导弹,射程1500公里,覆盖整个东亚
《军武次卫面》作者:机甲888▲朝鲜新一代陆基远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发射一瞬(图片来源于:网络)诺哈网2023-06-01 07:05:210000大洋杀手,俄罗斯新型潜艇服役,再次领先中国一代
《军武次卫面》作者:机甲888▲俄罗斯885M“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喀山”号的入列仪式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俄罗斯海军前段时间列装的885M“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喀山”号,应该说是俄军近年来列装的少有的大杀器之一。而这艘核潜艇,其整体的技术,完全可以用先进二字来形容。▲俄罗斯885M“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与885“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对比(图片来源于:网络)诺哈网2023-06-02 15:55:340000别看美军航母天下无敌,都是用上万起事故换来的,中国的路还很长
【军武次位面】作者:路芷这世界有时候很神奇,比如印度一掉飞机,全世界都来了精神,快看那三哥又掉飞机了,赶紧看看还剩多少架,够摔不,不行了我那里还有点新装备,要不便宜卖你了。但是今天不说印度摔飞机,来说说美帝。▲谁的飞机都在敢摔,除了三哥还有谁?诺哈网2023-06-15 21:15: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