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338万人催更,1291万点赞的评论员,到底牛在哪?
我们对于媒体的认知,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改变着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
传统媒体人在探索,以不同的方式去尝试融入。有一些人在变化中,找到了契合的相处方式。如《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伊险峰创立了《好奇心日报》,《凤凰周刊》原执行主编黄章晋创办了《大象公会》,《外滩画报》原总编辑徐沪生创办了一条等。
除了这些“创始人”,还有一些媒体人选择拥抱变化,凭借扎实的内容根基,在网络平台开始创作之路。评论员宋忠平就是其中一位。
1
从“外行”到“媒体人”
做新媒体之前,宋忠平有八年的高校执教经验、十多年军旅生涯和11年的媒体经历。很多人对宋忠平的第一印象,大概是《一虎一席谈》中,那个用词犀利的评论员。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电视节目,也因此与评论、创作结缘。
荧幕首秀后,他开始受到各大卫视的邀请,不乏CCTV7《军迷天下》、CCTV4《中国舆论场》等重磅节目。
然而,少有人知的是,这位电视机前侃侃而谈的人,一开始都不敢用眼睛去看镜头。“这是一场历练”,谈及10年经历,宋忠平说道,“现在我能拿眼睛盯得主持人都不敢看我。”
转变背后,少不了一遍遍的练习与知识积累。虽然有十余年部队相关经历,面对每天发生的各种新闻时事,他有时还是会感到“储备告急”。录影之余,他开始“备粮”。从文史哲到文献专著,每天阅读成为日常操作。《大国武器》、《强国利器》等作品也是这时候创作的。
在成为一个媒体人之后,宋忠平肩上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重,他希望让更多人都明白,世界在发生什么。
然而,短短几年,媒体行业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互联网的发展,让新媒体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在传统媒体扎根10余年,长时间的知识储备和内容生产积累,宋忠平看到了新的机会。
2
“玩”头条,出“爆款”
2017年,宋忠平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头条号。
一开始他并没有特意发什么,更多是内容分发。“如果你的内容通过某个媒体传达给10个人,但是我通过自媒体触达了1万人,那自媒体的传播空间就大很多,两者是互补的关系。”
但新媒体给了他意想不到的惊喜,用户的反馈很多,这种互动感是之前的经历中没有的。
他喜欢这种“思想碰撞”,无论是微头条短评,还是短视频内容,粉丝都异常活跃。“所有的用户的评论我都会浏览一遍,所以眼睛就会特别难受,但我会再挑几条来做答复,其实挺耽误时间的,但是我还是乐此不疲地做这件事情。”
如今,视频化创作成为一种趋势。宋忠平有着多年电视人的实战经验,出镜对他来说不是一件难事。
视频创作一切从简,关键的还是内容。一部华为P30,一个支架,一个布光灯,是他全部的录制工具,《最忠平论》就这么诞生了。
通常,他会在录电视节目之前,利用10-15分钟的空档去创作一条视频内容,就发生的时事热点进行深度解读。如中印冲突中,宋忠平阐述了中印分歧的三大段,让很多用户对来龙去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节目播出以来,宋忠平半年涨粉110万,收获3条千万视频爆款。5月份发布的中印热点视频,播放达1023万,一天内涨粉5.3万。面对这些成绩,宋忠平表示“有爆款肯定开心,但压力更大,要继续把内容做好,否则就只是昙花一现”。
3
传统媒体人,一定要试试自媒体
一个合格的媒体人,总得去表达。而如今,自媒体成为很多媒体人的“标配”,庞大的用户基数让新媒体更有传播力,这不仅仅是一个趋势的问题,更是作为媒体人要选择走出的第一步。
做头条号的这三年,宋忠平觉得很“快乐”。他不仅在头条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视频节目,同时还获得了很多帮助。这让他对整个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都十分期待。
3年的自媒体创作,他也有一些经验之谈:
第一,知识比外貌更具有保鲜度,要给自己“充电”。如果能够坚持学习,看书、看文献,自然能够积累到很多的知识,也自然就有了可以教给别人的内容。
第二,持续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想要在新媒体有所发展,要保持平常心,着急是没有用的,从认识到认可,需要一个过程,稳定高质的内容输出,才能逐渐获得观众们的认可。
第三,对自己的领域热点高度关注。着眼专业领域、在头条热榜上,寻找热点事件切入,根据内容储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四,术业有专攻,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你可以选择泛泛地去评,但要想立足,一定要扎根专业领域,做内容精品。
在新媒体时代,如果传统媒体人、评论员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转型之路,像宋忠平这样进入头条成为大V,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内容视频化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宋忠平在内的许多大V,选择在头条创作独家视频栏目。其实这和去年生机大会上发布的“IP-UP计划”息息相关。用20亿的流量和1000万资金,以独家视频定制,帮助更多创作者打造个人IP。和宋忠平一样,更多头部大V加入进来,目前有70多位,其中不乏传统媒体人、政经大拿等。
主持人张彬,凭借多年电视评论经验与内容积累,在头条开设了《张彬张嘴就说》栏目,对台海时事进行风趣幽默、犀利精辟的点评。
人大国关学院教授金灿荣@政委点金,从国际政治角度,解读新闻背后的国际形势。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通过《维为道来》输出战术知识,带网友探究新闻背后的道理。
当然,还有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正在头条分享着他们的观点与见识,解读时刻发生在身边的热点事件。透过新颖独特的视角、思考独到的评论,也许,你对这个世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建议作为媒体人,一定要试试自媒体”,采访最后,宋忠平说道。擅长生产深度、精品内容的传统媒体人,在新媒体时代拥有巨大机会。如果你也像他们一样,在垂直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内容根基,赶快抓住机会,来头条开启自己的“第二事业”。
80人就想征服中国?西班牙版的鸦片战争为啥没有打响?
【军武次位面】作者:杨树西班牙也曾想征服中国,虽然比英国早,然而....中国进入近代史阶段的时间节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是上过初中历史课就能知道的常识。每读及这一段,常不免让人感到愤懑难平,清军的抵抗不可不谓不英勇,不仅前线官兵伤亡惨重,总兵总督一级的大员都有死伤,但由于存在从军政到装备的全方位代差,再不怕死也很难打赢这种窝囊仗,签下不平等条约乃是必然结果。诺哈网2023-06-14 02:58:400000我军最近频繁亮相的82毫米车载4发弹夹迫击炮,打完就跑真刺激
【军武次位面】作者:C·C▲装填中的PCP001型82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可以清楚看见其迫击炮弹的弹夹(图片来源:网络)在近期中国陆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一张国产PCP001型82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装填弹药的图片。而无独有偶,在最近的一些官方视频种我们也能看这种装备的频繁出境。那PCP001型82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究竟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就稍微来聊聊这个话题。诺哈网2023-06-12 03:28:240000福建舰下水、解放军环台军演、盘点2022年世界十大军事新闻
《军武次位面》作者:紫电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2022年也即将成为过去了。在军武菌看来,相较于往年来说,2022年绝对是相当特别,又非常重要的一年。而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呢?俄乌冲突爆发2022年2月24日,俄军对乌克兰展开了所谓“特别军事行动”,重新燃起了乌克兰的战火。直到今天,这场冲突仍然还在继续,而且丝毫看不到任何停止的迹象。诺哈网2023-05-28 05:01:000000近代中国为何老挨打?科普强国不是说说而已,关系国家民族未来!
【军武次位面】:XY156科普强国!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在地理上可以说是最近的国家。但是在感情上又是最远的两个国家。古代不提,单近代来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日本这个弹丸之地多次觊觎中国的土地,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但现在想想依旧发人深省:为什么日本这样的弹丸小国能够强大到侵华?▲日本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大和号战列舰诺哈网2023-06-08 13:45:170000