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一档次,俄罗斯苏-57和美国F-35,谁更强?差距还挺大

这种漫无目的的比较文章在各公众号平台上到处都是,其实你要笔者说,搞不清楚这两种飞机的研发背景,技术路径,具体机载设备的性能参数,尤其是:搞不清楚美俄两国空军目前的战役学说与战场环境想定就瞎搞比较那都纯属耍流氓。

你就拿苏-57战斗机来讲吧,其实苏-57在研发之初的任务代号就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它的战场环境与预计承担的任务类型了:PAK-FA,“未来前线航空兵系统”,后来又变成了“未来战术航空兵复合体”。

瞧清楚没有,前线航空兵、战术航空兵复合体。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苏联空军与防空军的战术体制,苏联空军的战术体制是在地面部队在预计的战役地幅实施突破、发展进攻的时刻,出动前线航空兵歼击机部队拼死确保地面部队战役地幅上空的制空权,阻滞美国空军实施实时空中支援与战场遮断任务。

阻滞美军向战役纵深与战略纵深的遮断就不是前线航空兵的事情了,而是国土防空军的米格-31和苏-27P去负责了,而向敌方战役纵深与战略纵深实施遮断的任务也不是前线航空兵歼击机的事情了,而是前线轰炸航空兵与强击航空兵的事情——比如米格-27和苏-24M。


在目前的俄军正在大面积恢复大规模战役进攻能力、空天军的战役战术体制相比苏联空军变化不大、而绍伊古的军事改革又把向假想敌实施陆上战略进攻作为军改重点的情况下,苏-57的任务显然应当被视为米格-29、苏-24的强化版——以陆军的胜利为胜利,依托己方的拦截数据链(也就是地面引导)确保俄国陆军突破地区上空的制空权就可以了。顺带还可以敲敲边鼓,比如携带空对地任务载荷搞一搞穿透性攻击,客串一下苏-34战机的任务(毕竟是战术航空兵复合体)——这也是为什么苏-57战斗机依然在强调近距离格斗。

个人认为,这种设计路径其实跟米格-29是差不多的——美军的空中战斗巡逻任务战机如果处于劣势可以脱离战斗,可以中距离拦射后脱离战斗,毕竟制空权一波夺取不了就再来一波嘛。而俄军不存在这种条件——战机脱离战斗那就等于是把陆军送到了敌方的钢铁风暴之下,有条件要打,没有条件冲上去送人头也要给我送。苏-57承担的任务是从超视距空战一直打到近距离格斗,其实完全可以理解。

至于隐身性能不足的问题,笔者一方面始终认为苏-57在指标确定上有瑕疵,很有可能是对标到了错误的技术数据——认为中美两国的四代机综合反射率指标是按照0.4平方米来设计的,结果自己设计出来之后才发现比中美两国的四代机落后了一个等级;另一方面,苏-57的预设战场其实可以较好地规避隐身性能较差的问题,毕竟有地面截击数据链引导,在其它性能相近的情况下,隐身性能不足的问题可通过地面雷达网的指引,拉到一个基本持平的水平。

至于F-35战斗机,其实从它的研发代号也可以看出很大的端倪了——JSF,“联合攻击战斗机系统”。

说白了,这是一种基于美式的攻势战术航空兵体制的第四代战斗机,而且由于美国三军都掺和进了研发,还带上了一帮小弟搞研发,本国在研发之初又雄心勃勃地把研发目标确定为“搞一型可以取代从F-15E到A-10C等数个机型的全能战斗机”,结果搞出来的F-35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多面手,看起来什么任务都能执行。

简单来讲,理论上F-35可以执行从空中战斗巡逻(代替F-15C)到实时空中支援(代替A-10C),到前沿战场遮断(代替F-16C),到战役纵深遮断(代替F-15E)的多元化任务。

且按照美军自己的想定,F-35必须在己方的空情保障体系可能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独立作战,因此重点加强了其态势感知和多机组网作战的能力——比如它那个AAQ-37型多孔径被动探测系统(也就是著名的EODAS),比如它可以以4架或6架飞机组成一个小队搞分布式探测与分布式杀伤。

从美军目前自己的想法来看,F-35在执行以上任务时大多数都可以完成的很好,尽管在某些特定的任务类型上有不专不精、性价比不高的问题,但是总体上依然达到了设计目的,达到了规定的战术要求。而它强势的态势感知能力已经成为了第四代战斗机的标杆,成为模仿和赶超的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让笔者来比较苏-57和F-35,其实笔者更倾向于认同F-35——这是一型已经基本成熟了的、用途更广的、更适合多种战场环境的多用途战斗机,其具备的脱离空情保障体系、依托自身态势感知能力与分布式探测的能力独立作战在未来战场上会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至于苏-57,本质上还是传统的苏联前线航空兵体制下的一型高度特化的装备,依托陆基截击数据链跟F-35对抗能否战而胜之尚在未定之天,如果己方的陆基数据链被摧毁了,苏-57大概率又要掉到冷战后期米格-29可能面临的命运——失去了引导之后,被对方的第四代战斗机一一击落。
F35B上舰,日本计划年内测试F35B,即将迎来真正航母
《军武次卫面》作者:机甲888▲日本一直以来都力图重新拥有航母这样的大型海上作战平台(图片来源于:网络)日本由于二战后自身战败国的身份,其也就自然无法继续正常发展航母之类的进攻性海上装备。然而,随着美国近些年在相应政策上的松绑,日本人的“航母之心”又开始死灰复燃了。▲完成改造后的日本“出云”号准航母(图片来源于:网络)诺哈网2023-06-01 22:23:580000苏联废物利用,超级战列舰流产,主炮被改造成史上威力最大岸防炮
【军武次位面】作者:吴荣华从17世纪末开始,俄国在波罗的海、拉多加湖、黑海和里海已经有17个海岸炮台,它们装备了海岸炮,这类海岸炮的诞生时间是14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的海岸炮兵装备基本都已经过时,这并不仅仅是当时俄国经济比较落后,主要还是当时的军事决策者沉迷在昔日旅顺的经验中,认为即使是比较旧式的海岸炮依旧可以有效对抗企图攻击要塞的敌方舰队。诺哈网2023-06-15 22:38:330000中国最新三期穿甲弹首次曝光,威力变态,可击穿近一米厚的装甲
【军武次位面】作者:C·C▲装备我军现役99坦克(上)及96A坦克(下)的DTC10-125毫米穿甲弹一直以来,关于现役国产穿甲弹到底能穿多少毫米装甲的水平,都是网上争论的焦点,这其中尤其以主力DTC10-125毫米穿甲弹(以下简称3期125毫米穿甲弹)的威力到底如何探讨最为激烈,那今天笔者就以目前所能得到的信息对国产125毫米穿甲弹的水平做一番自己的分析。诺哈网2023-06-15 05:04:380003战场上会有人用战友尸体挡子弹吗?这样挡得住子弹吗?
【军武次位面】:概略北方战争是残酷的为死去的人哀伤是愚蠢而错误的,还不如感谢上帝还有活下来的人。——乔治•S•巴顿我们的国歌中有一句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给我印象很深,你以为这句歌词是艺术加工?不,这不是艺术加工,而是战场真实写照。战争是无比残酷的,并没有书和电影里那么美好,战场上的士兵,必须忍受各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做出常人难以做出之事,才能赢得战争胜利。诺哈网2023-06-10 22:53: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